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锈色粒肩天牛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锈色粒肩天牛是国槐毁灭性害虫,成虫在树体外活动,是防治的最佳时期。本次防治试验采用绿色威雷,高氯氰可湿性微胶囊剂和吡虫啉可湿性微胶囊剂,这些药剂对锈色粒肩天牛具有击倒快,药效高,持续期长的优点。30d后通过爬行,取食,毒杀效果仍达90%以上;并对卵的防治效果也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2.
张浪  江琦  李静 《广西农学报》2007,22(1):57-59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心理需求,现代高科技农业园的建设开始突破原有单一经营农业的格局,向农业观光旅游方向转移。以上海市南汇区蔬菜产业示范园区规划为例,将景观、生态与生产有机融合,突出乡土风貌、田园风情,为都市人提供“接触自然的捷径,享受农作的乐园”,实施旅游带动战略。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为了探索生态可持续的稻作模式,对比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和再生稻稻作模式的产量潜力和CH4排放特征,以此为选取绿色、生态经济可持续的稻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7—2018年依托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宏硕生态农业农机合作社科研基地,设置了双季稻和再生稻2种模式,对比分析了产量潜力、稻田生育期间CH4排放动态和稻田生态系统CH4季节性累积排放规律以及评估了单位产量稻田CH4排放。【结果】 试验期间,从产量方面来看,双季稻早稻产量为7.37 t·hm -2,再生稻头季产量为8.84 t·hm -2,头季相比早稻增产19.95%。双季稻晚稻产量为6.82 t·hm -2,再生稻再生季产量为3.39 t·hm -2,再生季相比晚稻减产50.29%。综合两季,双季稻总产量为14.19 t·hm -2,再生稻总产量为12.22 t·hm -2;从生育期间CH4排放动态来看,双季稻在分蘖期和齐穗期左右排放较强峰值,再生稻除了在分蘖期和齐穗期有较强的排放以外,其在施用促芽肥时也出现了小峰值。但总体双季稻的排放范围(- 0.06—1.30 μmol·m -2·s -1)要高于再生稻的排放范围(- 0.01—0.70 μmol·m -2·s -1);从稻田CH4季节性累积排放来看,双季稻CH4累积排放要高于再生稻。再生稻头季累积排放范围在23.90—266.59kg·hm -2,再生季累积排放范围在0.00—46.14 kg·hm -2。双季稻早稻季节累积排放范围在为35.57—251.29kg·hm -2,晚稻季节累积排放范围在为10.74—321.59 kg·hm -2。双季稻CH4季节累积排放A-B(两叶一心至分蘖后期)段>B-C(分蘖后期至齐穗期)段>C-D(齐穗期至成熟期)段,且全生育期双季稻累积排放达922.35 kg·hm -2。再生稻CH4累积排放B-C段>A-B段>C-D段,且全生育期CH4累积排放为609.74 kg·hm -2,即相比对照双季稻,再生稻CH4累积排放降低了33.89%;最后通过评估单位产量CH4排放可知,早稻单位产量CH4排放为0.069 kg·kg -1,头季单位产量CH4排放为0.062 kg·kg -1,头季相比早稻减少了10.14%;晚稻单位产量CH4排放为0.061 kg·kg -1,再生季单位产量CH4排放为0.018 kg·kg -1,再生季相比晚稻降低了70.49%。综合两季,双季稻单位产量CH4排放为0.065 kg·kg -1,再生稻单位产量CH4排放为0.050 kg·kg -1,再生稻相比双季稻降低了23.08%。 【结论】 从单位产量下CH4排放角度来看,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的主产区扩大种植再生稻是为良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海南岛各地实地勘察,调查火焰兰的共性、个性指标,主要包括:野生火焰兰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区域内居群的分布及居群信息、生长情况;兰花种苗基地的种质资源的数量、种类及生长状况、存在问题;火焰兰种质资源分布居群相关的自然地理等环境因子;兰花市场商品种流通情况,包括品种、切花或者盆栽销售量,同类产品对比.野外调查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开发火焰兰(Renanthera coccinea)的SSR引物,进而开展海南岛火焰兰的种质鉴定、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本研究采用三代测序技术首先获得火焰兰参考转录组,然后开发了火焰兰的SSR引物,最后基于SSR引物利用分子变异分析(AMOVA)、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主坐标(PCoA)与群体结构分析等方法对来自海南岛不同地理分布的396份火焰兰资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开发的17对三核苷酸多态性SSR引物能够有效地鉴别所收集的396份火焰兰种质。AMOVA分析显示,火焰兰群体间呈现极高程度的遗传分化,并且群体内的遗传变异高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群体结构分析显示,来自不同地理分布的海南岛火焰兰存在3个不同的基因库,而且绝大多数群体是独立进化的,只有少数群体存在遗传混合,这一结果与UPGMA和PCoA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综上可知,本研究新开发的17对SSR引物有效鉴定了396份海南岛火焰兰种质,揭示了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对火焰兰的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计划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展海南梧桐种子萌发及插条扦插繁殖试验,为海南梧桐繁殖体系构建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物理破损(去除种皮1/5和划破种皮)和化学激素(NAA、GA3溶液)浸泡处理海南梧桐种子,分析其种子萌发效果;并通过扦插试验,研究扦插基质(砂、砂+椰糠、园土)、生根粉(ABT:0、1000.00、1500.00 mg/L)及捅条穗龄(当年生、1~2年生、3~4年生)对海南梧桐枝条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物理破损及化学激素浸泡法处理均可提高海南梧桐种子发芽率,其中物理破损处理的海南梧桐种子发芽率达90.60%~91.7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下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海南梧桐扦捅成活率的3个因素(扦插基质、ABT质量浓度、插条穗龄),其主效应极显著(P<0.01);在二维互作中,基质×ABT互作效应显著,基质×插条穗龄、ABT×捅条穗龄互作效应不显著(P>0.05,下同);在三维互作基质×ABT×捕条穗龄中,交互效应不显著.各因素对海南梧桐扦插成活率影响的排序为插条穗龄(F=21.85)>ABT质量浓度(F=11.05)>基质种类(F=9.45)>基质×ABT(F=2.85).最适扦插组合为:砂+ABT(1500.00 mg/L)+1~2年生插条,扦插成活率达20.00%.[结论]对海南梧桐种子进行物理破损或激素浸泡软化处理均可促进其萌发;1~2年生枝条经1500.00 mg/L ABT浸泡12h扦插于砂基质中最有利于其生根成活.  相似文献   
18.
<正>上海市屋顶绿化建设发展态势良好,据统计,2011年、2012年上海市屋顶绿化增加量均超过20万平方米,2014年达到40万平方米,2022年,上海市统计新增立体绿化44.63万平方米,立体绿化总量达到550万平方米。“十四五”期间,上海市屋顶绿化新增量每年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8月底,增加建成立体绿化117.7万平方米,其中屋顶绿化面积为67.7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9.
“绿化宝岛”大行动中,在部分栽植地段,对适土适树合理性缺乏规划、对栽植技术的各个环节缺乏经验,造成苗木成活率不高,导致资金、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文章结合多年的探索和工作经验,从苗木选择、苗木起挖包装和装运、栽植前准备、栽植技术、栽后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手段入手,对提高“绿化宝岛”大行动中的苗木栽植成活率进行初步探讨,为“绿化宝岛”大行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城市广场绿化中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新  李静  张浪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87-88,46
针对目前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出了广场绿化的植物配置与造景的一些方法,特别探讨了如何进行广场植物景观布局,城市广场草坪区的植物如何配置以及如何突出广场植物的季相变化等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