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2篇
  9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59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海南蔗区甘蔗黄叶病与花叶病发生情况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0年甘蔗生长季节,对海南甘蔗产区8个县(市)24个乡镇进行甘蔗病毒病的调查和检测,初步明确海南蔗区甘蔗病毒病种类主要有2种,即由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引起的甘蔗黄叶病和由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SrMV)引起的甘蔗花叶病。其中甘蔗黄叶病最为普遍,检出率达到75%,可能是影响海南蔗区甘蔗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由高粱花叶病毒引起的甘蔗花叶病次之。同时针对甘蔗病毒病提出推广甘蔗脱毒健康种苗是其防治的主要措施,对指导海南蔗区乃至全国甘蔗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根据GenBank 核酸数据库中报道的紫苏myc mR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方法从紫色马铃薯紫皮RNA中获得花青素转录激活类基因stmyc的5’端保守区域, 通过3’-RACE获得长为600bp左右的序列。测序结果表明:基因全长1106bp,含有完整的阅读框,编码326个氨基酸,命名为stmyc,其编码的蛋白与紫苏myc基因编码蛋白的同源性02为46.98%,并具有典型的bHLH结构域。RT-PCR表达分析结果显示stmyc基因在紫色马铃薯皮、肉、茎、叶、根中都有表达,其中在紫茎中的表达量最高,紫皮中表达量最低;且该基因在白色马铃薯的皮、叶和肉中都有表达,推测该基因在马铃薯中为组成型表达。  相似文献   
53.
甘蔗黑穗病是甘蔗种植过程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影响甘蔗的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质量。为对黑穗病爆发比较严重的蔗区提供一种合理的种植模式,分别在2012年农历立春前及立夏前种植带黑穗病菌的甘蔗种茎,以种植未感染黑穗病菌的健康甘蔗种茎作为对照,观察这2期甘蔗生长过程的黑穗病发病情况,以及对甘蔗有效茎、株高、茎径和锤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下,种植携带黑穗病菌的蔗种黑穗病发病差异显著;携带黑穗病菌的蔗种宜冬春早种,利用冬春季节阴冷潮湿的天气,延迟黑穗病菌的萌发,减少对有效茎的侵害,进而减少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香兰素在香荚兰植物体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法分别对香荚兰幼苗的气生根、茎干、叶片及成龄植株的气生根、茎干、叶片、幼果及成熟果荚进行香兰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香荚兰植株的不同器官组织中,均有香兰素的存在,其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成熟果荚、幼果、气生根、叶片、茎干。  相似文献   
55.
甘蔗转基因研究涉及的基因和转基因方法均较多,文章着重从转入BT、GNA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以提高甘蔗抗虫性;转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和解毒基因提高甘蔗抗病性;转入bar和pat基因来抗以Basra和Buster为主要有效成份的除草剂;转入海藻糖合酶基因以提高甘蔗植株的抗旱性等几方面的转基因研究概述了甘蔗转基因抗性研究进展.转入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反向cDNA和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等的基因以抑制甘蔗植株中酸性转化酶活性及多酚氧化酶活性,期望以此来提高甘蔗植株中蔗糖含量和改良蔗糖色泽的转基因研究,转入PFP-β基因以期增加甘蔗植株中蔗糖积累的转基因研究;转入编码不同蛋白的基因以期应用甘蔗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等的转基因研究等几个方面概述了甘蔗转基因研究进展,并对甘蔗转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6.
蔡文伟  张树珍  杨本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18-8121,8123
对龙血树属植物黄酮类和甾体类化合物的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7.
王正鹏  张树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868-5869
介绍了转基因动物食品的概念、转基因动物食品的安全问题以及如何评价转基因动物食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8.
GNA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甘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经人工改造的gna基因分别与Ubi、Rbcs启动子组合,构建抗虫植物表达载体pUNG和pRNG,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导入甘蔗愈伤组织,经PPT筛选和PCR检测,获得Ubi-gna转基因植株124株,Rbcs-gna转基因植株35株。对部分转基因植株进行RT-PCR检测,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甘蔗基因组中,并得到有效表达;对RT-PCR阳性植株进行GNA(植物外源凝集素)活性测验,结果表明,甘蔗叶片表达的凝集素可以使健康公鸡的红细胞凝集,初步证明表达的GNA具有正常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59.
甘蔗健康种苗田间栽培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甘蔗健康种苗3季新植、3季宿根的农艺性状、产量和蔗糖分含量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种植脱毒健康种苗可以使甘蔗单位面积产量提高23.0%~40.2%,蔗糖分含量提高0.51%~1.01%绝对值。初步认为,分蘖率高、宿根发株率高、成茎率高是甘蔗健康种苗增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0.
应用多重RT-PCR检测甘蔗黄叶病毒和高梁花叶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多重RT-PCR同时检测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ScYLV)和高梁花叶病毒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SrMV)的技术体系,该体系可有效地对甘蔗田间植株和试管苗进行检测.根据引物之问的互补性及引物的Tm值筛选多重PCR引物.确定适宜的PCR缓冲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