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2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5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试验设计四川常年有稻─麦两熟制稻田近66.7万hm2,在水稻收获后到小麦播种前,稻田休闲长达60-80天。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充分利用秋季的光、热资源和空闲期的土地,提高稻田的复种指数,各地区相继开展了直播种植秋大豆等作物或绿肥的研究。但由于现在水稻品种成熟较迟,空闲时间相应缩短,直播增种秋大豆不能成熟或青豆产量低。我们以秋大豆贡豆5号为试材,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了中稻收后有苗移栽秋大豆的优化组合技术方案(表1),为指导大面积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2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化组合秋大豆1/15hln产量…  相似文献   
103.
新三熟制秋大豆的适宜播种期与栽植密度探讨张明荣,曾文才,缪凡(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研究所637000)四川省稻麦二熟制面积常年在70万hm2以上,在水稻收获后到小麦播种前还有60~70天空隙时间,利用这段时间种植一季作物是四川省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04.
四川大豆生产发展形势十分喜人,大豆播种面积逐年快速扩大,至2011年达到630万亩,成为四川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仍然存在制约进一步快速发展的诸多因素,主要是缺乏适宜套作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良种;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且严重缺乏;机械化耕作尚未起步,种植大豆仍然以人工劳作为主,劳动强度大;流通渠道不畅,龙头企业带动乏力;大豆产业组织涣散,缺乏国际竞争力;没有国家良种补贴政策扶持,发展潜力受到限制。发展对策:大力开展套作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和种质创新攻关研究;加强轻小型大豆免耕播种机、收获机及脱粒机的研制与应用;加强"玉/豆"、"玉/豆+苕"模式轻简高效综合配套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大幅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和效益;建立主导新品种的良种繁殖基地,建立健全大豆产业化模式;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快速推动大豆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5.
四川大豆主产区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四川套作大豆比较效益逐渐提高,农民种豆积极性高涨,2008年种植面积27.3万hm^2。但是仍然存在着制约快速发展的诸多因素,主要是缺乏适宜间套作种植的新品种、病虫草害严重、栽培粗放、加工企业规模小、带动生产发展力弱。发展对策:(1)大力开展套作大豆新品种、新模式、节本增效关键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避灾减灾综合配套技术研究;(2)建立主导新品种的良种繁殖基地,加大主导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3)建立健全大豆产业化模式等。  相似文献   
106.
介绍了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南豆11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南豆11号大豆新品种是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以成豆4号作母本,贡豆6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原代号为9906-32.2006年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06018.  相似文献   
107.
对四川省自解放以来大豆育种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 ,并对加入WTO后的四川省大豆育种研究的重点、方向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8.
南豆99系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抗病抗倒力强、粒大色泽好、蛋白质含量高、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于1999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来源1989年南充市农科所从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引进矮脚早(原系中国农...  相似文献   
109.
南夏豆46是由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超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202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豆20223003。2019—2020年参加四川省特殊类型套作大豆自主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 451.7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3.0%;2021年参加套作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462.05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4.5%。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5.4%,粗脂肪含量16.7%,属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抗性鉴定结果:中感SC3、感SC7大豆花叶病毒生理小种。种皮黑色,是四川省第一个通过套作审定的黑皮大豆新品种。2021年参加四川省净作大豆品种展示比较试验,平均产量2 227.5 kg·hm-2,较对照南夏豆25增产9.2%,增产显著,适宜净作。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及类似生态区套作和净作种植。  相似文献   
110.
为明确国家大豆试验参试品种的生育期组类型,2019-2020年以分属MGⅠ~MGⅦ的24份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为参照,分别将当年长江流域夏大豆晚熟组、鲜食大豆夏播组的区域试验和联合鉴定试验中的品种(系)在南充进行夏播种植。以北美标准品种的生育日数和相对生育期组值(RMG)建立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回归分析法对参试大豆品种(系)进行生育期组鉴定。结果表明: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从MGⅠ~MGⅦ组间生育日数呈不断递增趋势,但MGⅡ和MGⅢ之间、MGIV和MGV之间界限不明显。两年共鉴定47个品种(系),归属于MGII、MGⅢ、MGIV、MGV的品种(系)分别为4、4、11、5个,分别占总数的8.5%、8.5%、23.4%、10.6%;归属于MGⅥ~MGⅦ的品种共22个,占总数的46.8%。试验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夏大豆晚熟组、鲜食大豆夏播组试验中的大多数品种生育期组为MGIV~MGⅦ。结果可为四川大豆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为国内不同区域间大豆引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