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33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甘肃农田土壤氮磷钾养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自1983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由于经过多年的地力培肥,农田土壤养分发生了变化。1998年土壤养分调查结果揭示了甘肃省不同地域的主要耕种土类及耕地类型的土壤氮磷钾养分变化特征,为今后土壤养分资源的综合评价和科学施肥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2.
变配方施肥为施配方专用肥(BB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离不开化肥,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资料表明,要提高单产,化肥对农作物增产所起的作用占40%~60%。正如人们常说:"有粮无粮在于水,粮多粮少在于肥",然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有的农民化肥没少用,但产量却不高;或产量较高,收入却没增加多少。这是因为农作物不同,需要养分也不同,不同类型的土壤施肥量也不一样的。肥料并不是施得越多越好,盲目施用过多,既浪费肥料,又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产量、减少收益。针对这些问题,人们提出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践证明,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5%~10%,增产率一般为10%~15%,高的可达20%以上,每667m2地节约成本10 ̄20元。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不但能提高化肥利用率,实现节本增效,获得稳产高产,还能改善农产品质量,实现耕地用养平衡,培肥土壤,是一项增产节肥、节支增收的技术措施。众所周知,化肥的应用曾带来一次农业革命,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无疑带来又一次农业革命。然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示范推广已有20多年的时间,但这一革命仍未形成燎原之势,在全国覆盖率只有30%左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何在我国推而不广?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该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3.
施用不同缓释肥料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Triabon和Field两种缓释肥料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缓释肥料具有良好的养分缓释效果,肥效期均可达到100d,但Triabon缓释效果优于国产的Field。施用缓释肥料Triabon 00 g/hm^2,春小麦单产7083 kg/hm^2,比对照增产42.5%,且穗粒数、千粒重均较对照增加明显,Field次之。施用缓释肥料的籽实、茎叶N、P、K携出量分别比等NPK养分混配肥料S提高了2.4%~14.8%,5.6%~21.2%,8.0%~11.3%。缓释肥料的N利用率达到37.2%~60.9%,P利用率24.7%~40.3%,K利用率71.3%~81.9%,减少了肥料损失。  相似文献   
44.
<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为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而开展的土壤测试、肥料试验、专用肥料配制、施肥技术指导等一整套综合性的科学施肥技术。也是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比较先进适用的科学施肥技术。该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农作物的需肥规律和特点,结合肥料效应,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确定氮磷钾化肥中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并加工成各种作物的专用配方肥,供  相似文献   
45.
<正>稀土农用技术的应用,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稀土农用技术研究现状、应用及发展方向如何?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稀土农用科研人员成功地把复混肥料技术和稀土农用技术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复混肥和农用稀土的双重增效作用,相继开发出多种稀土复混肥产品和生产工艺,使稀土农用也从单一稀土产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现有的产品有硝酸稀土、氯化稀土、柠檬酸稀土、稀土多元复合叶面喷施肥、稀土碳铵复混肥、稀土磷肥等多种产品。这些稀土农用成果已在全国200多家企业推广  相似文献   
46.
采用时间尺度为15年的1987年TM和2002年ETM^ 美国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各种图件和文字资料,利用GIS软件人机交互式解译提取大安市草地信息,以此进行了时间和空间序列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大安市草地退化严重,低、中、高覆盖度草地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化,退化面积分别为22.06%、45.01%、62.25%,高覆盖度草地退化最严重;并分析了导致研究区草原退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提出了恢复该区草原生态环境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7.
卢晓宁  邓伟  张树清 《水土保持学报》2007,21(2):183-187,191
以干旱半干旱脆弱区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为研究靶区,利用1954年和1964年地形图.1986,1996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支持下,建立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引用空间测算模型和累计转换概率,分析不同时段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动态和转换变化,揭示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近5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及规律。耕地和草地是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的主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次之为盐碱地,湿地和林地比例较小,居民地和沙裸地最小。耕地和草地始终相反的幅度变化方向说明二者密切的相互转换关系;人居地和盐碱地始终一致的幅度变化方向则说明人类干扰活动是研究区盐碱地面积扩张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沙裸地最快的转移速度预示着研究区沙化状况有较大的改善空间;耕地最慢的转移速度体现出其作为研究区基质的功能;草地较高的转移速度使其丧失了研究区第二大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地位。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之间的转换变化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同一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在转出和转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及其转换量上的表现不同,且随时间推移亦发生变化,转出的减少作用和转人的增加作用相叠加决定着研究区不同时段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48.
吉林省西部草地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0年、1995年、2000年三期遥感影像,在RS与GIS支持下,解译提取吉林省西部20年草地空间信息,分析该区草地时空动态及其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①20年来,草地面积减少40.70%。草地退化严重,主要转化为耕地和盐碱地,转移面积分别达到475799.43hm^2和303182.06hm^2;②20年来.草地总动态度为负,1980~1995年,高覆盖度草地对整体草地变化影响较大;1995-2000年.高、中覆益度草地对草地整体变化影响较大;③20年来,各类草地质心向东北方向偏移。不同阶段各类草地质心偏移表现出无规律性、多向性;④总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平均斑块周长和优势度指数整体动态呈下降趋势,分维数变化较小且接近于1,各类草地破碎度指数整体动态呈增长趋势,破碎化程度加强,总体格局复杂化。自然因素对草地退化起到一定的驱动作用。人类活动干扰则是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49.
张树清 《中国农资》2013,(46):23-23
<正>日前,山东泉林嘉有肥料有限责任公司参加了在安徽合肥举办的第14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展会上嘉有生命源水溶腐植酸等系列产品倍受客户青睐。本次展会,嘉有公司展出的生命源水溶腐植酸、黄腐酸叶面肥、黄腐酸冲剂、黄腐酸营养液等系列产品吸引了全国  相似文献   
50.
遥感影像森林分类识别,是国家森林资源调查的重要技术支持[1].从遥感影像上准确地识别森林边界对于森林资源调查、林业规划等图件编制实现自动化和计算机化具有重要意义[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