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0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7篇
  27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鸡新城疫Ⅰ系苗穴位注射比常规免疫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鸡NDⅠ系苗穴位免疫与肌肉免疫的免疫效果进行了比较。将132只9~11日龄非免疫艾维茵肉鸡分成A、B、C、D四组。A组7只鸡,为空白对照,每只鸡注射生理盐水1.0mL;B组35只鸡,肌肉常量注射NDⅠ系疫苗,每只鸡1.0mL;C组45只鸡,莲花穴(位于鸡泄殖腔上方,尾端与泄殖腔间肌肉的正中处)常量注射NDⅠ系疫苗,每只鸡1.0mL;D组,45只鸡,莲花穴半量注射NDⅠ系疫苗,每只鸡0.5mL。免疫后1个月,采血测定各组试验鸡的NDHI抗体。结果,A组鸡的NDHI几何平均滴度为20.28,B组为36.25,C组为143.62,D组为62.24。试验证明,穴位免疫注射…  相似文献   
82.
产蛋疲劳症又称笼养产蛋鸡骨质疏松或笼养鸡瘫痪,是笼养鸡骨骼疾病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也是现代化蛋鸡生产中最突出的代谢病,主要引起产蛋鸡的瘫痪、死亡及产蛋下降。发病的大多是进笼不久的鸡和高产蛋鸡,夏季最容易发生。据1997~1999年对我市一些大、中型鸡场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发病率很高,发病严重的鸡群,每月损失的鸡只超过10%。一、临诊症状产蛋疲劳症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即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1最急性型发病鸡往往突然死亡,初开产的鸡群产蛋率在40%~60%时,死亡最多,死亡之前看不出发病症状。在表面…  相似文献   
83.
多箱体强群饲养方法(简称多箱体养蜂)是代现养蜂生产的一项先进饲养管理技术,对于蜜源丰富的我区非常适宜。但多年来各地习惯于饲养小群,而对多箱体养蜂技术缺乏在当地饲养的实践资料和科学数据,因此,作者于1982年7~9月分别在蜜蜂原种场和巴州阿瓦提农场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84.
引黄灌区灌淤土氮素淋失特征土柱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取土柱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强度对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中氮素淋洗损失特征,以期为氮素淋失控制和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5个氮水平,分别为对照处理(N0)、常规氮水平300 kg·hm-2(N300)、优化氮水平(N240)、2倍常规氮水平(N600)、2倍优化氮水平(N480)。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淋洗液中NO3--N的浓度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浓度峰值出现的时间随施氮水平增加逐渐后移,NO3--N是氮素淋洗损失的主要形态,而NH4+-N的淋失损失主要出现在淋洗前期,增加施氮量可以推迟各形态氮素峰值出现时间,增加淋失风险。N240,N300,N480和N600处理总氮累积淋失量分别为94.53、128.02、222.06 kg·hm-2和268.6 kg·hm-2,淋洗损失比例分别为39.38%、42.67%、46.26%和44.77%,当季施入稻田土壤的氮肥极易淋洗到100 cm深度以下,成为浅层地下水的潜在威胁。施入到灌淤土的氮素有39.38%~46.26%通过淋洗途径损失,各处理总氮累积量淋失规律服从对数方程Yt=a+blnt(R2=0.927~0.975)。  相似文献   
85.
猪瘟超前免疫的应用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仔猪出生后立即注射猪瘟弱毒疫苗进行免疫的方法称为超前免疫(简称超免),或称乳前免疫、零时免疫等。据研究,这是一种避免母源抗体干扰,迅速提高初生仔猪抗体水平的有效方法。通过一二十年在我国多地试验研究和应用,对其效果的认识和评价不一.且分歧不断增大。现根据实际应用的体会及一些报道资料,对超免的认识、应用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6.
为实现海河流域农田增效减负和氮素利用率的提高,通过设置不同氮磷化肥减量配施菌肥与有机肥处理,即对照(N 200 kg·hm-2,P2O5120 kg·hm-2,CK)、B1N2P2(菌肥17.5 kg·hm-2,N、P2O5均较CK减量25%)、B1ON1P1(菌肥1为7.5 kg·hm-2,有机肥为3 t·hm-2, N、P2O5均较CK减量50%)、B2N2P2(菌肥2为7.5 kg·hm-2,N、P2O5均较CK减量25%)、B2ON1P1(菌肥2为7.5 kg·hm-2,有机肥为3 t·hm-2,N、P2O5均较CK减量50%)。研究夏玉米各生育期的土壤氮素矿化特征和利用情况以及夏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菌肥和有机肥配施显著增加了土壤氮矿化量,在拔节期和抽雄期尤为明显,B1ON1P1的氮矿化量较B1N2P2分别高出151.29%、120.09%,B2ON1P1的氮矿化量较B2N2P2分别高出56.28%和245.04%。菌肥与中量化肥组合能促进玉米增产,菌肥1和菌肥2较对照分别增产9.01%和7.94%,B1N2P2的产量和穗粒数最高,产量达9 960.24 kg·hm-2,穗粒数较CK高出29.99%,B2N2P2的千粒重较CK高出2.28%;菌肥的施用能明显减少玉米的秃尖长度,以B2N2P2的降幅最大,较CK减少了73.29%。菌肥1能提高玉米氮素生理利用率和氮素收获指数,B1N2P2的吸氮总量明显高于B1ON1P1,这与产量构成因素是一致的。综上,化肥减量25%并配施菌肥能维持稳定的氮矿化量并提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本研究为海河流域农田氮素科学管理和减少因过量施肥而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正>喀喇沁旗位于赤峰市西南部,地处燕山山脉七老图山东北麓的丘陵区。国土总面积304667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05333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7.4%,森林面积1763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7.9%。经统计,全旗林地中可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近93333公顷。林下经济主要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等,进行立体复合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88.
<正>2005年Honkatukia等[1]研究发现,位于鸡8号染色体上的含黄素单氧化酶3(FMO3)基因的一个错义突变是导致鱼腥味鸡蛋产生的原因。该突变位于FMO3基因的第7外显子上,突变个体cDNA序列的第1034位碱基腺嘌呤核苷酸(A)被胸腺嘧啶核苷酸(T)取代,这使得编码蛋白的第  相似文献   
89.
北方典型区域果园表层土壤农药类POPs残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典型果业生产区域的黄土高原、胶东半岛和北京郊区选择11个采样区的99个果园,利用GPS定位仪共采集0~20 cm表土样品99份,测定了DDT、六氯苯、七氯、氯丹、狄氏剂、异狄氏剂、灭蚁灵和艾氏剂等8种主要POPs残留量,对土壤POPs残留的环境安全性、土壤残留差异性以及区域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果园表层土壤8种POPs残留浓度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属于环境安全残留;(2)滴滴涕是果园土壤残留分布最广泛和残留量较高的POPs,其次是六氯苯、氯丹和七氯,再其次是狄氏剂、异狄氏剂、灭蚁灵和艾氏剂;(3)果园土壤POPs残留种类多、广泛残留与高残留量地区的共同特征是建园早、园龄长、自然条件好和农业经济较发达.  相似文献   
90.
氮肥减量对华北夏玉米节根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民习惯施氮,以夏玉米为试验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氮肥减量0%(CK:270 kg/hm2)、-10%(N1:243 kg/hm2)、-20%(N2:216 kg/hm2)和-30%(N3:189 kg/hm2)对节根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量10%~30%对地上节根内生真菌Chao1指数影响不显著,而氮肥减量20%~30%却显著降低地下节根内生真菌丰富度Chao1指数;氮肥减量10%~30%显著提高地上节根内生真菌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却显著降低地下节根内相应指数。减氮10%~30%显著提高地上节根内格孢菌目(Pleosporales)丰度,显著提高地下节根内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粪壳菌目(Sordariales)丰度,显著降低地下节根内肉座菌目(Hypocreales)和炭角菌目(Xylariales)丰度。氮肥减量10%显著提高2类节根内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丰度,而氮肥减量30%仅显著提高地下节根球囊菌门丰度。随着氮肥减量比例的增加,与对照的相似系数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穗粒数与地上节根内格孢菌目、地下节根内球囊菌门和肉座菌目丰度显著相关,有效穗数与地下节根内粪壳菌目丰度显著相关。经综合比较,减氮30%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在灌浆期可显著提高地上节根格孢菌目丰度809.95%;显著提高地下节根内球囊菌门丰度89.93%和粪壳菌目丰度1 319.22%,却显著降低肉座菌目丰度78.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