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1篇
  4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综述了分子标记在水稻抗病基因定位、基因聚合、基因转移中的应用;分析了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优势及存在的缺陷;同时,根据其发展趋势探讨了水稻抗病性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2.
以45年生酥梨树为试材,分析测定塑料薄膜覆盖、树盘覆草、自然生草、定期灌水、清耕等不同土壤水分管理措施对土壤水分和酥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料薄膜覆盖和树盘覆草处理中,土壤含水率比较适宜,且变幅较小,有利于果实生长发育和提早着色,提早成熟,产量和品质较好;其它处理中土壤含水率要么过高,要么过低,且变幅较大,酥梨的果实品质也比较差.因此,在黄河故道区无公害酥梨生产中,建议采取塑料薄膜覆盖和树盘覆草方法,此方法操作简单,便于实施.  相似文献   
33.
试验探索了前作(冬季)种植蔬菜的情况下,不同氮磷肥施用量与配施植物/土壤调理剂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N、P肥施用量呈抛物线型关系,土壤植物调理剂在提高水稻N、P肥吸收利用率方面效果显著。本试验条件下,667m2施N5.9kg+P2O54.1kg+K2O5kg+土壤植物调理剂33kg,能获得高产。对于高需N、P品种,在合理施肥的同时配合使用土壤植物调理剂能充分发挥其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34.
香稻是一种珍贵的具有天然香味的功能稻和特种稻,具有食味品质好、营养保健、经济价值高等优点,因而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当前水稻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揭示了香稻香味的遗传特点及遗传多样性,并进一步对香稻香味基因进行了精细定位与克隆,这对香稻的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研究者在香稻的保香栽培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优质香稻的产业化、无公害、绿色生产将是未来香稻发展的方向。本文综述了香稻在香味遗传机理、国内外育种状况、香稻选育方法、影响香味的环境因素、保香栽培要点等方面的研究,并对今后香稻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这将为今后香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不同栽培处理下杂交水稻渝香203的再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重庆是再生稻的主产区之一,积极发展再生稻生产对确保粮食安全,改善稻米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求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手工栽秧、机栽秧、抛秧、直播是目前水稻的主要栽培方式.本研究设置了人栽人收、人栽机收、机栽人收、机栽机收、抛秧人收、直播人收6个处理,比较了不同栽培处理下杂交水稻的再生性、再生稻产量及中稻-再生稻产量.结果表明:人栽人收在再生性、再生稻产量、中稻-再生稻总产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依次为人栽机收、机栽人收、机栽机收、抛秧人收,直播人收处理下表现最低.  相似文献   
36.
渝优7109是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用自育不育系渝802A与自育恢复系渝恢7109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于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长江上游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文章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7.
香型优质水稻不育系渝805A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渝805A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用II-32B为母本与菲改B的变异株为父本杂交进行保持系改良,再用野败型胞质为受体经测交和连续回交育成的香型优质三系不育系,具有配合力高、米质优、抗逆性好等特点,于2014年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配组选育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渝优15、渝优35分别通过重庆市审定。  相似文献   
38.
泸州和黔江稻区稻瘟病生理小种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2000年从泸州、黔江稻区不同品种上采集稻瘟病标样,分离出646个单孢菌株,经7个全国稻瘟病品种鉴定,共检出7群99个小种,泸州、黔江稻区,其中ZB群出现频率分别为67.42%、66.50%,为优势种群,次要种群不同,两稻区重要小种存在差异。泸州、黔江稻区分别从533、8个品种中监测出现ZB群占整个品种分别为92.40%8、6.84%。  相似文献   
39.
水稻是重庆市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两系杂交水稻因育种效率高、制种成本低、品种稻米品质好等优势,近年来成为水稻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明确两系水稻杂交组合遗传特性,选择了渝优系列代表性恢复系11个,分别与两系不育系‘C815s’、‘深08s’配制两系杂交新组合,对新组合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组合实际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C815s’组合在株高、产量、稻瘟病抗性等性状上优于‘深08s’组合,而‘深08s’组合则在生育期、有效穗、稻米品质等方面优于‘C815s’组合。研究结果为两系亲本的创制及两系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0.
以穗数型杂交水稻C两优华占和重穗型杂交水稻渝香203为材料,于拔节期至抽穗期设置遮阴处理,比较两种类型杂交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茎秆力学、节间长度及基部节间茎鞘充实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与植株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较正常光照处理(CK),遮阴处理(S)显著降低渝香203产量,主要原因是其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C两优华占具有相同的趋势。与CK相比,遮阴显著降低了杂交水稻弯曲力矩,倒伏指数不降反升,主要原因是折断弯矩大幅降低。遮阴处理下,渝香203弯曲应力和断面模数分别降低5.1%,25.5%,C两优华占分别降低19.3%,12.6%。进一步分析发现,遮阴处理下,渝香203茎粗和壁厚分别降低9.1%、11.9%,与断面模数变化相吻合;C两优华占茎鞘充实度分别减少25.6%、14.4%,这与弯曲应力变化相吻合。表明遮阴处理减少了重穗型水稻基部节间折断弯矩,进而增加了植株倒伏风险,同时降低了产量水平。增加基部节间茎粗、壁厚,提高茎秆断面模数,是遮阴下增强水稻茎秆强度和抗倒伏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