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59篇
畜牧兽医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为保障亚甲基蓝在甲壳动物养殖中的安全使用,本研究以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为对象,采用半静水式方法开展急性毒性实验,并通过暴露和清水恢复实验,分析亚甲基蓝对罗氏沼虾组织结构、抗氧化系统及免疫能力的损伤。结果显示:水温25℃下,亚甲基蓝对罗氏沼虾的24、48、72和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09.7、54.7、6.1和2.8 mg/L,安全浓度为1.1 mg/L。1.4 mg/L亚甲基蓝暴露4 d后,罗氏沼虾肝胰腺、鳃和肠道组织出现病理损伤,肝胰腺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大量积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免疫相关基因热休克蛋白(HS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酚氧化酶原(proPO)、TOLL样受体(TLR)和凝集素(LEC)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转移至清水中养殖7 d后,肝胰腺组织中的MDA和H2O2含量,SOD...  相似文献   
152.
153.
为了探究江苏省泗洪县多家养殖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出现暴发性死亡的病因,本研究以濒死的克氏原螯虾进行病原检测分析,从濒死虾肝胰腺中分离到优势生长菌(菌株编号CPA2020),经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gyrB基因同源性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引起克氏原螯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原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菌CPA2020对克氏原螯虾具有较强的致病性,LD50为6.31×105 CFU/mL。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与肠道组织出现严重的病理损伤,肝细胞裂解,空泡化严重,部分肝细胞坏死,肠壁结缔组织萎缩,皱嵴减少,肠上皮细胞坏死,与自然患病虾的病理变化相同。毒力基因检测表明分离菌CPA2020携带lip、hly、flgN、ompA、flgM、flaH、aha和flgA 8种毒力基因。此外分离菌CPA2020可分泌卵磷脂酶、明胶酶和溶血素。耐药谱测定结果显示,该菌对链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等12种药物耐药,对头孢唑林、克拉霉素等9种药物中介,对...  相似文献   
154.
为筛选能有效抑制水产病原非O1/O139霍乱弧菌(non-O1/O139 Vibrio cholerae)生长的中草药,本研究通过水煎法获得黄柏、五倍子等23味中草药的提取物,采用琼脂打孔法测定其对非O1/O139霍乱弧菌的抑制作用,并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抑制效果较强的8种中草药对非O1/O139霍乱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结果表明:五倍子、白芍、黄柏、诃子、山楂、石榴皮、地榆、木瓜等8种草药对非O1/O139霍乱弧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非O1/O139霍乱弧菌对五倍子、白芍和黄柏高度敏感,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92±1.24)mm、(19.50±0.74)mm和(18.92±2.12)mm。五倍子抑菌和杀菌作用最强,MIC和MBC均为7.81 mg/mL,其次是白芍,MIC为15.63 mg/mL,MBC为31.25 mg/mL。本研究为中草药防治由非O1/O139霍乱弧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5.
2019年江苏扬州某养殖场鳜出现大量死亡,临床症状表现为体表溃疡、鳃丝腐烂等,解剖发现肝脏出血。为查明鳜死亡病因,自濒死鳜分离到优势生长细菌,通过形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进行分离菌的种属鉴定,同时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毒力基因检测确定其致病性,并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引起鳜大量死亡的病原菌株SN1为类志贺邻单胞菌,其对鳜的半数致死密度为1.05×105 cfu/mL;类志贺邻单胞菌SN1携带astA、astB、astD、astE、actP、aphA等6个毒力相关基因;类志贺邻单胞菌SN1对青霉素G和克林霉素2种药物耐药,对哌拉西林、苯唑西林和麦迪霉素等6种药物中介,对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等26种药物敏感。本试验结果可为类志贺邻单胞菌引起鳜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6.
为了探究葡萄糖转运蛋白 1 (glucose transporter type 1, GLUT1)在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糖代谢调控中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 cDNA 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克隆获得罗氏沼虾 Mr-GLUT1 基因全长 cDNA 序列, 该基因全长 1929 bp, 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 1446 bp, 编码 481 个氨基酸, 分子量为 52035.73, 等电点为 6.76。多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 十足目 GLUT1 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 均存在 12 个跨膜结构域, 罗氏沼虾 GLUT1 与对虾首先聚为一支, 表明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 PCR 结果显示, Mr-GLUT1 在罗氏沼虾各组织均有表达, 肠道表达量最高。葡萄糖注射后, 罗氏沼虾血淋巴葡萄糖水平、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迅速升高, 肠道、肝胰腺和肌肉组织 Mr-GLUT1 基因表达显著上调, 但 Mr-GLUT1 基因表达变化时间延迟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RNA 干扰沉默罗氏沼虾体内 Mr-GLUT1 基因表达后, 血淋巴中葡萄糖和海藻糖含量显著上升。研究表明, Mr-GLUT1 基因可能参与罗氏沼虾血糖稳态调节, 在葡萄糖和海藻糖转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