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基础科学   9篇
  5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7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柑桔花期和幼果期(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遇突发性的高温热害及伴随而来的低湿少雨的联合作用,促使花蕾提前开放、花瓣褐变、迅速凋萎、幼果脱落,严重影响当年柑桔的产量,一般要减产40%左右;重者减产90%.1988年5月1日—7日,日平均温度23.2—31.4℃,平均  相似文献   
74.
利用尼氏钝绥螨控制柑桔始叶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尼氏钝绥螨控制柑桔始叶螨的研究李继祥,张格成(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重庆630712)柑桔始叶螨Eotetranychuskankitus是我国西南和湖北等桔区的严重害虫。每年2~5月猖獗为害柑桔叶片,形成黄斑,扭曲畸形,造成大量落叶、落花、落...  相似文献   
75.
四川繁殖释放保护利用钝绥螨综合控制柑桔红蜘蛛座谈会,于1981年元月20—23日在重庆北碚中国农科院柑桔所(以下简称柑桔所)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省地、市、县26个有关科研、生产单位的代表共32名。  相似文献   
76.
大丰宝促进柑桔果实生长和提高品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丰宝促进柑桔果实生长和提高品质的效果1996年8~9月,我们在本所试验场15年生枳砧锦橙和10年生枳砧兴津温州蜜柑园喷布大丰宝可湿性微粒剂(浙江台州市格林农化厂生产),观察其不同浓度和次数对促进果实生长和提高品质的效果,现报告于后。1对锦橙的效果于...  相似文献   
77.
<正> 前 言 单性结实的华盛顿脐橙,开花特多着果很少,着果率仅0.08~0.5%,产量比有核品种低得多,5~7月的早期落果就占总花量的95~99%。据研究证明,BA有调动控制营养物质运送的作用,调动更多的养分向幼果转移,防止脱落,促进果实发育,增大果实,提高产量。但是BA只能抑制第一次生理落果,其  相似文献   
78.
超高压提取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高压法从雨生红球藻中提取虾青素的工艺条件.通过研究各因素对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转移率的影响,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压力300 MPa,保压时间1 s,提取溶剂为体积比1:1的乙酸乙酯、乙醇混合溶剂,提取2次,液固比分别为100 mL/g和50 mL/g.在此工艺条件下,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转移率可达到98%.超高压法没有使雨生红球藻破壁,但却提高了虾青素转移率.缩短了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79.
不同提取方法对山楂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几种提取方法对山楂果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同时,采用超高压提取法、超声波法、微波法、索氏提取法获得山楂提取液。超高压提取法山楂总黄酮提取率最高,为5.44%,其次是索式法,为5.12%;超声波法4.66%;微波法提取率最低,为3.76%。以50%乙醇为溶剂,300MPa超高压提取3min,提取效率较高,且提取液杂质少,超高压提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80.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5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粒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荒漠化发生区域的土壤粒度特征,可为区域荒漠化防治及生态建设提供一定理论依据。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及室内分析,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流动沙丘、草方格沙障固沙区、人工梭梭林、白刺群落和油蒿群落)的土壤粒度特征及分形维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个样地土壤颗粒组成均以细沙为主,含量为66.49%~81.54%;粉沙含量最少,仅为0.58%~1.72%;不同粒级土壤颗粒百分含量由高到低为:细沙中沙极细沙粗沙粉沙。(2)5个样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差异极显著(p0.01),油蒿群落(1.72)白刺群落(1.56)人工梭梭林(1.44)流动沙丘(1.40)草方格沙障(1.37);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粉沙、极细沙百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细沙百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中沙和粗沙百分含量关系不显著(p0.05)。(3)天然植被生长区域,植被盖度较好,风沙土颗粒较细。因此,应加大对区域内天然植被的保护,防止土壤风蚀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