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3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0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圆环病毒(PCV)为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单股环状DNA病毒,为已知的最小动物病毒之一[1]。PCV存在两种血清型,即PCV1和PCV2,两者的细胞培养物均不产生细胞病变。PCV2首先由Allan等[2]从患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猪群中分离到,被证明为PMWS的重要病原之一。此病主要  相似文献   
12.
应用RT-PCR检测鸭肝炎病毒Ⅰ型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肝炎病毒Ⅰ型(duck hepatitis virus Ⅰ,DHV Ⅰ)感染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侵害4周龄以内的雏鸭,特别是1周龄以下的雏鸭最易感染,死亡率较高,是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1945年在美国首次发现,我国于1963年在上海首次报道了该病的临床病例,至今,全国各养鸭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目前,已有多种检测DHV Ⅰ抗原的方法,如免疫电镜、Dot-ELISA和病毒中和试验等,这些方法在DHV Ⅰ的诊断中各有优势.PCR作为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快速、特异、操作简单等优点[2~4].本实验通过目前已发表的DHV Ⅰ基因组序列相对保守的区域设计引物,成功建立了RT-PCR方法检测鸭肝炎病毒1型.  相似文献   
13.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是存在于猪上呼吸道的一种常在菌,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侵入机体引起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以纤维素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又称格拉瑟病(glasser's disease).近年来,随着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工厂化的发展,饲养密度不断增大,空气环境控制不好导致副猪嗜血杆菌在各个猪场不断发生,已趋于流行.笔者对广东省清远、佛山、惠州市猪场的患病猪进行采样,通过分离鉴定确定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分别命名为GDQY1、GDFS2、GDHZ3),同时进行了药敏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用DNA重组技术,将已克隆的猪IL-6基因阅读框片段插入非融合原核表达质粒pBV220中的适当位置,获得重组质粒pBVpIL-6,转化大肠杆菌DH5α后,42℃诱导阳性表达菌。经SDS-PAGE检测发现目的蛋白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量约占总蛋白的20%。表达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经过变性溶解和复性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做定性定量检测。ELISA结果证实了所表达的蛋白为猪IL-6,复性后具有一定活性.并测出了复性后活性蛋白的浓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 4个毛形线虫隔离种保姆细胞形成时间的研究 ,发现分离自中国猪的旋毛形线虫和波兰猪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在小鼠膈肌中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比较早 ,分别于感染第 16天和 18天出现 ,第 36天和 38天所有幼虫都已形成保姆细胞 ,而分离自犬的毛形线虫和熊的本地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nativa)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较晚 ,于感染第 2 0天和 2 2天出现 ,第 32天完全形成。结果表明 ,中国猪旋毛形线虫与波兰猪旋毛形线虫 ,犬毛形线虫与本地毛形线虫分别是同一旋毛虫隔离种  相似文献   
16.
参考GenBank发表的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技术,从广东地区疑似"高热病"病猪的组织中,扩增17株PCV2流行株的全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7个PCV2分离株基因组全长为l 767或l 768bp.相似性比较发现...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东省猪群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感染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广东部分地区的764份不同年龄段的猪血清进行PCV-2抗体检测,对PCV-2与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伪狂犬病病毒(PRV)混合感染情况做了进一步调查.结果表明,PCV-2抗体检测平均阳性率为61.91%(47...  相似文献   
18.
为原核表达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CIV)HA1蛋白,本研究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CIV H3分离株的HA1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再将其亚克隆于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HA1。将该质粒转化于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SDS-PAGE电泳分析,表达的重组蛋白约为58 ku。纯化的HA1蛋白经western blot和Dot-ELISA鉴定表明,表达的重组HA1蛋白可以与H3N2亚型CI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核酸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采用PCR方法从疑似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死亡仔猪病料中扩增出了ORF3基因,将其克隆到高效真核表达载体pEGFP- N2中,筛选出含有ORF3基因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EGFP-N2-ORF3.对此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ORF3基因与其他PCV2的ORF3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6.2%-99.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0.5 %~98.1%.将重组质粒纯化后转染COS-7细胞,用PCR方法扩增出了特征性的基因片段,并采用特异性单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结果转染pEGFP- N2-ORF3重组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浆中均有表达,尤其在细胞核中表达量较高,且对细胞有一定的毒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ORF3的结构和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广东省发病猪场采集的组织和血清中分离到两株PRRSV,病料经RT-PCR检测为阳性,通过Marc-145细胞进行传代,可产生明显细胞病变,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可检测到荧光信号,两株病毒分别命名为ZH-GD株和ZS-GD株。对两株病毒的ORF5和Nsp2高变区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PRRSV ZH-GD株和ZS-GD株的核苷酸序列与欧洲型代表株LV株间的相似性相对较远,与美洲株经典毒株VR-2332间的相似性分别为88.6%和88.1%,与中国经典美洲毒株CH-1a间的相似性分别为94.4%和93.0%。在Nsp2上有30个氨基酸的缺失,与JXA1、XH-GD等高致病性变异株的Nsp2缺失位置一致。分离的两株PRRSV均属于美洲型的变异株PRRS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