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5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6篇
  11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板栗是我国特产中的一种比较优良的干果树种,在其顶端的枝条生长较为茂盛,但是其余的都相对比较弱,故此,板栗的整形修剪就是在管理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对板栗的整形修剪的技术进行分析探究,希望对此领域的学术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2.
通过综述黄芪多糖的传统提取方法、微波提取法的优点、微波提取法的原理、微波提取法的单独应用、微波提取法与其他方法的联合以及微波提取法的优化方案,阐述微波提取法在黄芪多糖提取工艺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明确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从卵到成虫发育历期及繁殖能力,比较叉角厉蝽各虫态的主要形态鉴别特征,为叉角厉蝽的扩繁及生防潜能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室内条件下,以云南元江采集并在室内扩繁6代以上的叉角厉蝽为研究对象,在培养皿中采用单头饲养的方法测定叉角厉蝽生长发育指标(卵孵化率、若虫存活率、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在饲养盒中雌雄虫配对共培养测定其成虫繁殖力特征。运用显微照相系统比较叉角厉蝽各虫态的主要形态特征。【结果】叉角厉蝽从卵到成虫的平均发育历期为29.00±1.41 d,卵历期为8.00±0.21 d,若虫期为19.76±0.12 d,1~5龄若虫平均发育历期为3.24~5.38 d,卵孵化率为92.91%,若虫存活率为80.21%,雌、雄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35.40±1.96和37.40±2.65 d;叉角厉蝽雌成虫交配后,一生平均产卵次数为4.73±2.01次,最多9次,最少2次,平均产卵前期为7.87±2.75 d,产卵期持续14.33±5.13 d,雌成虫与雄成虫交配单次平均产卵量为59.46±15.77粒,未交配雌成虫单次平均产卵量为29.34±15.31粒且为无效卵,最终无法孵化。叉角厉蝽卵为矮杯形或圆筒形,具卵盖,边缘有10~12根刺状精孔突,有金属光泽;1~5龄若虫体色红黑相间,若虫触角4节。1龄若虫触角第2和第3节末端有明显白色环,喙暗红色,接近体长,无翅芽;2龄若虫头部前段扁平突出,触角节间环变为红色,喙黑色;3龄若虫触角第2和第3节末端红色环明显,喙长为体长的一半;4龄若虫喙长为体长的一半,胸部刻点明显,出现翅芽,并延伸至胸部末端;5龄若虫喙暗红色,短于体长一半,中足和后足胫节中部出现白斑,翅芽延伸至腹部第3节;成虫体色黄褐与黑褐混杂相间,密布刻点,触角5节,喙黄褐色,最后一节黑色,喙长短于体长的一半,前胸背板侧角呈剑叉状突出,雄虫腹部近三角形,雌虫腹部卵圆形。【结论】明确了叉角厉蝽的发育历期和繁殖能力,证实叉角厉蝽无孤雌生殖现象。农业生产中可以喙的颜色、长度及翅芽发育作为叉角厉蝽主要形态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64.
桂丰1号是以自交系802为母本,以自交系801为父本配制的蜜本类南瓜一代杂种。中熟,生长势强,果实发育期约35d(天),全生育期约120d(天),第1雌花着生节位为第21~26节,以后每4~6节着生1朵雌花;老熟瓜橙黄色、长棒锤形,瓜肉深橙红色,瓜顶部膨大,纵径47.7cm,横径16.5cm,平均单瓜质量5.1kg;肉厚3.8~4.6cm,口感粉、甜。春种每667m2产量2180kg,秋种每667m2产量1830kg。可在广西全区和气候相近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5.
黄土-古土壤的化学风化特征对于理解亚洲内陆干旱化、东亚季风演化以及全球碳循环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亚洲内陆干旱化东进进程最前缘的哈尔滨黄土-古土壤的化学风化特征一无所知。本文对哈尔滨荒山岩芯的黄土-古土壤进行元素地球化学、磁化率和重矿物分析。哈尔滨古土壤的颜色为灰褐色-灰黑色,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棕红色。黄土-古土壤的CIA(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值为68~74(平均值为72),表明了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然而,古土壤表现出与黄土相近甚至更低的化学风化程度。磁化率和重矿物结果显示,古土壤的磁化率明显低于黄土,铁磁性矿物含量明显低于黄土。因此本文认为尽管哈尔滨古土壤是间冰期气候的产物,但其成壤过程中的气候条件冷湿,导致古土壤层的化学风化甚至低于黄土层。冷湿的成壤环境也使得古土壤层的磁铁矿还原分解,导致古土壤层相对于黄土层具有更低的磁化率。哈尔滨古土壤的形成环境和现在的黑龙江黑土相似,可称之为古黑土。  相似文献   
66.
利用硅胶柱、ODS、MCI、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TLC薄层色谱手段,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共得到6个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等分析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分别为金松双黄酮(1)、穗花杉双黄酮(2)、2-(1,3-苯并二噁茂-5-基)-丙烷-1,3-二醇(3)、对羟基苯甲酸(4)、正二十九烷-15-醇(n-nonacosane-15-ol)(5)、β-谷甾醇(6)。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杉木中分到。  相似文献   
67.
为明确西瓜防御素基因(ClPDF)的结构和功能,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西瓜防御素基因进行了详细的全基因组挖掘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西瓜基因组中共获得7个防御素基因,ClPDF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都含有高度保守的8个半胱氨酸、1个甘氨酸、1个丝氨酸和1个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分析发现,ClPDFs基因在理化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异.系统进化分析说明,ClPDFs与拟南芥PDF2基因家族聚为一类.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说明,所有ClPDFs序列均以不规则卷曲为主要组成元件,在延伸链和α-螺旋组成上存在差异.信号肽和跨膜结构预测结果相似,仅有1条序列无信号肽,1条序列有跨膜区,而其他序列都含有信号肽、无跨膜区.证明了西瓜防御素基因为多基因家族,都含有高度保守的结构域,但在结构上西瓜防御素基因差异较大,为进一步探讨西瓜防御素ClPDFs的生物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本试验研究瓜类与新植甘蔗不同的套作模式对瓜类、甘蔗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及经济效益的分析,为瓜类合理的套作甘蔗提供科学的依据。试验结果:甘蔗行距为1.1m的常规行距套种甜瓜,甘蔗的产量最高;甘蔗蔗糖、锤度、重力纯度、蔗汁蔗糖分等甘蔗品质综合指标最优,同时提高甜瓜的品质;甘蔗常规行距套种的瓜类的产量品质比套种在1.2m宽窄行的瓜类产量品质要高。南瓜、甜瓜与甘蔗套种的效益比纯种甘蔗高,其中1.1m常规行距的甘蔗与甜瓜套种的经济效益最优。因此生产上建议采用1.1m的常规行距与南瓜、甜瓜套种,特别是1.1m常规行距的甘蔗与甜瓜套种模式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9.
梁子安  刘冰许  张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20+17323-17320,17323
2001年10月和2010年9月,对河南省西峡县云华洞翼手目动物进行了调查。通过标本采集、鉴定分类,初步查明该溶洞分布翼手目动物共7种,隶属4科4属。其中,东洋界种4种,占总数的57.1%;广布种3种,占总数的42.9%。此外,根据蝙蝠资源的现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0.
【目的】筛选出适合广西栽培的国外甜瓜品种及丰富育种材料。【方法】对14个意大利厚皮甜瓜品种进行春秋两茬大棚栽培,调查各品种的果实、抗病性和产量等性状。【结果】14个意大利厚皮甜瓜品种均为软肉类型,春秋茬所有品种的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低于11.0%;秋荐甜瓜植株的生长势、单果重和产量明显优于春茬。【结论】14个意大利厚皮甜瓜品种均不适合在广西推广,但品种IM07、IM09综合抗性好,IM05、IM08香味浓郁,可作为育种材料,用以选育抗病、香味浓郁的甜瓜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