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2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5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当前四川农作物商业化育种创新存在的种子企业小散弱、创新能力不强、融资难融资贵、基础设施条件差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制约四川农作物商业化育种创新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育繁推一体化领军龙头企业的培育、加大对商业化育种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构建科企联合育种新机制、培育夯实商业化育种创新主体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52.
南豆12系南充市农科所培育而成的突破性冬大豆新品种(夏大豆晚熟类型品种),于2008年3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净作一般亩产200kg以上,套作亩产100~150kg,比贡选1号增产1成以上,比地方品种增产200%以上.该品种蛋白质含量高达51.79%,蛋白质 脂肪含量之和高达69.42%,均居国内领先水平.高抗长江流域流行病毒病SC3和SC7两个株系,高避我省重发生虫害豆荚螟,抗倒伏力强,抗旱、耐瘠、耐荫性好,是我省当前实施100万亩优质大豆工程及主推"麦/玉/豆"模式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53.
试验通过对不同品种在本地两种种植模式下的研究表明:引进大豆nts1007和bragg在本地净作条件下,株高较低,主茎节数少,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均高于贡选1号,净作条件下表现良好;在套作条件下,株高大幅度增加,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产量均显著降低,表明其不适宜本地套作模式。  相似文献   
54.
作者对泵站出水池及出水管的地质条件和岩土性能等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从而提出湿陷性较大的黄土基础上的建筑物在施工时应做好开挖后的地基夯填处理,并做适当防渗措施。  相似文献   
55.
南豆12系南充市农科所培育而成的突破性冬大豆新品种(夏大豆晚熟类型品种),于2008年3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净作一般亩产200kg以上,套作亩产100~150kg,  相似文献   
56.
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大调整,我省退耕还林面积越来越大,由于退耕还林初期的前3年,幼林树木小,光、热及间闲空地资源十分丰富,经济林木及非经济林木又没有任何经济效益,因此利用幼林间作大豆是一项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培肥改良土壤、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举多得的种植新模式.  相似文献   
57.
川北地区大豆育种研究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是从事大豆育种研究工作的主要单位,自"八五"以来,该所的大豆育种研究项目一直被列为农业重点科研项目.经过20多年的努力,该所的大豆育种研究工作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相似文献   
58.
59.
该品种系南充市农科所从贡豆5号中系统选育而成.于2000年通过四川省大豆品种区试和生产试验. 一、特征特性 有限结荚习性,株高46厘米左右,适中,幼茎绿色,分枝2~3个.叶卵圆形,绿色,白花,棕色茸毛.种子椭圆形,种皮浅绿色,脐淡褐色.籽粒大,百粒重28克左右.  相似文献   
60.
四川省油稻两季田常年种植面积在 4 6 6 90 0hm2左右 ,在水稻收获后至油菜栽植前尚有 50~ 6 0天空闲时间。为了充分利用四川省秋季的光热资源和油稻两季田的闲期土地 ,提高稻田的复种指数 ,达到持续多熟高产高效的目的。近年来 ,南充市农科所针对我省实行油 -稻 -豆三熟连作积温不足 ,而不能正常衔接秋大豆和油菜的生态特点 ,进行了适宜稻田连作的特早熟高产良种的筛选、秋大豆育苗免耕移栽、带状预留种植方式等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经试验和示范 ,获得了秋大豆平均每hm2 产 1552 .5kg ,亩增纯效益 2 0 0元以上 ,经济效益十分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