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6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半夏凝集素基因对油菜的遗传转化及REAL-TIMEPC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蓝型油菜陇油2号子叶为转化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将半夏凝集素抗虫基因(pta)导入陇油2号,经常规PCR检测获得阳性植株3株。以油菜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ep)作为内参基因、选pta全长序列中高度保守区域中145bp的pta2为目的片段对转基因植株进行REAL-TIMEPCR分析,初步证明外源pta基因已整合到油菜细胞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2.
甘啤4号大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甘啤4号的幼胚为外植体材料,以模式品种Golden promise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对甘啤4号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培养基上,甘啤4号出愈率低于Golden promise,但都达到50%以上;在诱导愈伤组织的过程中,甘啤4号在IM2培养基上的出愈率较高,达71%,IM1与IM2培养基上形成的愈伤质量较IM3好,说明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出愈率起决定作用;且研究发现dicamba较2,4-D能提高大麦幼胚的出愈率。在相同的培养基上,Golden promise的诱导率明显高于甘啤4号,可见基因型对大麦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起决定作用。且不同的培养基和不同激素配比对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及分化率不同,分化培养基DM1的分化率高于DM2,这说明除基因型外,激素也对植株再生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证明甘啤4号愈伤组织诱导率及分化率均较高,适合于作为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  相似文献   
23.
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技术及在小麦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从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的发育及分子证据的提出出发,详细介绍了转化的作用机理和操作技术,提出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转基因技术,并以变异频率高,性状变异广泛,类型丰富,稳定快,一次导入片段多及低成本等优点而受到科研工作者的亲睐;其次,就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技术在小麦分子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指出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技术在小麦品质创新及分子育种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品质改良育种和抗性育种方面,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选育出了一系列新品系,如春小麦89122,丰富了品质资源;最后,就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24.
饲用甜高粱杂交种陇甜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甜高粱杂交种陇甜1号(Tx623A/LY3002)以Tx623A为母本、LY3002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2017 — 2018年参加甘肃省高粱品种青贮组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区试鲜草平均折合产量102 078 kg/hm2,较对照品种辽甜6号增产7.5%。生育期135 d左右,平均株高332 cm,茎粗1.68 cm,平均分蘖数1.7个。茎秆含糖锤度19.8%~20.7%。抗高粱丝黑穗病,接种发病株率4.2%;抗大斑病;抗高粱蚜。  相似文献   
25.
高粱耐冷基因全基因组鉴定及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公布的高粱全基因组数据,以及BLAST、Pfam、MEGA6.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高粱相关耐冷基因数量、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粱全基因组中共有AP2 家族基因203个、ICE1基因252个、EIN3基因15个、SNAC2基因133个、AMP1基因3个、COLD1基因3个、qLTG3-1基因53个、ctb1基因90个。通过进化树分析,高粱中XP002457016.1、XP021-317625.1;XP002463411.2、XP002467935.1、XP021317527.1;XP002447111.1、XP021-315473.1、XP002447110.1、XP021318475.1、XP021318476.1;XP002449576.1、XP0024 59022.1;XP002466328.1;XP021317902.1;XP002446618.1、XP002452340.1和XP02 1314112.1基因与模式作物中AP2基因家族、AtEIN3、Osctb1、OsqLTG3-1、AtAMP1、OsCOLD1、OsSNAC2亲缘关系最近,主要分布在高粱1、2、3、4、5、6号染色体。综合分析,在高粱全基因组中耐冷转录因子(AP2 、EIN3、 ICE1 、SNAC2)拷贝数较多,与模式作物耐冷基因亲缘关系最近的基因主要分布在高粱1、3、5号染色体,耐冷功能基因(COLD1、qLTG3-1、ctb1、AMP1)拷贝数较少,与模式作物耐冷基因亲缘关系最近的基因主要分布在1、4、6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26.
省级农业科研机构技术转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基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技术转移工作的实践,总结了其在农业技术转移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形成的六种技术转移模式,并就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转移与转化工作,从健全运行机制、提高源头创新和有效供给、改革评价体系、构建托管平台、建立信息传递网络、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7.
本试验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与单株籽粒产量有关的8个性状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穗长、穗粗、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对单株粒重的直接和间接效应,估算了诸性状的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相关系数、通径系数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百粒重、穗长×穗粗这两个性状不论单独还是共同对单株粒重的相对决定程度都是较高的,在影响单株粒重的诸因素中占主导地位。分析指出,穗长×穗粗通过其它性状对单株粒重的间接效应主要是通过百粒重影响的。初步认为,以这两个性状作为选择指标,直接选择,可望选出单株籽粒产量较高的草粮兼用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28.
为掌握青海省共和县倒淌河镇家畜牙齿不明原因异常磨损和脱落的病因,以发病区临床症状严重的羊、发病区内临床健康羊和未发病区健康羊为检测组,采集3个组羊全血样本90份,进行总钙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量,磷的还原钼蓝法测定,结果表明,血清钙对照组含量范围为123.28~228.60 mg/kg,重症组含量范围为120.31~230.92 mg/kg,轻症组99.35~192.85 mg/kg;血清磷对照组含量范围为0.49~3.64 mmol/L,重症组含量范围为0.89~3.29 mmol/L,轻症组0.94~2.84 mmol/L。与发病区地理条件相似,未发病区内健康羊血清钙含量明显高于病区的羊,未发病区内健康羊血清磷含量明显低于发病区的羊,实验室检测数据可以作为调查病因提供指导性、科学性依据。  相似文献   
29.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大麦幼胚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和优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大麦遗传转化体系,以大麦幼胚为转化受体,研究了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大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gus基因瞬时表达率、抗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为转化指标,筛选出了对大麦幼胚感染力比较强的农杆菌菌株EHA105,以及高敏感受体基因型甘啤4号和秀81-47等。实验结果还表明,预培养1 d的大麦幼胚具有较高的瞬时表达率(91%),是较好的转化受体。菌液侵染浓度OD600=0.5,侵染时间为30 min时转化效率最高。在此基础上,侵染后幼胚与农杆菌采用液体共培养方式可明显提高转化效率,gus基因瞬时表达率最高可达90%。在优化条件下,转化约30 d后抗选择剂潮霉素(Hyg)的愈伤组织占受体组织总数的34.2%。  相似文献   
30.
半夏凝集素基因的克隆及转基因烟草对蚜虫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源序列克隆方法,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从甘肃西和半夏叶片基因组DNA中克隆到1条1 069 bp的半夏凝集素基因pta,与以同科内植物的mRNA为模板扩增得到的凝集素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很高,达到98%以上,功能区完整,具有1条信号肽和3个甘露糖结合区,GenBank登录号AY725425。用该基因替换pBI121载体的GUS基因,正向插入35S启动子之下,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I-pta。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从20株Kan抗性植株中得到PCR检测阳性植株14株,证明pta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对随机挑取的7株PCR阳性植株进行了抗蚜虫(Myzus persicae)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株系蚜口密度抑制率在22.5%~89.4%,平均蚜口密度抑制率5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