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23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9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籼稻背景的单片段代换系群体的构建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以国内、外12个水稻品种(包括8个籼稻品种和4个粳稻品种)为供体亲本,利用回交和微卫星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一个以籼稻品种“华粳籼74”为遗传背景的单片段代换系(SSSL)群体。该群体由260个不同的SSSL组成,其代换片段分布在水稻的12条染色体上,长度分布于0.2~109.9 cM,平均长度为19.9 cM;代换片段的总长度为5 166.0 cM,相当于水稻基因组总长度的3.4倍,代换片段在水稻基因组上的覆盖率为83.8%。这些SSSL的代换片段包含了水稻基因组丰富的等位基因变异,将在基因(QTL)的定位、克隆、功能分析及水稻分子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
水稻待测粳型亲籼系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粳型亲籼系可能是克服籼粳杂种不育性,利用籼粳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本文研究了待测粳型亲籼系与籼稻杂交的F1杂种优势。试验表明,第一,粳型亲籼系G3005-4-1与籼稻杂交,其F1理论产量中亲优势强大,而其他亲籼性好而粳型性强的系统与籼稻杂交,其F1理论产量中亲优势弱,第二,粳型亲籼系G3005-4-1与粘稻杂交,F1主要表现为穗大粒多,结实正常,并且不存在生育期偏长和植株偏高的现象。第三,F1理论产量中亲优势与双亲平均值和分子标记测得的双亲相似系数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3.
 对近50年来华南地区常规籼稻主栽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6项主成分的方差总贡献达到85.1%,其中穗粒数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高。回归分析结果则显示,生物产量因子得分与产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最大,表明其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基于前6项主成分得分进行品种聚类,可以将品种分为5大类。进一步对不同品种类别的各项主成分得分以及各项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生物产量是决定华南地区水稻产量水平的关键性因素。不同类别间穗粒数因子与粒重因子相互消长,其中任一项因子得分过低都将限制产量水平提高,只有两者达到比较理想的平衡时,才能在高生物产量水平的条件下实现库容量的提高,促使产量水平提高。以提高生物产量为前提,在现有大穗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千粒重水平,使穗粒数因子和粒重因子在更高水平上形成新的平衡,将是进一步提高华南地区水稻产量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4.
水稻显性早熟基因Ehd的SSR标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籼稻品种广陆矮4和粳稻品种台中65为亲本构建高世代回交分离群体,选用分布于水稻全基因组的145个SSR标记对亲本及抽穗期早熟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4个标记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多态率78.6%;在BC3F1群体中,检测到10个标记的基因型来源于供体亲本广陆矮4号;在BC3F2定位群体中,早熟植株数与晚熟植株数的分离比例为3:1,早熟植株平均比晚熟植株提早抽穗21 d;通过SSR标记与抽穗期共分离分析将显性早熟基因Ehd界定在分子标记RM271和RM258之间;Ehd与标记RM184和RM271紧密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2.6 cM和2.1 cM,此结果为该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水稻粳型亲籼系的创建及其在超级稻育种上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杂种的不育性是一个复杂的现象。20年来,本实验室一直从事水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共鉴定出6个F1花粉不育基因座位,或称特异亲和基因座位,其中的5个基因座,S-a、S-b、S-c、S-d和S-e已完成分子定位,这些基因座的基因模式为"单基因座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培育"粳型亲籼系"来克服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设想,利用特异亲和基因人为创建了"粳型亲籼系"的水稻新种质,并建立了粳型亲籼系分子育种的技术体系。利用粳型亲籼系克服了水稻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不育性,为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6.
水稻抗白叶枯病恢复系的分子育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4类粳型亲籼系与携带有2个恢复基因Rf3、Rf4和4个抗白叶枯病基因Xa4、xa5、xa13和Xa21的品系构建回交群体,应用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MAS).在BC1F1选择到2个恢复基因和4个抗白叶枯病基因全杂合的植株19个.在BC1F2对19个当选株系进行MAS,共选择到28株至少含有4个纯合目标基因的单株,其中3个单株在6个目标基因座位上均带有纯合目标基因型.测交结果表明,选取的2个具6个纯合目标基因的单株对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有良好的恢复力.  相似文献   
37.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法研究水稻亲缘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水稻品种的亲缘关系,合理利用水稻品种资源,选用55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对23个水稻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UPGMA构建系统树图进行聚类分析和计算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引物的扩增产物带型清晰,结果稳定;23个品种分为4种类型,其中籼型8个,粳型6个,偏籼型5个,偏粳型4个;籼型品种之间和粳型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均较近,偏籼型品种之间和偏粳型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均较远.为了提高籼稻或粳稻品种和杂交种的优势,应注意采用偏籼或偏粳材料作为亲本之一.  相似文献   
38.
基于创新型混合教学模式的遗传学教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年来进行遗传学教学改革试验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创新型混合模式的遗传学教学改革法”。该法是灵活应用“基于web—quest教学改革试验”(自主性教与学)、研究性、探索性教学、教与学角色互换、综合性实验和双语教学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实施的主要步骤包括框架式引导学生系统学习遗传学的主要内容、以问题为中心讲授课程重点内容、教与学角色互换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选择性开展基于web—quest的自主性学习、自愿性的研究性学习和融会贯通式的课程总结等。教学试验表明,该教学改革法是适用于农科类专业学生的遗传学教学较为成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水稻粳型亲籼系S-b座位基因型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b是控制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基因座位之一。在该座位,台中65的基因型为Sj/Sj,广陆矮4号的基因型为Si/Si。以台中65和广陆矮4号为遗传测验种,分别与4个粳型亲籼系配组,根据紧密连锁分子标记基因型在这些组合F2群体中的偏态分离程度, 测定了这4个粳型亲籼系在F1花粉不育性S-b基因座位的基因型,结果表明,G2416-3和G2417-2-1在S-b基因座位的基因型为Si/Si,而G2605和G3004-4的基因型为Sn/Sn。比较了不同粳型亲籼系S-b基因座位等位基因遗传效应的大小,结果表明G2416-3携带的Si基因与G2417-2-1携带的Si基因之间,以及G2605携带的Sn基因与G3004 4携带的Sn基因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Si 与Sn之间遗传效应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40.
遗传学是农学类本科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因此,应全面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以打造一流精品课程的目标,不断地对遗传学的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包括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的发展来全面提升师资质量和教学实验室及实习基地的建设水平、构建立体化的特色教材、提出并实施“基于创新型混合模式”的遗传学教学改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