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3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7篇
  30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8 毫秒
21.
中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对频发的极端天气气候灾害,是全球和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中国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采取了积极政策和科学措施,在保障粮食九连增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对气候变化在中国农业影响事实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等有关项目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农业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研制和推行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关键技术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并相继建立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影响评估模型和方法,指明了今后中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2.
本文利用土壤营养、降水、温热和小麦产量的最优回归模型,对陕西省小麦生产力作了数量化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生态经济条件下,渭河川地及长武、洛川原区,小麦土壤、降水和温热生产力都已发挥,而在黄土高原北部三个生产力还有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23.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应对当前黄淮海地区农业用水紧缺的情况, 选育和推广高水分利用率的高产夏玉米品种是一项重要措施。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 对黄淮海区域11 个主推夏玉米品种在灌溉1 水条件下的农艺性状、产量和水分利用率进行通径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结果表明: "滑丰8 号"、"蠡玉18"、"浚单20"和"冀玉3 号"的产量均超过10 000 kg·hm-2, 且这4 个品种的水分利用率均在3.0 kg·m-3 以上, 属于水分利用率高的超高产品种; "源申213"和"中科11"产量超过9 000 kg·hm-2, 其水分利用率也均大于2.7 kg·m-3, 属水分利用率较高的高产品种;"浚单18"、"登海662"、"冀农1 号"和"登海超级玉米"产量均超过8 000 kg·hm-2, 其水分利用率在2.3~2.7 kg·m-3之间, 属稳产品种。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排名的结果表明, "冀玉3 号"、"蠡玉18"、"滑丰8 号"和"浚单20"4 个品种综合表现优异, 可以作为抗旱节水高产品种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推广。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7 个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综合效应排名为: 芯重>百粒重>行粒数>秃尖长度>粒长>棒长>行数。芯重、行粒数和百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正效应最大, 秃尖长度对产量的直接负效应最大。以上结果为黄淮地区抗旱节水高产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4.
中国绿色农业指标体系建设指导原则和构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论述了食品安全法的落实要建立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础上, 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要建立在绿色农业(食品)安全法基础上。绿色农业应该成为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绿色食品应该成为替代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主流食品。随着绿色农业(食品)国际联盟的建立, 加快中国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国际化发展成为当前和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提出了加快中国绿色农业指标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和构架, 为绿色农业(食品)基地的建设和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进一步提出了绿色农业(食品)标准体系制定的指导原则和构架, 为各部门和各专业人员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提供建设性指导意见, 以加快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25.
我国粮食总产"九连增", 但粮食进口量也在增加, 北粮南运规模也在增大, 中国粮食安全处于紧平衡状态。本文针对我国大豆进口和高油高蛋白质食品过量消费的问题, 提出了中国粮食产业和消费结构协同战略。针对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供给量的发展趋势, 提出在重视中国农业走出去, 在国外建立粮食生产和供给基地的同时, 更要立足和加快国内后备耕地的开发, 挖掘我国粮食生产潜力。针对中国水资源南北分布不平衡和近年来干旱洪涝灾害频发, 提出中国粮食安全要建立在水资源安全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即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西北地区4大粮仓的存在问题和发展潜力, 提出了相应的水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协同战略。强调水资源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础, 在耕地面积日趋减少, 靠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保障中国粮食总产的情况下, 只有进一步加强中国水利建设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快南水北调工程, 才能实现与北粮南运的协同, 特别是加快西线调水工程, 开发西部粮仓, 中国粮食新增潜力还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6.
小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相关生理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张娟  张正斌  谢惠民  董宝娣  胡梦芸  徐萍 《作物学报》2005,31(12):1593-1599
利用19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对干旱状态下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12个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与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水势和叶片离体失水速率之间的关系密切,说明这些生理性状是瞬间和短时期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直接影响因素;而与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蜡质含量、叶片湿度和相对含水量相关性不大。因此认为,应该有针对性地研究与水分利用效率关系密切的生理性状,为小麦抗旱节水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本文针对半干旱地区多变低水的实际田间环境,讨论了作物对不同干旱类型的反应,适度干旱后复水的生理补偿效应,不同类型作物在干湿交替条件下的差异,以及增强作物对多变水环境适应的技术。同时,就多变低水环境的概念、作物对多变低水环境的适应机理以及作物抗旱生理研究与旱农生产实际相衔接等问题提出了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28.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蒸发蒸腾估算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针对当前水农业研究的需求,系统地介绍了有关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蒸发蒸腾估算模型的研究进展,并就水分利用效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
小麦抗旱节水生理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国内外近20年来80余篇参考文献为基础,从抗旱小麦品种演变,抗旱节水生理遗传育种机理的历史和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抗旱性和节水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及抗旱节水遗传等方面,对小麦抗旱节水生理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认为随着小麦抗旱高产育种研究的不断深入,旱地育种研究逐渐从抗旱性生理遗传育种研究发展到现在的抗旱节水性生理遗传育种研究,通过育种手段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成为节水农业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0.
植物对环境胁迫整体抗逆性研究若干问题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介绍了植物对天南地北胁迫整体抗逆性的研究趋势,对植物整体抗逆性的概念及其内涵进行了探讨,并着重讨论了作物整体抗逆性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