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1.
本文研究了中华草蛉幼虫对玉米螟卵的功能反应及2龄幼虫的种内干扰效应。研究表明,1~3龄幼虫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 Ⅱ型。二龄幼虫的干扰效应用Hassell模型E=QP~(-m)模拟,得出E=0.3146P~(-0.7294),随着2龄幼虫密度的增大,捕食作用率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2.
根据查阅文献资料,对张家口地区玉米上已有的主、次要害虫及潜在害虫种类及其防治进行了总结阐述,并对未来的防治工作提出相应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LC10(43.44mg/L)(小菜蛾阿维菌素抗性种群)和LC10(12.61mg/L)(敏感种群)对小菜蛾阿维菌素抗性(AV-R)、敏感(AV-S)种群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12.61mg/L处理小菜蛾阿维菌素敏感、抗性种群3龄幼虫后,处理组AV-S(SLC10)和AV-R(SLC10)的化蛹率、羽化率显著低于AV-S(ck)对照组,与AV-R(ck)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用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43.44mg/L处理抗性种群3龄幼虫后,其处理组AV-R(RLC10)的化蛹率、蛹重、羽化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AV-S(SLC10)组的单雌产卵量为176.45±36.11粒,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的抗性种群,AV-R(SLC10)和AV-R(RLC10)组的单雌产卵量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V-S(SLC10)和AV-R(RLC10)组的产卵期明显缩短。AV-S(SLC10)组的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净增殖率(R0),显著高于对照和处理的抗性种群。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阿维菌素敏感种群具有一定的刺激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浸液法测定了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田间小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等几种新型杀虫剂的敏感性。田间小菜蛾种群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多杀菌素、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三氟甲吡醚、氰氟虫腙等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19、2.22、0.25、1.07、1.16和0.92倍。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田间种群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产生了低水平抗性,对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三氟甲吡醚未产生明显抗药性,对茚虫威、氰氟虫腙相当敏感。  相似文献   
15.
根据相对论力学对带电粒子束在其自生场作用下通过外层空间的真空中传输时束的扩散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计算粒子束径向半径扩散的方法;计算并讨论了粒子束类型、能量、流强和出口初始半径等各种因素对束扩散的影响;得出了尽可能减少粒子束扩散的束参数,所得结果同现有公布的数据相符合。  相似文献   
16.
坝下林果地褐鳞蘑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鳞蘑菇,俗称褐口蘑、香口蘑,是口蘑的一个品种。1998年,尚义县首次驯化栽培成功,并且相继进行了产业化开发。随着坝下地区国家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的实施,杏树、李树在农村已经具有一定的栽培规模,树荫下种植褐鳞蘑菇,不但不与林地争地,而且空气充足。通过对两者生产周期与劳动用工的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实现  相似文献   
17.
粟叶甲(Oulema tristis Herbst)又称谷子钻心虫、粟负泥虫,俗称白焦虫、脑蛆、舐虫等,属鞘翅目,叶甲科,禾谷负泥虫属。为害谷子、黍子、玉米、高粱、小麦、大麦、黑麦及多种禾本科杂草等,特别是为害谷子幼苗。此虫在冀西北谷黍产区均有分布,特别是近几年,在坝下蔚县、宣化、涿鹿等县的丘陵区旱地上的发生有加重趋势。作者从1997年开始在蔚县桃花及涿鹿卧佛寺谷田,进行了粟叶甲的发生为害规律调查和防治研究。这对于提高广大农民对粟叶甲生活习性及为害特点的了解,加强田间识别和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敏感度及抗性现实遗传力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地区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敏感度及其抗性现实遗传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宣化种群和武汉种群对阿维菌素的LC50仅是敏感品系的3郾7、5郾7倍,未产生明显抗性;北京种群和云南种群LC50分别是敏感品系的15郾7、22郾3倍。阿维菌素对小菜蛾抗性选育的21代和27代,分别估算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郾12。假设田间种群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室内选育估算值的50%,AVMs对小菜蛾的杀死率分别为50%、70%、80%和90%,则预计抗性增长到10倍时,AVMs可使用的次数分别为17次、12次、10次和8次。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叶片浸渍法,对张家口地区自然种群小菜蛾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茚虫威EC药剂对小菜蛾的LC50为0.138,小菜蛾对茚虫威的抗性倍数为0.02.结论是茚虫威对张家口地区自然种群小菜蛾具有极高的杀虫活性,即小菜蛾对5%茚虫威EC未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在北方6个地区采用性信息素诱捕法研究了蔬菜田甜菜夜蛾的种群变化动态,同时调查其幼虫为害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甜菜夜蛾的发生期长短、高峰日及高峰日蛾量等参数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河南洛阳地区于9月7日达到蛾量高峰,单个诱捕器内蛾量最高达到230.3头,高于天津宝坻(152.3头)、北京昌平(42.7头)和河北张家口(10.67头),内蒙古呼和浩特和黑龙江哈尔滨地区未诱集到该成虫。田间幼虫的系统监测结果表明,河南洛阳在高峰期百株虫量(414头)远高于天津宝坻、北京昌平和河北张家口(41.2头、21头和2头)3个地区,表明在所调查的地区内,从南到北随着纬度增加,甜菜夜蛾成、幼虫的发生数量和为害程度逐渐降低。最后,初步分析了甜菜夜蛾在不同地区发生为害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