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0篇
  8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甜荞品种‘牡丹荞’季节性栽培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的生长生育过程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光照、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的季节性变化对其产量影响明显。通过对‘牡丹荞’品种在不同季节的栽培种植,以播期、成熟期、全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单株粒重、千粒重、小区产量为研究指标,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揭示甜荞在某个区域的最适播期以及播期对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甜荞品种‘牡丹荞’在太原地区栽培对光照不敏感,对水分要求不严格,只对热量要求较严。出苗到开花期的 平均温度高则全生育期缩短,主茎分枝减少,单株粒数增加,单位面积甜荞产量提高。播种到出苗阶段,同其他作物一样,温度越高出苗越快。灌浆期最适温度为18~22℃。太原地区种植甜荞的最佳时期为7月7—20日。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青绿多汁饲料对采精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影响.[方法]种公牛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A组为对照组,按照常规喂混合干草和配合精料.B组为实验组,B组种公牛加喂青绿多汁饲料, [结果]通过试验B组种公牛的原精合格率、冻精数量和冻后0.4以上活力的冻精数有明显的提高,分别为24.32%、39.92%、52.9%.通过T检验P<0.01,差异极显著.[结论]对采精种公牛加喂青绿多汁饲料可显著提高冻精数量和活率.  相似文献   
23.
张晋  高汉亮  颜群  唐茂艳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2):1558-1560
分别在水稻分蘖盛期、孕穗末期—黄熟期进行点播、撒播、强化栽培、插植、抛秧等5种栽培方式下稻田纹枯病病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点播、撒播稻田纹枯病发生程度较轻;抛秧稻田发病程度与插秧稻田相当;强化栽培稻田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比其他栽培方式的高。因此,强化栽培方式种植水稻更要做好纹枯病的预防工作,做到适时用药,合理安排种植密度,以达到控制该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
定西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定西市1998-2007年10 a间土地利用及其动态变化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贡献率、变化强度指数和变化速度以及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对这10 a间土地利用结构的时序变化和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10 a来,定西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耕地、未利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逐年外流,其中耕地每年外流的幅度最大;林地、居民点、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迅速增加,其中林地每年的增加幅度最大;园地和牧草地的变化不明显.据此认为,定西市在今后的土地利用过程中,应加强土地的集约利用,防止耕地数量减少,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保持现有林地,适当供应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25.
2008年和2009年的早稻和晚稻分蘖盛期、孕穗末期-黄熟期对点播、撒播、强化栽培、插植、抛秧5种栽培方式种植水稻的稻田进行纹枯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纹枯病在不同栽培方式的稻田之间是有差异的,强化栽培稻田纹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抛秧稻田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次之,插植稻田发病情况居中,点播和撒播稻田最低。五种栽培方式稻田在孕穗末期-黄熟期的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高于分蘖盛期。调查研究建议,要做好预防工作,适时用药,合理种植密度,以期达到控制该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
在对四明山地质遗迹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对四明山夷平面与玄武岩复合台地形成的地质背景进行相关分析,探讨了四明山夷平面与玄武岩复合台地的主体景观分布,并总结了夷平面与玄武岩复合台地地质遗迹景观的旅游特征,提出了夷平面与玄武岩复合台地景观的旅游开发策略,形成互动娱乐性的地质科学游乐项目。  相似文献   
27.
基于自然诱发多点病圃田间鉴定以及人工接种抗性鉴定试验,对来自华南早晚籼135个品种(组合)进行了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性鉴定。明确了近年来新品种(组合)抗性的基本情况及趋势、筛选出一批抗病新品种(组合),为华南地区抗性品种的利用以及病虫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根据免耕稻田纹枯病菌核在田间的分布特点,对纹枯病菌核量田间调查方法进行了改进。试验分别对15块免耕稻田采用传统的土壤淘洗法和直接观测法进行纹枯病越冬菌核量调查,结果表明,直接观察法测得的菌核数量远多于土壤淘洗法测得的数量,并且在省时、省力的同时也使调查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因此,直接观察法更加适用于免耕稻田纹枯病越冬菌核数量的调查。  相似文献   
29.
以白鲢(H ypophthalmichth ys molitrix)鱼骨为原料,采用湿法粉碎的方法制备微粒化鱼骨泥,研究不同的加工方式(常温加冰、低温冷冻和120℃蒸煮)对鱼骨泥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鱼骨泥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钙的含量分别约为35%、20%、32%00和9%,加工方式对微粒化鱼骨泥的粗蛋白、粗灰分和矿物盐的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鱼骨泥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Ile).采用常温加冰和低温冷冻加工的鱼骨泥的主要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高温蒸煮加工的鱼骨泥的必需氨基酸比例和必需氨基酸指数显著(P<0.05)高于采用常温加冰和低温冷冻组的;采用高温蒸煮加工的鱼骨泥的钙和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显著(P<0.05)高于常温加冰和低温冷冻加工组的.以上结果说明,采用高温蒸煮加工的鱼骨泥的营养价值高于其他2种加工方式的,但采用高温蒸煮加工的鱼骨泥的脂肪含量和过氧化值相对较高(P<0.05).  相似文献   
30.
荞麦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杂粮作物,具有良好的药用和营养价值。本文以20个荞麦品种为材料,系统分析了不同荞麦品种种壳的营养功能成分差异。结果发现:不同荞麦品种种壳的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黄酮含量以‘正宁红花’、‘宣威甜荞’和‘米荞1号’最高,分别为12.8、12.5和10.6 mg/g,‘定甜2号’含量最低,比其分别高66.2%、62.3%和37.7%。芦丁含量以‘米荞1号’最高,为3.66 mg/g,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木质素含量以‘米荞1号’最高,为34.6%,‘苦刺荞’含量最低(21.9%),比其高58.1%,而纤维素含量则表现相反。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在各品种间无明显的变化规律。综合可看出,‘米荞1号’品种种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荞麦壳制品开发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