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32.
本文对地下害虫沙潜的生殖方式进行了研究,阐明该虫除有性生殖外,还进行产雌雄孤雌生殖,其后代成虫仍能进行孤雌生殖,寿命可达三年以上,此研究对害虫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3.
秦皇岛市昌黎县碣石山旅游区蝶类资源丰富,经初步调查凤蝶科有2种,粉蝶科7种,眼蝶科8种,蛱蝶科16种,弄蝶科11种,灰蝶科10种,共54种。  相似文献   
34.
本研究以吉林省黑钙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盆栽试验探讨增施9种中微量元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旨在为黑钙土区养分平衡管理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镁、钼、铜和锌元素均对四单19和吉单209的株高、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产生明显促进作用,增幅均在7.6%以上.其中,四单19加施镁、硫、钼和锌元素对其苗期干物质积累较为显著,增幅为9.3%~18.5%,加施锌、硅、铜和硼元素对提高籽粒产量较为显著,增幅为9.4%~16.6%.吉单209加施硫、铜、镁和铁元素对其苗期干物质积累较为明显,增幅为18.3%~31.8%,加施锰、镁、硫和钼元素对提高籽粒产量较为显著,增幅为20.4%~33.2%.综上,增施中微量元素一般均会对玉米生长产生促进作用,但不同生育时期对元素种类的响应程度不同.且品种间亦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5.
东北黑土区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产量及养分累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4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均匀垄和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地上部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年份、种植方式和秸秆还田方式均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宽窄行种植模式下子粒产量较均匀垄种植模式下高5.4%;秸秆还田方式处理间以秸秆深翻还田处理下产量最高,较秸秆不还田处理和秸秆覆盖还田处理分别增幅5.3%和10.0%。在产量构成中,收获穗数是各处理间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表明,秸秆深翻还田处理下出苗率和成穗率均最高,且在部分年份处理间差异显著。秸秆深翻还田处理下植株生物量及氮磷累积量分别较秸秆覆盖还田处理增加8.9%、8.3%、19.6%,其子粒中氮累积量最高。研究表明,秸秆深翻还田可显著提高玉米田间保苗率与植株成穗率,显著增加植株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以及养分向子粒中的转运效率,进而促进植株生长与产量形成,实现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6.
37.
张洪喜 《昆虫天敌》1993,15(4):162-166
锐声鸣螽俗称蝈蝈,为观赏昆虫,早为我国人民所利用,多饲以葫芦花、莴瓜花、白菜、大葱。误认为害虫。经研究其食性是以捕食各种昆虫为主。一生总食量达156~165g。是一种非常有利用前途的天敌昆虫.1年发生一代,以卵在表土层越冬。4月下旬至8月孵化,若虫经5龄。6月下旬至8月中旬羽化成虫,成虫7月上旬至9月下旬产卵,卵量264.5±44.58粒。成虫寿命87.44±7.63天.可以大规模进行人工饲养释放。  相似文献   
38.
因吉林省品种层出不穷,却鲜有能够实现大面积推广,本研究以吉林省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吉单441’、‘吉单631’和‘吉单558’为试验材料,研究‘吉单’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及其在吉林省东部、中部和西部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吉单558’和‘吉单631’在种植密度为7.5×10^4株/hm2时干物质累积量达到最大值,开花期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均为种植密度(×10^4株/hm^2) 9.0跃7.5跃6.0跃4.5跃3.0。根据实际种植情况、品种特性及方程模拟情况,在吉林省东部适宜种植密度为6.7伊104株/hm^2左右,中部适宜种植密度为6.5伊104株/hm2左右且可根据当地条件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在吉林省西部适宜种植密度为6.0伊104株/hm^2左右。随种植密度增加,未见‘吉单’品种倒伏显著相关,6展叶期和乳熟期,干物质累积量与叶面积指数显著相关;开花期(R1)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与叶面积指数均极显著相关,‘吉单558’干物质累积量与产量显著相关,‘吉单631’干物质累积量与叶绿素值显著相关;成熟期仅‘吉单558’表现为干物质累积量与产量显著相关。应根据品种的特性进行合理密植,才能充分发挥品种光合特性,进而提高作物产量。‘吉单’品种为吉林省自主研发玉米品种,本研究可为提高吉林省玉米品种综合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为吉林省玉米持续丰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吉林省春玉米土壤中、微量元素“潜缺乏”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吉林省中、西部玉米主产区进行高产条件下硫、镁、锌、锰、硼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增施中、微量元素可以有效促进植株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子粒的形成以及干物质的累积,不同中、微量元素响应程度区域性差异较大。中部地区以硫效果最好,产量增幅10.4%~12.0%,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分别增幅12.0%~12.8%、12.9%~21.7%、0~11.5%,其次是硼、镁;西部地区以锌效果最好,产量增幅18.7%~35.0%,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分别增幅40.8%~62.4%、39.4%~59.5%、9.4%~70.5%,其次是硼、锰、硫。依据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补充中、微量元素可有效提高作物生产力,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40.
对不同栽培方式及氮肥施用水平下春玉米植株氮、磷、钾的累积特征及差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氮肥增产效果显著,高产栽培方式下产量增加主要来自收获穗数的增加。高产栽培方式下玉米秸秆和子粒中氮、磷、钾含量均显著提高,但各自所占百分比变幅较小。与习惯栽培方式相比,高产栽培方式玉米植株体内氮素利用效率提高15.0%~30.5%,促进了植株对氮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