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5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5篇
  26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3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在质量守恒定律和质量动力学定律的基础上,利用模拟语言构建了磷消化和代谢的动态机械的模型。磷以3种形式存在于机体:无机磷(Pi)、植酸磷(Pp)和有机磷(Po)。这3种形式都存在于消化道,并以无机磷形式进入血液。把摄取的总磷量,Pp、Po和Pi占总磷的比例,奶产量,唾液分泌速率(设定在239 L/d),通过瘤胃的液体速率(设定在198 L/d)纳入模型。采用的参数由数据库确定。测定的磷的平均摄入量为75 g/d,整个肠道磷的消化率为38%,植酸磷在瘤胃中的消化率为74%,植酸磷在下消化道不能被消化。无机磷(Pi)和有机磷(Po)在下消化道的消化率分别是48%和89%,有机磷和无机磷从瘤胃中流出的量分别比它们吸收量多2.4和3.0倍。由于微生物的滋生,有机磷的量明显增加。无机磷的增加最初是因为无机磷通过唾液分泌到瘤胃,吸收磷的65%又循环到了瘤胃。吸收的无机磷30%用于乳的合成,1%以尿的形式排出。此研究结果显示,保持血液中磷含量的最初调节点在于骨沉积以及磷从肠道的再吸收和吸收。因为骨骼中磷的平衡不仅与日粮中磷的吸收有关,还与瘤胃中植酸酶的活性有关,很关键的一点是:如果日粮中的磷降低到目前需求以下,就要对各种饲料中植酸盐的消化率有更好的了解。  相似文献   
92.
棚室黄瓜斜插法嫁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士清  胡著春 《蔬菜》1997,(3):32-34
棚室黄瓜斜插法嫁接技术066600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昌黎)宋士清刘桂智阎立英秦皇岛市昌黎县科学技术委员会胡著春棚室黄瓜嫁接栽培具有抗病、耐低温、促进早熟、提高产量等作用,在80年代初就已开始推广。但是,各地发展不平衡,其主要原因是嫁接方法失当、操...  相似文献   
93.
猪八号染色体产仔数微卫星标记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从猪第八号染色体遗传图谱上选择九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合成引物对长大,二花脸和大白共254头母猪进行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分型,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对9个微卫星的多态性与母猪产仔数连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大母猪产仔数与SW1070,SW905两个位点显著相关,二花脸猪的产仔数与OPN,SWR1101,SW790三个标记位 显著相关联,大白猪的产仔数与SWR1101,SW268,SW1070标记位点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4.
本研究通过回肠表观消化率测定方法评价肉鸡(给予肾上腺皮质酮诱导)的氨基酸消化率(DC)。试验1,将192只Ross×Ross 708肉公鸡养在16个栏内,每栏12只鸡。试验2,将120只Ross×Ross 308肉公鸡养在10个栏内,每栏12只。所有栏内都配有自动饮水器,平底饲槽和木屑。2个试验都把每栏作为一个试验单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在2个试验中,小鸡从1到20日龄都饲喂常规开食料。从21到30日龄肉仔鸡饲喂对照日粮或对照日粮 15mg/kg溶解于大豆油中的皮质酮(CS)(试验1和试验2的每个日粮处理分别有8和5个重复)。日粮以65.07%玉米和26.36%豆粕为基础,含不能消化的指示剂(Cr2O3)0.3%。经计算日粮中含代谢能3175 kcal,粗蛋白质18.5%,可消化总含硫氨基酸0.79%和可消化的赖氨酸1.00%。在30日龄时通过体增重、采食量和肝重来评估应激效应。结果表明:与饲喂对照日粮的肉鸡相比,饲喂CS日粮的肉鸡应激表现明显,增重较低,肝重较高。30日龄时从每栏内选3只鸡取回肠样,混合、烘干后进行氨基酸含量分析。氨基酸消化率(DC)按下列公式计算:DC=100-(日粮中指示剂含量%×回肠氨基酸含量%)/(回肠中指示剂含量%×日粮氨基酸含量%)×100。2个试验中氨基酸消化率(DS)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基于本研究,将来应对应激肉鸡其他营养成分的消化率进行研究或进行不同营分对应激效应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95.
40头芬兰艾尔夏牛奶牛(16头初产和24头经产)随机分配进入两个处理组(FF1或FF5)。FF1组饲喂1次/d全混合日粮(TMR),FF5组饲喂5次/d。试验自奶牛产犊时开始到泌乳28周时结束。TMR由牧草青贮和精料组成,其中精料的比例为51%(干物质基础)。试验结果表明:饲喂频率对产奶量或能量校正产奶量和乳成分没有影响。FF1组的平均能量校正乳产量为32.8kg/d,FF5组为32.5kg/d。减少饲喂次数增加了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MI)。试验期间,FF1组的平均DMI为20.9kg/d,FF5组为19.9kg/d。DMI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成年奶牛的DMI差异造成的。FF1组的能量和蛋白质转化效率低于FF5组。本试验还对奶牛的采食行为进行了观察。饲喂5次/d的奶牛每次给料后的采食量较为均匀,而饲喂1次/d的奶牛则在每次给料后表现出两个明显的采食高峰。在观察期间,FF5用于采食的时间多于FF1组,而FFl组卧地休息的时间多于FF5组。基于采食行为的观察,由于饲喂5次/d使奶牛无法获得更多的时间休息,使奶牛卧地休息的时间减少,因此,饲喂5次/d似乎过于频繁。  相似文献   
96.
214头猪(180头F2个体)组成的资源家系中,在猪的第4、8和13染色体上共选取23个微卫星标记,对11种肉质性状做了QTL定位,这些肉质性状包括:背最长肌肌内脂肪率(IMF)、背最长肌含水量(WM)、背最长肌系水力(WHC)、背最长肌失水率(DLR)、背最长肌pH(pH1)、股二头肌pH(pH2)、头半棘肌pH(pH3)、背最长肌肉色值(MCV1)、股二头肌色值(MCV2)、背最长肌大理石纹评分(MMS1)和股二头肌大理石纹评分(MMS2)。结果表明:检测到2个染色体极显著水平的QTL(P≤0.01),它们是定位在SSC13上55 cM处的IMF QTL,和定位在SSC4上10 cM处的WM QTL;4个染色体显著水平的QTL(P≤0.05),它们是2个MCV2 QTL(SSC8上110 cM处和SSC13上70 cM处)、1个MMS1 QTL(SSC8上185 cM处)和1个MMS2 QTL(SSC8上185 cM处)。上述QTL解释的表型变异从0.16%(SSC8上MCV2 QTL)到17.84%(SSC8上MMS2 QTL)。  相似文献   
97.
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以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2)系为基础,以肉质性状为主选性状,经过6个世代选育,培育的优良肉质瘦肉猪新品系(DⅣ2系),具有肉质好、瘦肉率高、生长快、产仔多等优良特性,是理想的瘦肉型母本新品系。DⅣ2系后备公母猪6月龄体重分别为103.50和97.77 kg,达90 kg日龄分别为161.68和169.42 d,活体背膘厚分别为1.69和1.70 cm;同胞测定猪肥育期日增重714.23 g,达90 kg日龄170.02 d,饲料利用率2.80∶1,胴体瘦肉率60.23%,肌内脂肪3.13%;经产母猪窝产仔数13.53头。以DⅣ2系作母本生产的“大×DⅣ2”、“长×DⅣ2”二元和“杜×大DⅣ2”、“杜×长DⅣ2”三元杂优商品猪,达90 kg日龄145.1~157.6 d,饲料利用率2.4~2.9∶1,瘦肉率66.4%~68.1%,肌内脂肪2.75%~3.36%,是理想的杂优商品猪生产配套组合。  相似文献   
98.
雄激素受体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雄激素受体(AR)基因的作用机理、定位、结构、代谢和它对数量性状的影响,并展望了其研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
对 2个不同加工方式生产的中国“双低”菜粕A和B以及 1个加拿大卡诺拉菜粕进行了体外消化和肉鸡饲养及代谢试验 ,以评价其营养价值。体外消化试验结果表明 ,卡诺拉菜粕、样品A和样品B的可消化蛋白质含量分别为 73 .6%、59.0 %和 51 .0 %(P <0 .0 1 ) ;2周的肉鸡生长试验表明 ,试验各期生长速度、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差异显著 (P <0 .0 5)或极显著 (P <0 .0 1 ) ;代谢试验结果表明氮沉积率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过热处理时 ,与中性洗涤纤维相连的蛋白质消化率降低 (P <0 .0 1 ) ,是导致氮沉积率低和肉鸡生长性能差的直接原因。试验结果也表明 ,过热处理或热处理不足 ,都对“双低”菜籽饼粕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0.
清远市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6月~2000年6月,对清远市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发现野和珍稀濒危植物41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4种,裸子植物5科7属7种,被子植物22科28属30种;国家一级保护稀有植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渐危植物12种,稀有植物15种,广布种2种,国家三级保护渐危植物5种,稀有植物3种,省级保护稀有植物1种;另外还发现栽培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二级保护植物2种。它们具有种类组成丰富,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