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6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2篇
  10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不同解冻方法对冻藏罗非鱼片理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适合冻藏罗非鱼片的解冻方式,以解冻时间、解冻损失率、TBA值、K值和p H为指标,研究冰箱冷藏箱解冻(CT)、自然空气解冻(AT)、真空解冻(VT)和超声波解冻(UT)四种解冻方法对罗非鱼片品质的影响,并对解冻后鱼片的横切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与CT和AT相比,VT和UT的解冻时间较短(P0.05),解冻损失率、TBA值、K值和p H的变化均较小(P0.05)。扫描电镜显示,解冻对罗非鱼肉的微观结构均有一定的影响,但VT对鱼肉微观结构影响最小,能够最大程度地接近鲜鱼,UT对鱼肉的微观结构破坏较大,CT和ATD影响较小且无明显差别。研究表明,真空解冻方法既能缩短解冻时间,又能较好地保持罗非鱼肉的理化品质和微观结构,其与自然空气解冻法相比,解冻时间减少97.7%,解冻损件率减少87.5%,TBA值下降92.3%,K值下降61.7%,微观组织结构保持完整,是解冻罗非鱼片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22.
稳定性参数法在小麦区试中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稳定性参数法对2007~2008年参加区试的13个小麦品种进行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周麦18(CK)、豫教0502、洛麦22的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04中70、长河20、浏虎108、豫农416这4个品种丰产性好,稳定性较好,对环境反应稍敏感;百麦1号、合选18、漯8101、五二—9、豫同213这5个品种的丰产性较差,稳产性好;冬优369的丰产性、稳产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3.
运用稳定性参数法对2007~2008年参加区试的13个小麦品种进行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周麦18(CK)、豫教0502、洛麦22的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04中70、长河20、浏虎108、豫农416这4个品种丰产性好,稳定性较好,对环境反应稍敏感;百麦1号、合选18、漯8101、五二—9、豫同213这5个品种的丰产性较差,稳产性好;冬优369的丰产性、稳产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4.
玉米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通过种子萌发试验,以8个玉米品种(郑单958、豫单998、超越1号、浚单20、中科4号、洛玉4号、农大108、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玉米萌芽期渗透胁迫对玉米萌发状况的影响。分析表明:在渗透胁迫条件下,发芽率降低,胚根、胚芽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贮藏物质转运效率降低。其中发芽率和胚根干重与萌发抗旱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一级指标;胚根长、胚芽长与萌发抗旱指数呈正相关可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二级指标;胚芽干重与贮藏物质与萌发抗旱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未达显著,可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三级指标。鉴定玉米萌芽期抗旱性以萌发抗旱指数为主,结合其他6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5.
小麦苗期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目前关于小麦苗期抗旱性的鉴定原理、方法、指标、研究的现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采用激素处理提高小麦幼苗抗旱性的方法。认识较为统一,且应用较多的指标有干旱条件下的幼苗存活率、相对发芽率、贮藏物质转运率、胚芽鞘长、叶片相对含水量、抗氧化酶,鉴定方法简便易行,可靠性较好的是苗期反复干旱法。  相似文献   
126.
在河西走廊中段边缘绿洲安排田间试验,明确保护性耕作地膜再利用栽培对玉米产量及灌溉水生产力的影响,探讨降低农田残膜污染、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土地利用的耕作栽培管理方式。试验涉及3种不同质地与肥力水平的土壤,设3个处理:(1)传统耕作与冬灌、覆新膜栽培(NM);(2)免耕少冬灌、旧膜直播(RM);(3)免耕少冬灌、旧膜直播行间秸秆覆盖(RMS)。结果表明,在玉米播种后至拔节期前,日平均土壤温度2个免耕旧膜直播处理较传统覆新膜处理仅低0.6~1.0℃(5 cm土层)和0.5~0.8℃(15 cm土层),表明旧膜直播仍具地膜覆盖提高地温的效应。玉米产量免耕旧膜直播较覆新膜降低4.4%~10.6%,但节省了耕作和地膜投入,收益增加。免耕旧膜直播结合秸秆覆盖栽培方式玉米产量与新覆膜栽培持平,净收入提高12.5%~17.1%。免耕旧膜直播栽培减少了冬灌量,灌溉水生产力提高。土壤质地与肥力水平对作物吸氮量、灌溉水生产力影响显著。在水资源紧缺的干旱区绿洲,适时进行保护性耕作地膜再利用栽培技术是节本增效、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27.
128.
为了筛选适宜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的综合指标,在灌水和旱棚鉴定条件下,以137个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小麦品种抗旱性的基因型间差异,对抗旱系数、干旱敏感指数、抗旱指数和抗旱指数DI等抗旱鉴定产量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抗旱性存在较大遗传差异。小麦品种抗旱机制和抗旱表现的复杂性要求选择全生育期综合抗旱性评价指标。小麦品种抗旱鉴定与小麦抗旱种质筛选不同。抗旱系数反映材料的稳产性,对于小麦种质抗旱性筛选更直观。抗旱指数DI以对照品种的表现为参照,兼顾品种的相对产量(抗旱系数)和绝对产量,便于与品种区试和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结合,可操作性强,是目前最适用于小麦抗旱育种和区域试验的综合性抗旱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29.
尚啸  王健  龚胜  张珂  孙海燕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999-5002
以三色堇(Viola tricolor L.)叶片为材料,采用SDS法、CTAB法及改良CTAB法分别对三色堇叶片DNA进行了提取,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光谱对DNA提取质量和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提取效率较高;SDS法提取的DNA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或糖类杂质;CTAB法虽然能够除去蛋白质等杂质,但是DNA浓度低于改良CTAB法.  相似文献   
130.
渭北旱塬矮化苹果园滴灌下土壤剖面水分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集渭北旱塬矮化果园4个不同时间点(4月2日,5月1日,5月30日,8月13日)的土壤剖面样品,分析滴灌施肥下土壤剖面水分和养分时空分布的特征。结果表明:(1)前期土壤剖面水分集中分布在滴灌点附近,水平迁移距离20 cm,垂直迁移距离100 cm;后期滴灌和降雨增多,导致在60—100 cm深土层出现较高的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水分在水平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布差异。(2)土壤硝态氮表现出明显的随水移动规律,且集中分布在水分湿润区边缘附近,垂直迁移距离大于水平距离。(3)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在土壤剖面呈现出"表聚现象",速效磷主要分布在水平方向0—20 cm,垂直方向0—30 cm区域,速效钾主要分布在水平方向0—40 cm,垂直方向0—40 cm;均表现滴灌点区域含量高,远离滴灌点含量相对较低,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在水平方向20—40,0—40 cm深土层速效钾含量相对较低,出现较明显的低值区域,后期该区域出现水平方向远离。(4)建议减少灌溉量,水分入渗深度应控制在0—40 cm,从而减少氮素淋溶流失;合理调整滴灌点与树干的距离,保证当年新生根系能吸收到充足氮、磷、钾养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