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5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5篇
  26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3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MC5R基因是黑素皮质素受体家族的一员,与动物肥胖相关。利用PCR-RFLP技术,对该基因在猪7个不同群体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发现在大白、梅山、大梅和梅大群体只有AA型,长大只有AB型,在长白猪群体则3种基因型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342.
对石油库装卸油过程中静电的产生、静电的分布以及产生静电危害的环节进行了研究,认为装卸油过程中的静电是由油品的流动、喷射、冲击和沉降等四种形式产生的,过滤器是静电的主要生产源,发生静电危害的主要环节是油罐车和储油罐。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以引起静电危害的四个条件为依据,提出了装卸油过程中防静电危害的一整套措施:①控制流速,以降低摩擦速度;②管路中应昼少安装过滤器;③管路上应尽量减少闸阀和弯头,以减少油  相似文献   
343.
RAPD标记遗传距离与猪杂种优势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方法】利用RAPD技术测定6个亲本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对亲本群体间遗传距离与10个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日增重、料重比、屠宰率和平均背膘厚的杂种优势率呈正相关,与瘦肉率、瘦肥肉比、皮率、眼肌面积的杂种优势率呈负相关。并且遗传距离与料重比和眼肌面积杂种优势率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程度(P<0.05),而与肥肉率、内脂率等性状杂种优势率的相关系数则非常小。【结论】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程度随不同性状而异。  相似文献   
344.
猪个体基因杂合度对胴体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34头F2 代杂种猪 (大白×梅山 )在平均体重 88kg时屠宰。用分布在 1、 2和 6号染色体上的 2 4个微卫星座位估计个体基因杂合度 ,分析 1 3个胴体性状随个体基因杂合度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屠宰率、胴体重、花油率、板油率、腰部膘厚、胸部膘厚、肩部膘厚、皮率、瘦肉率和脂肪率在各个体基因杂合度 (hi)水平间无显著差异(P >0 0 5 )。胴体长、眼肌面积和骨率在各hi 水平间差异显著 ,hi 小于 0 6时皮率与骨率随hi 增加逐渐降低 ,大于 0 6时随hi 增加而增加 ,而瘦肉率的变化趋势与皮率和骨率恰恰相反。眼肌面积随hi 增加而上下波动。胴体长则随hi 水平的增加而逐渐降低。hi 在 0 6 0~ 0 6 5时 ,胴体长和眼肌面积性状值较高 ,而骨率达最低值 ,表明在生产中可以将个体基因杂合度控制在 0 6 0~ 0 6 5 ,从而综合利用这些性状 ,以提高猪的胴体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345.
猪6号染色体部分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与QTL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筛选了以20cM左右均匀分布于6号染色体的9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构建了猪6号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谱,并进一步进行了重要经济性状位点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9个微卫星位点均为中,高度多态性位点,所有位点平均杂合度为0.58171,多态信息含量为0.30898-0.7475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0994,构建的资源家系遗传连锁图谱总长198.6cM,与USDA图谱位点顺序一致,图谱总长和多数区间距离长于USDA图谱,并进一步进行了猪数量性状位点定位的研究,在6号染色体发现了显著影响肌内脂肪,肌肉大理石纹等肉质性状和板油重的数量性状位点(QTL)。  相似文献   
346.
347.
采用胃蛋白酶 胰蛋白酶两步水解双低菜籽饼粕样品 ,并用特定分子量拦截值的透析袋移出小分子的酶解产物的方法 ,离体测定了 3个中国双低菜籽饼粕与 1个加拿大卡诺拉饼粕的蛋白质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 ,用本方法离体测定的卡诺拉粕蛋白质的消化率 (73.5 9% )与猪回肠末端和成年公鸡活体测定的结果相当一致 ,证明本方法在预测双低菜籽饼粕蛋白质的消化率时准确可靠。测定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加工方式对双低菜粕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8.
猪胴体瘦肉率活体估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声活体测膘仪了81头同胞测定猪和杂交组合猪胴体瘦肉率的活体估测。结果表明,瘦肉率活体估测较实际剥离低7.7432%,。均值差异极显,但变异系数和标准误二十分接近;腰部、胸部边膘及胸部眼肌厚与瘦肉率活体估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4、-0.9128、0.5217,与实际剥离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45、=0.7631、0.5209,瘦肉率活体估测与实际剥离的相关系数为0.7749,均  相似文献   
349.
本研究利用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冷冻精子分别与褐石斑鱼(E. bruneus)、云纹石斑鱼(E. moara)卵进行人工授精,对2种杂交子代褐龙石斑鱼(E. bruneus♀×♂E. lanceolatus)和云龙石斑鱼(E. moara♀×♂E. lanceolatus)的变态发育、仔稚幼鱼的生长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显示,2个杂交后代受精率相近,但褐龙石斑鱼畸形率高于云龙石斑鱼,孵化率低于云龙石斑鱼。根据卵黄囊的消长、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长度变化、鳞片及体色的变化,杂交后代的胚后发育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在温度为24℃~26℃、盐度为29~31、溶解氧≥10 mg/L的条件下,褐龙石斑鱼与云龙石斑鱼生长发育至5 d时卵黄囊消失;培育至41 d进入稚鱼期,此时第2背鳍棘、腹鳍棘长度分别为(9.74±0.42)、(7.79±0.39) mm和(9.59± 0.46)、(5.81±0.09) mm,达到最长值,之后开始退化缩短;褐龙石斑鱼发育至51 d时,稚鱼完成变态进入幼鱼期,全长为(25.46±1.16) mm,云龙石斑鱼稍晚(56 d),此时,全长为(23.24±1.21) mm;62 d褐龙石斑鱼体表出现4条褐色斑带,云龙石斑鱼体表出现6条褐色斑带;生长至70 d时,褐龙石斑鱼全长是云龙石斑鱼的1.04倍。褐龙石斑鱼全长日生长公式为L=2.6208e0.0465x,R²=0.9603;云龙石斑鱼全长日生长式为L=2.7158e0.0453x,R²=0.9451。褐龙石斑鱼肛前距与日龄关系式为P=1.3371e0.0483x,R²=0.9643;云龙石斑鱼肛前距与日龄的方程式为P=1.4017e0.0467x,R²=0.944。褐龙石斑鱼与云龙石斑鱼全长日增长率均在1日龄时达到最大,分别为27.89%和30.03%;13 d时,褐龙石斑鱼肛前距日增长率达到最大(25.21%),云龙石斑鱼12 d时达到最大(27.01%)。研究表明,褐龙石斑鱼表现出较云龙石斑鱼生长更快的杂种优势,为同父异母石斑鱼杂交后代的生长及进一步育种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学数据。  相似文献   
350.
【目的】研究不同木本花卉物种在不同干旱和寒冷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开展不同木本花卉物种抗寒性和抗旱性的综合评定,为各物种的引种和推广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以 14 个科的 27 个木本花卉物种的室内盆栽植株作为试验材料,利用大型低温人工气候室进行阶段降温寒冷模拟,利用聚乙二醇 6000 溶液模拟不同干旱环境。对不同处理时间点的植株叶片进行电导率和相对含水量的测定,并利用 k-means 聚类方法对不同物种的抗寒和抗旱能力进行评价,基于测定的生理指标数据使用 TOPSIS 方法对抗寒和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结果】抗寒试验结果显示,杜鹃红山茶和澳洲火焰木等 15 个物种的抗寒性综合评定 U 值在 2.73以下,具有相对较强的抗寒能力,黄花风铃木、木棉等物种抗寒能力较弱;抗旱性试验结果显示,铁刀木、杜鹃红山茶等 10 个物种抗旱综合评定 U 值在 2.30 以下,抗旱能力较强,腊肠树、仪花等 17 个物种抗旱能力较弱。【结论】27 个树种的抗寒性和抗旱性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山茶属和苏木属物种具有较好的综合抗性,为后续各个木本花卉树种栽培和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