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3篇
综合类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玉米芯为原料,超微粉碎后,经高温高压预处理,采用复合酶法提取玉米芯低聚木糖,利用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对制备的低聚木糖进行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酶法制备玉米芯低聚木糖的最佳工艺为:m(木聚糖酶)∶m(纤维素酶)∶m(半纤维素酶配)=3∶1∶3,复合酶的添加量为2%,温度50℃,最适pH 5.0,酶解时间60min;组分分析表明,玉米芯低聚木糖提取液中主要为木糖、木二糖、和木三糖,提取率分别为1.495%、3.727%、1.949%。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种分类器组合的森林类型信息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图像分类是遥感应用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提高遥感图像的分类精度是发展遥感技术重点,采用多分类器组合的算法对黑龙江塔河县森林类型进行分类。根据黑龙江省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定及研究区二类调查数据制定分类系统,最终的分类级别为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通过分析TM数据的原始波段和NDVI、BI等植被指数提取各分类类型的光谱特征。选择最小距离法、最大似然法、马氏距离法对研究区进行分类,计算出各分类器的精度。在分类器组合的过程中采用信息熵方法确定组合分类器中各分类器的权重系数,利用组合后新的分类器对研究区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多分类器组合的分类精度达75.59%,比单分类器精度提高了3.85%,对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3种分类类型的分类精度分别达82.32%、66.45%、75.49%,比单分类器进度分别提高了2.87%、4.82%。4.10%。  相似文献   
13.
移栽机械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阐述了移栽农艺对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移栽机特别是钵苗移栽机将是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的农机装备,说明了移栽对北方寒地粮食增产和农民致富的积极作用。简述了国际移栽装备的发展史,提出了移栽机械发展一般经历3个阶段:初级阶段的滑道机构;中级阶段的杆机构;高级阶段的回转机构。综述了国内外移栽机械发展现状和研究水平,对其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强调钵苗移栽研究若要进入回转机构研究阶段,研究人员须掌握机构学等系列理论基础、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现有的市场软件,以及具备对这些市场软件二次开发的能力。对当前国内一些移栽装置重要发展方向提出了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种基于QuEChERS方法提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桃叶、桃果和土壤中吡虫啉、嘧菌酯、腈苯唑、苯醚甲环唑、毒死蜱及β-氯氰菊酯6种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0.05~20 mg/kg (桃叶)、0.05~2 mg/kg (桃果) 和0.05~5 mg/kg (土壤) 添加水平下,6种农药在桃叶、桃果及土壤中的回收率为72%~111%,相对标准偏差 (RSDs) 为0.90%~18% (n = 5),均满足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不套袋施药时,6种农药在桃叶中的原始沉积量最高,其沉积量占比为桃叶、桃果和土壤中总残留量的57%~69%;其次是土壤中,占比为25%~39%,桃果中占比仅为3%~6%;此外,2次施药后14和21 d时桃果上6种农药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 (0.07 ± 0.01)~(0.77 ± 0.13) mg/kg和 <0.05~(0.27 ± 0.05) mg/kg,分别为其对应最大残留限量(MRL)值的15%~60%和9%~34%。套袋可以显著降低桃果中6种农药的原始沉积量和最终残留量。套袋后,桃果上6种农药的原始沉积量占比均小于1%,且2次施药后14和21 d时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中国国家标准GB 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对应MRL值的10%。本研究明确了果实套袋对6种农药在桃园中的沉积和残留的影响,为指导果实套袋措施在桃园中的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野生黑果枸杞组织培养与再生体系建立的适宜环境条件,以采自青海省格尔木地区野生黑果枸杞浆果的种子为供试外植体材料,通过制备一系列不同激素与浓度的培养基组,以诱导黑果枸杞组织分化与再生植株的建立。结果表明:(1)黑果枸杞浆果的种子经由8%的次氯酸钠浸种7 min,无菌水泡洗2次,再用浓度为75%的消毒酒精浸种2 min,无菌水泡洗2~3次后浸种后,接种在M3(6-BA 0.0 mg/L+2,4-D 0.0 mg/L+MS)培养基中出苗率为85%。(2)无菌苗茎和叶剪短至3~5 cm后,经过杀菌消毒处理后接种到Y4(6-BA 0.3 mg/L+IAA 5.0 mg/L+MS)最适愈伤组织培养基上,出愈率为86.7%。(3)愈伤组织丛生芽诱导的最适宜培养基为C3(6-BA 0.3 mg/L+NAA 0.05 mg/L+MS),不定芽分化率为80%;不定芽剪段后继续在C3上进行壮苗扩繁培养,成活率为92%。(4)壮苗扩繁后组培苗最适宜生根培养基为G3(NAA 0.2 mg/L+IBA 0.2 mg/L+1/2MS),植株生根率为41.6%。上述研究结果可为野生黑果枸杞组织苗的工厂化繁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优化玉米芯超微粉碎后水热预处理工艺,用扫描电镜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对水热预处理后的玉米芯组织结构和酶解糖化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热预处理温度为190℃、时间60 min时,提取液中总糖含量最高(314 mg/g);玉米芯水热预处理后结构呈卷曲状,随着温度升高卷曲越明显,结构越疏松,表面呈现微孔结构;水热预处理温度190℃、时间60 min时,提取液中葡萄糖、木二糖、木三糖和木四糖的得率分别为0.001 mg/g、16.740 mg/g、4.306 mg/g和3.164 mg/g,提取液酶解后组分中葡萄糖、木二糖、木三糖和木四糖的得率分别为4.774 mg/g、64.437 mg/g、6.853 mg/g和1.835 mg/g。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展土地生态敏感性分区研究,剖析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地生态环境状况,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依据。[方法]以苏南地区典型城市宜兴市作为研究区,采用USLE与景观安全格局方法划分水土流失敏感区和生物多样性敏感区,进而得到宜兴市土地利用的生态敏感区。[结果]宜兴市土地利用生态敏感程度总体较低,一般敏感区与低敏感区面积接近区域总面积68.17%,极敏感区分布集中,敏感等级由南部山区向北部平原逐步降低。[结论]USLE与景观安全格局相结合进行土地利用的生态敏感性分区研究,可以发挥两者的长处,综合和定量分析不同因素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最大熵模型MaxEnt,依据收集到的槐分布数据,结合环境因子,对影响槐的关键气候因子及适生等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槐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分别是最冷月最低温(Bio6)、年降水量(Bio12)、4月最低温(Tmin4);最适宜槐生长的基本生态位参数为最冷月最低温在-11.1~12.7℃,年降水量在480.0~2 455.0 mm, 4月最低温在4.3~21.1℃。槐在全国范围内的中适生及以上区域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全境以及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和华南的部分区域。本研究预测的结果与槐实际资源分布区域基本吻合,可为槐种质资源收集与种植规划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凤尾菇的生物学特性入手,阐述了凤尾菇完成整个生活史对外界光、温、湿、气等条件的需求。介绍了凤尾菇室内床架栽培、容器栽培、室外栽培等栽培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矿山开采形成的裸露边坡和弃渣及选矿产生的废渣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还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进行矿区生态修复势在必行。以地处高海拔地区的九寨沟马脑壳金矿矿区为例开展植被恢复研究,采用现场颗粒粗大、保水能力差的弃渣和化学选矿废渣代替客土作为植被基材的主要组分,利用石膏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对基材进行改性和提供强度,通过实验室研究确定植被基材的组成与比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示范应用。结果表明:采用现场废弃物占80%的植被基材能获得较高的基材强度,植被基材中胶凝材料适宜用量为20%~30%,同时考虑抵抗雨水冲蚀和植物发芽生长的需要时,矿区废弃物在植被基材中用量宜为70%~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