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0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7篇
  27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宁夏引黄灌区水体污染现状及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随着点源污染的逐步控制,以农业生产为核心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正在成为影响水体质量的主要因子。宁夏引黄灌区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农业生产较为发达,农业的高投入对当地水体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2002~2007年黄河宁夏段监测断面和引黄灌区典型排水沟的水质情况,发现黄河宁夏段水质受农田退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影响较大,境内沿程断面水质污染逐渐加剧,水质出境断面比入境断面平均降低1个等级,说明黄河流经宁夏后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宁夏引黄灌区水体主要污染物是挥发酚、NH4+-N、CODMn和BOD5,2002~2007年几种主要污染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综合污染指数也呈总体下降趋势,但污染形势仍然严重。2007年宁夏引黄灌区主要排水沟水质为劣Ⅴ类污染水质,断面超标率100%,主要污染物为NH4+-N、CODCr、BOD5。针对黄河宁夏段水体污染状况,对宁夏引黄灌区水体农业非点源污染源进行解析,结果显示,TN、NH4+-N污染主要来自种植业,其次是养殖业和黄河取水;TP污染主要来自于种植业与养殖业,COD主要来自养殖业。农田退水携带的大量污染物是导致灌区水体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2.
黄土高原果园土壤pH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以往的研究表明,生态系统演替进程中,任何层次土壤的pH都减少,随深度增加,减少量降低;演替初期pH减少较快,之后逐渐减慢[1-2]。土壤pH对土壤元素转换、微生物区系、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有重要影响,并因此对植物生长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3.
钱永稳  余媛  张爱平  李文西  毛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45+12905
[目的]研究磷钾肥施用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N2K2+P0、N2K2+P1、N2K2+P2(N2P2+K2)、N2K2+P3、N2P2+K0、N2P2+K1、N2P2+K3共7个处理,调查水稻有效分蘖、粒数以及实测产量、经济效益。[结果]磷钾肥施用能够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总粒数、实粒数,降低稻谷的空瘪率。N2K2+P1、N2K2+P2、N2K2+P3处理的水稻总产量分别比不施磷增加6.5%、5.2%、4.4%,而钾肥施用的水稻总产量与不施钾基本相当。磷肥施用可以增加水稻的经济效益,而钾肥施用对水稻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小。[结论]磷钾肥施用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但在丘陵地区施肥时需合理控制磷钾肥用量。  相似文献   
74.
基于缓释肥的侧条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研究了侧条施肥技术条件下不同缓释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和氮素流失特征的影响.与不施肥处理(CK)和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P)比较,利用侧条施肥技术高缓释肥处理(HF)水稻氮素投入比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P)降低约40%,水稻产量没有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比农民常规施肥处理增加17.0%和16.6%.缓释肥各处理氮素回收率在54.5%~63.5%之间,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的36.9%.常规施肥处理田面水N4+和TN在施肥后3d内即可达到最大值,随时间推移下降较快,而高缓释肥处理田面水NO3-含量在施肥30d后才降到最低;以尿素为氮源,施肥后的前9d是防止氮素流失的关键时期,以缓释肥为氮源,则前30d是防止氮素流失的重要时期.氮素渗漏淋失主要发生在生育前期,以NO3--N形态为主,占全氮流失量的64.8%~70.3%之间,高缓释肥处理的全氮渗漏损失量( 14.86 kg·hm-2)比当地农民常规施肥处理(23.43 kg·hm-2)减少8.57kg·hm-2.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环境效益,侧条施肥技术可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施肥技术在水稻种植上应用.  相似文献   
75.
为探讨不同年限耕作措施下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和累积特征,了解采样深度和计算方法对SOC和TN储量评估结果的影响,基于山东桓台(5a)和河北栾城(17a)耕作定位试验,设置翻耕(CT)、旋耕(RT)和免耕(NT)三个处理(秸秆均还田),分析土壤剖面中(桓台60cm;栾城50cm)土壤容重(b)、SOC和TN浓度的分布特征,并比较不同土层深度下“固定深度法(FD)”和“等效重量法(ESM)”所计算SOC和TN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连续多年保护性耕作后,NT处理较CT促进了SOC和TN储量在表层积累,增加了SOC和TN浓度的层化比率(SR)值。在山东桓台试验点,NT处理较CT显著增加了0−5cm土层SOC和TN储量(P<0.05),增幅分别为29%和30%,而整个土壤剖面(0−60cm)的碳氮储量分别降低8%和10%。河北栾城试验点,0−10cm土层NT和RT处理较CT分别增加SOC储量10%和14%,但在≥20cm剖面中不同耕作处理之间的碳氮储量无显著差异。由于各处理之间b的差异,传统FD法高估了山东桓台免耕处理SOC和TN储量,但低估了河北栾城碳氮储量。因此,为准确评估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碳氮固持效应,推荐在“深层采样”(≥30cm)策略基础上,利用ESM法计算其储量。保护性耕作对改善土壤质量有积极作用,但其通过土壤碳截留以缓解气候变化的潜力不应该被高估。  相似文献   
76.
对三个品种共九个类型的小苍兰小苗观察的结果表明,各类型小苗在长出3~5天后,就能从叶片上看到明显的病毒病类症状。开始多为小方块形或长条形斑驳,后逐渐转变为不规则花叶,叶片微皱。少数产生坏死条斑。具明显症状的样品占各品种观察总数的比例分别为:“Royal Blue”占63.5%,“Rose Marine”66.3%,“Red Lion”21.6%,都相当高。取“Royal Blue”新球类幼株全部样品和“Rose Marine”子球类幼株全部样品电镜观察,结果是52个样品中检出病毒样品49个,占94.23%。其中,46个全部为单一的线状粒体,其余3个为线状与球状粒体同时存在。表明在该批供试小苍兰中,病毒以线状病毒为主,少数为线状病毒与球状病毒复合侵染。文中简要综述了国内外的小苍兰病毒病研究的基本情况和新进展,并提出了应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7.
由于周围农村面源的污染,城市水源地保护工作面临挑战。以成都市园田村为例,探讨兼具农村社区综合保护和面源污染控制双重作用的城市水源地保护模式。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包括构建环境信息共享平台、恢复河流自净功能、实施生态农业耕作、建立农村的家庭式处理系统、推广农家乐的庭院-社区人工湿地系统等措施为一体的水源地保护模式,为平原地区的面源污染控制和农村环境下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植物对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分布响应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描述植物响应养分异质性的普遍规律,解析造成不同研究间的结论存在差异可能原因,本研究收集了55篇已发表的文章进行荟萃分析(meta-analysis),用以评估植物功能群分类、驯化水平和研究周期对7个有关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生长变量(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根冠比、地上部氮累积量、地上部磷累积量、根长密度和根系觅食精度)响应养分异质性环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除了根冠比,养分异质性分布对其他6个植物响应变量均有正效应。根系形态的改变比率(26.5%~44.1%)显著高于植物生物量分配(7.3%~13.8%)和地上部养分含量(14.8%~18.0%)。非豆科类双子叶植物和禾本科植物相比,养分异质性分布对豆科根系形态的改变比率显著高于禾本科植物,而对植物生物量分配和地上部养分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农作物与野生植物的生物量和养分累积量对养分异质性的响应程度相同,但农作物具有更高的根系觅食精度。养分异质性分布对植物生长响应的正效应表现出随研究周期的延长而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9.
(一)手术疗法 1.寄生部位判断.手术成功与否关键是寄生部位的判断和术部选择.一般寄生在脑的颞叶顶区时(正中),病羊低头触地,口鼻流涎,呆立不动,对光反应不敏感,寄生在角根部位(左右侧、颞叶交界处),病羊向患侧方向转圈,头向患侧斜,多数病例对侧视觉被破坏,表现部分或全部失明,眼球外观呈灰色;寄生在两耳根部(左右顶叶),羊向患侧方向转圈,头向患侧方向曲屈,大部分病羊对侧眼睛严重失明,眼球外观呈灰色,寄生于小脑时,病羊站立或运行失衡,表现共济失调,站立时用健侧肢负重,四肢外展或内收,失明现象不常见,头骨不变软.  相似文献   
80.
一、猪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危害 据近年对集约化猪场的数千个粪样进行普查的资料显示,猪的肠道寄生虫如仅以感染率统计.结肠小袋纤毛虫和猪球虫的感染率为最高,其次是猪蛔虫和毛首线虫(鞭虫).但以它的危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而言,则猪蛔虫占据首位.一般猪群猪蛔虫的感染率达50%~75%。猪的外寄生虫病则以猪疥螨的感染和危害最为严重,当前我同猪疥螨的感染率除SPF猪场或猪群外,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