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基于长期定位试验,探讨典型红壤水稻土不同施肥制度下不同形态土壤氮素迁移特征,为红壤水稻土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始于1981年的进贤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站4个典型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施氮磷钾肥(NPK)、氮磷钾配施秸秆(NPKS)、氮磷钾配施有机肥(NPKSM),测定并分析0—10 cm、1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全氮(TN)、碱解氮(AN)、硝态氮(NO3 --N)、铵态氮(NH4 +-N)、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变化特征。 【结果】不同处理不同形态氮素基本均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形态氮素在不同层次下降特征不同。其中有效态氮,如AN、NO3 --N、NH4 +-N、DON和SMBN主要集中分布在0—20 cm土层,且20—60 cm土层含量较0—20 cm明显降低;而TN在表层0—40 cm土层变化不明显。与CK相比,施肥处理可不同程度地提高0—60 cm各土层各形态氮素含量。其中NPKSM处理显著提高各形态氮素含量,其次为NPKS和NPK处理。相同处理下,TN在0—40 cm土层变化不明显;但在0—60 cm土层TN含量均表现为NPKSM>NPKS>NPK>CK。各处理AN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降低幅度显著,其中,20—40 cm土层AN含量相比10—20 cm土层分别降低了42%(CK)、50%(NPK)、44%(NPKS)、44%(NPKSM)。各处理不同土层NO3 --N和NH4 +-N含量均以NPKSM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40—60 cm土层中NO3 --N和NH4 +-N与0—10 cm土层相比,NH4 +-N含量下降幅度更大,分别为51%(CK)、48%(NPK)、54%(NPKS)、36%(NPKSM),且NO3 --N和NH4 +-N均以NPKS处理下降幅度最大,NPKSM处理最小。各处理DON含量在0—20 cm土层差异显著,且均以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K和NPK处理40—60 cm土层的DON含量较20—40 cm略有增加,但NPKS和NPKSM处理则显著降低。各处理SMBN在10—20 cm土层差异最大,表现为NPKSM>NPKS>NPK>CK。相同处理下各形态氮素占TN的比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其中在0—20 cm土层各比例变化较明显;整体上NPKS与NPKSM处理的SMBN占TN比例较高,为2%—4%。耕层土壤(0—20 cm)的TN、AN、NO3 --N、DON和SMBN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TN、DON、AN与SMBN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施肥处理(NPK、NPKS、NPKSM)较不施肥处理(CK)可显著提高早、晚稻稻谷、稻草产量和总生物量及其相应的氮吸收量,其中以NPKSM处理最高;但NPKSM处理的无机氮残留量及氮表观损失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结论】不同施肥处理对各形态氮素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土壤耕层(0—20 cm),且各形态氮素含量整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可以更好改善红壤区各土层氮素的供应情况;同时化肥与有机肥配施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及其氮吸收量,但也增加了其无机氮残留量及氮表观损失量。  相似文献   
92.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不断探索科技转化和技术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模式成为当前工作的一大重点。阐述了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新模式及运行成效。  相似文献   
93.
粗制蜂蜡脱色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粗制蜂蜡的脱色过程,以期为蜂蜡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过氧化氢为脱色剂对粗制蜂蜡进行脱色,研究了不同试剂用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与搅拌速度对蜂蜡色泽及酸价的影响。[结果]蜂蜡色泽随过氧化氢用量增加而降低,过氧化氢用量为0.3 ml/g时色泽达到1级;脱色时间对蜂蜡脱色效果的影响与过氧化氢用量有关与蜂蜡酸价无关;而脱色温度对蜂蜡色泽的影响与脱色时间有关,随脱色温度升高蜂蜡胶价低。脱色时,随着搅拌速度的提高,蜂蜡色泽变浅;但转速太高会造成蜂蜡色泽回升。[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过氧化氢用量0.3 ml/g,脱色时间60 min,脱色温度80℃,搅拌速度700 r/min,脱色效果达到1级。蜂蜡脱色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且伴随有回色现象发生,需结合具体情况确定最为经济高效的脱色条件。  相似文献   
94.
香菇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用真菌之一,其含有多种对身体有益的成分。对香菇多糖抗肿瘤的免疫调节机制及临床应用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对香菇中的其他成分如水溶性香菇胞外多糖、香菇发酵液、香菇蛋白、香菇水提取液、香菇嘌呤和核酸等抗肿瘤作用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95.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其产业化经营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途径.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设施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的互动关系,考察了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所推动设施农业发展的具体做法,探讨了设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指出,设施农业的产业化需要在发展思路、科研体制和服务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以加快设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6.
猪坏死杆菌病的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一猪场,1989年7月从外地购人仔猪125只,个体重在20~30公斤,由于猪多拥挤,相互追逐撕咬、跌撞,造成皮肤多处损伤,于8月初发生坏死杆菌病,延续1个月之久,先后发病80头,其中死亡1头,其他痊愈。症状:起初在损伤部位出现皮肤坏死,形成黑色结痂,随后在未损伤部位出现皮炎症状.这种皮炎表现为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97.
农村产业融合无论是对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致富,还是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近年来,江苏省丁庄村以特色主导产业为基础,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引领,协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丁庄村产业融合的创新实践告诉我们,推进农村产业融合要坚持以稳定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中坚农民为主体,要从提高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激活产业融合发展要素,凝聚产业融合发展合力等方面寻求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互动,加速推进农村三产融合.  相似文献   
98.
为探索不同生长年限月季不同土层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carbon management index,CMI)的变化特征,选取草坪土(CK)、1~5、6~10、11~15年4个不同生长年限月季的处理,测定并分析土壤高、中、低活性有机质及CMI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及活性有机质含量在6~10年处理中最高。0~20 cm土层,有机质达到12.9 g/kg,高、中、低活性有机质分别达到1.3、3.3、7.0 g/kg;20~40 cm土层,有机质达到5.7 g/kg,高、中、低活性有机质分别达到1.4、1.5、2.4 g/kg。在0~20 cm土层,CMI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20~40 cm,CMI在6~10年的种植年限中最大。整体来看,月季土壤的有机质及活性有机质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大是在一定年限内的,6~10年的种植年限月季对土壤有机质的活性状况和土壤碳库质量的提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
该文阐述了重组酵母的快速鉴定方法,首先通过MM/MD培养基筛选,然后利用酵母染色体DNA快速制备法获得酵母DNA,经PCR检测发现腈水解酶基因已经完整地整合进酵母基因组.  相似文献   
100.
水稻种子浸种前用15%护苗种衣剂拌种,可以比较好的防治水稻苗期立枯病、恶苗病,还可以促进出苗、增强发根力、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