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7篇
  14篇
综合类   215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07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作物从播种到收获,外界环境的不同会使作物的生长发育朝着不同方向发展.为了达到高产、高效、优质的目标,常通过施肥的方式实现作物的养分吸收,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要实现作物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不能盲目过量施用肥料,应该科学施肥.不同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会取得不同的效果,只有择其最优,才能发挥作物的最大潜力,提高资源...  相似文献   
452.
2004年人夏以来,我市的奶牛存栏呈下降趋势,部分养殖户出现卖牛状况。2003年有108个场(户)养殖奶牛,目前只有100户。八月底全市存栏奶牛4750头,比最高的四月份下降了323头,下降了6.4%。最近笔者就奶牛存栏下降的原因深入到部分奶牛养户进行了调查,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奶牛养殖户亏损。亏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相似文献   
453.
为库拉索芦荟在医药、养殖、食品防腐等方面抗菌性能的深度开发提供依据,以库拉索芦荟老叶、中叶、嫩叶的皮+凝胶和凝胶为样品,通过药敏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分析不同部位组织库拉索芦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炎沙门氏菌、阴沟肠杆菌6种典型致病性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组织的芦荟样品对供试菌的抑菌活性存在差异,库拉索芦荟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抑菌效果。不同叶龄库拉索芦荟皮+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强,不同叶龄间抑菌活性接近,最小抑菌浓度为0.0078g/mL,与阳性对照红霉素相近,优于阳性对照芦荟胶制剂。不同叶龄库拉索芦荟凝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强,不同叶龄间抑菌活性接近,其MIC为0.0078g/mL,抑菌效果略低于阳性对照硫酸庆大霉素,与阳性对照芦荟胶制剂相近。建议在开发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应用时,结合生物学产量,选用中叶库拉索芦荟皮+凝胶;抑制大肠杆菌时,选用中叶库拉索芦荟凝胶。  相似文献   
454.
植物精油具有良好的抑菌、抗炎、抗氧化特性,在畜禽饲料中添加使用具有安全、高效、毒副作用小、残留量低等优点,在成为饲用抗生素替代品方面有较高的开发潜力和研究价值。介绍了植物精油的理化特性,综述了植物精油微胶囊化工艺和制备方法及植物精油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畜禽用植物精油微胶囊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及植物精油在畜禽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5.
为在蔬菜生产中推广和应用适宜的地膜,实现绿色高效、清洁环保栽培,采用全生物降解地膜、高强度耐候地膜、普通黑地膜等不同地膜在茄子栽培中进行覆盖应用,考察不同地膜对茄子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比较不同地膜裂解程度、保温保湿及防草性能。结果表明:在茄子生育期内,高强度耐候地膜不易碎裂,仅出现2~20 cm的裂缝或孔洞,具有良好的保温保湿及防草效果,而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茄子生长后期出现20 cm以上的裂缝或孔洞(直径),在茄子前、中生育期具有保温保湿效果,但不能在茄子生育期内完全分解,有待进一步加强材料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456.
荞麦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在全世界农产品市场中有着广泛的需求。我国荞麦产量处于较低水平,通过对荞麦种植方面(温度、水分、光照强度、养分和土壤)、高产技术方面(选种、整地、播种、选茬和施肥)、病虫害防治方面(植物提取物防治、化学防治和人工智能)以及分子技术和贮藏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为实现荞麦高产,提高荞麦经济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7.
渗灌是通过多孔介质将灌溉水持续渗入到作物根区土壤的地下节水灌溉技术。以廉价易得的黏土和炉渣为原料,采用注浆成型法制备出一种材料性能优良且绿色环保的微孔陶瓷渗灌管道,重点研究了陶瓷渗灌管道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并以最优根水匹配为目标,提出了陶瓷渗灌管道工作水头优化算法。研究结果表明:微孔陶瓷渗灌管道流量在1 h内迅速下降后以稳定出流量持续出流,于48 h后达到稳定出流状态,当工作水头由0.25 m增加至0.75 m时,微孔陶瓷渗灌管道稳定出流量由0.157 L/(h·m)增加至0.270 L/(h·m),稳定出流量与工作水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湿润体为平行于土壤表面的圆柱体,湿润体剖面上土壤含水量沿湿润锋运移方向逐渐降低,垂直向上、垂直向下和水平方向的湿润锋分别以0.05 cm/h、0.08 cm/h和0.04 cm/h的速率扩散。湿润体内平均土壤含水量随工作水头增加而增大,0.25 m、0.50 m和0.75 m工作水头下湿润体内平均含水量分别为0.243 cm3/cm3、0.348 cm3/cm3和0.406 cm3/cm3。利用所构建的微孔陶瓷渗灌管道工作水头优化算法,对冬小麦、夏...  相似文献   
458.
为了解干旱胁迫和不同温度处理对岩柿种子萌发的影响,明确岩柿种子萌发适宜温度和耐旱程度,探讨岩柿种子萌发期的抗旱能力。以岩柿种子为材料,在10℃、15℃、20℃、25℃、30℃等不同温度下开展PEG-6 000溶液(0%、5%、10%、15%、20%、25%)模拟干旱胁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低温(0℃、10℃)种子不能萌发,重度干旱胁迫(25%PEG)种子不萌发。(2)岩柿种子能在温度为15℃、20℃、25℃、30℃和PEG轻度干旱(5%PEG)、中度干旱(10%、15%PEG)和重度干旱(20%PEG)下萌发,超过10%PEG浓度种子萌发指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3)随着PEG浓度的增加,种子受胁迫程度越高,种子各项发芽指标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结论:岩柿种子萌发受温度和干旱胁迫的影响较大,种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30℃,PEG耐旱范围是0~25%PEG的干旱条件。发芽率与PEG浓度有着显著的负相关(P<0.05),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PEG浓度有着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抗旱指数与PEG浓度呈负相关,两者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59.
<正>2017年8月,北京市大兴区赤道风采摘园的设施内草莓育苗1.47 hm~2可繁育200万株草莓商品苗。"园区的草莓育苗全部采用自主研发并申请专利的椎管育苗方式,每667 m~2栽母株1 500~1 800株,1株母株可繁育60株商品苗,商品苗产出率有很大提高,是普通基质槽苗产量的2倍以上,667 m~2繁育商品苗达到10万株。"总经理黎亚军说。2012年,黎亚军跟随北京市设施草莓骨干农民赴台湾研修班在台湾的一个园区首次见到了草莓椎管  相似文献   
460.
103份桃种质在南京地区的需冷量和需热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不同模型估算南京资源圃103份桃种质花芽和叶芽的需冷量和需热量,筛选花芽和叶芽需冷量和需热量的最佳估算模型,探讨需冷量、需热量与开花展叶的关系。【方法】连续2 a(年)(2018年11月—2019年4月和2019年11月—2020年4月),采用3种需冷量估算模型和2种需热量估算模型对103份桃种质(南京地区)的花芽和叶芽需冷量和需热量进行估算,并对不同年际间、不同模型间、不同种质间、花芽与叶芽间、需冷量与需热量间,以及需冷量和需热量与开花期和展叶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0~7.2℃模型和有效积温模型为南京气候区域桃需冷量和需热量估算的最优模型。绝大部分桃种质的花芽和叶芽需冷量基本一致,仅‘帚形山桃’和‘红花山桃’2份种质的叶芽需冷量约为花芽的5倍。桃花芽需热量基本低于叶芽需热量;桃芽需冷量与需热量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需冷量和需热量与盛花期和展叶期均存在相关关系,需冷量和需热量低的种质开花展叶早;需冷量和需热量高的种质开花展叶晚。【结论】适宜南京气候区域桃需冷量和需热量估算的模型分别是0~7.2℃模型和有效积温模型;103份桃种质花芽和叶芽的需冷量和需热量值范围广,分别为151~1 264 h和187~1 108 h,256~391 D·℃和267~498 D·℃;花芽需冷量与叶芽较一致,需热量则基本低于叶芽;需冷量与需热量无相关关系,二者对开花、展叶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