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7篇
  1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4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甘蓝型油菜裂角性快速鉴定的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的随机碰撞法对162份常规油菜品种和219份高世代自交系材料的裂角性进行鉴定。结果发现,抗裂角材料的数量在常规品种中占比为25.3%,在自交系中占比为21.9%,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比,抗裂角性好的品种占比越来越高,抗裂角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改良的随机碰撞法可以为油菜裂角性评价和抗裂角品种选育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2.
[目的]建立杂交油菜宁杂11号种子纯度SSR标记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本研究以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为研究对象,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建立杂交种纯度快速检测方法,同时结合田间种植鉴定作为对比验证。[结果]筛选出共显性标记引物Na10-E02,建立了杂交油菜宁杂11号种子纯度SSR标记快速检测方法:种子利用夜间萌发,碱裂解法快速提取DNA,PCR反应2 h,电泳1.5 h,简化的银染法染色10 min,从获取样品种子到出检测结果只需要不到一天的时间,一个熟练科技人员每个工作日至少可以完成6×96=576粒种子的检测量。利用这套技术对生产中大面积制种的9个样品纯度检测结果与田间种植鉴定的实际纯度结果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84(P0.01)。[结论]表明这套技术可以用于宁杂11号杂种纯度的快速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43.
甘蓝型油蔬兼用双低油菜宁油1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宁油16号系采用品系间杂交育种选育而成,子粒芥酸含量1.32%,硫苷含量28.67μmol/g,含油率40.46%。宁油16号丰产性好、抗倒性强、耐病性强,适合于长江中下游冬油菜区种植。  相似文献   
44.
甘蓝型油菜品种间籽粒产量及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了遗传来源不同的1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间66个双列组合的单株籽粒产量及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结果,21个组合单株籽粒产量具有超高亲优势,超高亲优势率为70 24%(30 70%~218 10%)。产量性状中,8个组合千粒重表现超高亲优势(3 57%~20 48%),其中7个组合为低千粒重亲本组合;47个组合单株角果数具有超高亲优势,平均超高亲优势率为28 02%(0 93%~97 87%);13个组合的每角粒数有超高亲优势,平均超高亲优势率为11 67%。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品种间籽粒产量超高亲杂种优势明显,可利用的杂种优势潜力较大;杂交油菜籽粒产量的杂种优势主要源自单株角果数的杂种优势,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对籽粒产量的杂种优势贡献较小。文中讨论了甘蓝型油菜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5.
甘蓝型油菜(B.napus L.)是国内外广泛栽培的主要油菜类型之一。由于生态条件的差异,甘蓝型油菜可分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三种。各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温、光条件有较大差别。我国于解放初期从日本引进甘蓝型油菜,经与我国白菜型油菜——南方油白菜(Brassica chinesis var oleifera Mak)杂交改良后形成了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类型。  相似文献   
46.
油菜抗除草剂性状的遗传及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抗草甘膦油菜“Q3”和MICMS保持系“宁B6”、“宁B7”及恢复系“宁R1”、“宁R3”为亲本材料,配制杂交组合,研究抗性遗传。结果表明,油菜对草甘膦的抗性为显性性状,由1对基因控制,抗草甘膦基因在F_2和BC_1群体遵循孟德尔分离规律。因此,应用杂交、回交育种方法将CP_4 gox双价基因转育到油菜推广品种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7.
江苏油菜产业和品种改良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论述了江苏油菜产业和品种改良的发展过程以及品种改良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提出为进一步提高油菜质和量,应对入世挑战,必须瞄准市场培育适销对路品种,提高生产全过程的科技含量,全面提升油菜产业水平。  相似文献   
48.
油菜抗菌核病材料宁RS-1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RS-1由甘蓝型油菜军农1号、3-67、Midas、Wesroona及花椰菜和白菜型油菜灌县花叶等亲本复合杂交育成。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宁RS-1对油菜菌核病的相对抗病效果RRA和RRB分别为57.4%和55.7%,达到中抗水平;人工接种鉴定为低抗。利用宁RS-1为亲本,育成了多个双低油菜新品系以及宁杂花叶等双低抗病杂交油菜新组合,在各级产量鉴定试验中均表现良好。宁RS-1还被用于油菜菌核病抗性遗传与抗病基因分子标记研究。  相似文献   
49.
油菜脱落花器及病叶的分布与菌核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0.
甘蓝型油菜无花瓣近等基因系的选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等基因是研究作物性状表现与功能的重要材料。利用高代群体分离法,育成了2对无花瓣油菜近等基因系,即NIL-PL01和NIL-APL01及NIL-PL02和NIL-APL02。近等基因系间除花瓣存在差异外,其它主要农艺性状基本一致,NIL-PL02和NIL-APL02具有浅紫色叶片和茎秆标记。NIL-PL01和NIL-APL01品质性状为双低,NIL-PL02和NIL-APL02为中芥高硫。利用随机引物对基因组DNA扩增结果表明,NIL-PL01和NIL-APL01之间多态性差异较小,遗传南质性达98.6%,该材料正用于筛选与花瓣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