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9篇
  6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微润灌与滴灌对黄芪草地冠层气温与地温以及对干草与药用根产量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滴灌后黄芪冠层气温和地温均低于微润灌黄芪,并且这种情况通常持续3~5d。(2)生长季内,微润灌黄芪冠层≥10℃和土壤≥5℃活动积温较滴灌黄芪分别高90日度和147日度。(3)微润灌黄芪与滴灌黄芪相比,高度生长差异不显著,但微润灌黄芪生长期提前于而枯萎期延后于滴灌黄芪,即微润灌黄芪整个生长期较滴灌黄芪长。(4)微润灌黄芪干草产量高于滴灌黄芪50%以上,药用根产量高于滴灌黄芪60%。  相似文献   
12.
13.
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风蚀水平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草原由于遭受不合理利用而严重退化、沙化,风蚀愈加严重。采用集沙仪和移动式风洞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位于阴山北麓中部的希拉穆仁草原风蚀特征进行了连续6 a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是控制风蚀的决定性因素,并且植被高度对风蚀的抑制作用强于植被盖度。(2)研究区风蚀模数在围封初期很高,达到1313.7 t/(km2·a),随着植被的改善,草原风蚀逐年下降。(3)风蚀物以细沙粒为主,含量占60%以上。该地区每风蚀1000 kg土壤,同时就损失15 kg有机质,227 g速效氮,262 g速效磷和120 g速效钾,肥力损失量惊人。保护基本草原,恢复退化草地,是防治草地风蚀的最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2012—2018年连续观测数据,系统解析了希拉穆仁荒漠草原植物生长季(4—10月)不同时间尺度蒸散发(ET)与气象植被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小时、日和月尺度上,始终与ET保持高度相关的气象植被因子包括风速(P<0.01)、空气温度(P<0.01)和降水量(P<0.01);(2)结合不同时间尺度主控因子,利用多元回归定量表征了小时、日、月尺度的下垫面ET变化特征,经验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0.94(P<0.01)、0.42(P<0.01)、0.82(P<0.01),小时和月尺度上的经验方程可较好地反映希拉穆仁荒漠草原下垫面耗水特征;(3)ET与降水差值显示,2012—2018年希拉穆仁荒漠草原植物生长季(4—10月)水汽交换以下垫面水分消耗为主,8月份发生干旱事件的概率最大。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究叶酸补饲对隐性乳房炎奶牛免疫及产奶相关性状的影响和相关分子机制,为隐性乳房炎奶牛补充叶酸奠定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本试验基于北京郊区某牧场的中国荷斯坦奶牛群体,根据胎次、体重以及体细胞数(连续2个月SCC>500×103个·mL-1)选择29头泌乳牛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补饲组(n=18)和对照组(n=11)。连续14 d对补饲组进行包被叶酸(每天120 mg/500 kg)饲喂,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对收集到的DHI数据(包括体细胞数、日产奶量等)进行分析。随后,每组随机挑选4个个体,采集分离血液白细胞提取RNA并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DESeq2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运用KOBAS3.0-KEGG通路数据库对鉴别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发现,补饲包被叶酸后,奶牛的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对产奶相关性状没有显著影响。转录组数据的分析结果揭示,补饲组与对照组有277个差异表达基因(P<0.05,log2|Fold change|>1),包括105个显著上调的基因和172个显著下调的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包括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细胞因子生成调控、细胞分化、白细胞趋化和迁移、调节免疫系统过程等免疫相关的功能GO条目,以及先天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相关的重要通路。综上,奶牛补饲叶酸对其免疫相关性状等有重要影响,且显著影响免疫相关通路的基因表达,为叶酸补饲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希拉穆仁草原根层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阴山北麓希拉穆仁草原土壤水分的自然变化规律,采用AZ-DT自动水分监测仪长期定位监测天然草地根层土壤水分,结合降水量观测和植被调查,分析该区域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水是坡面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由于该地区降水稀少,导致坡面土壤水分经常处于体积含水量15%以下的较低水平;坡底土壤水分除降水以外还有径流来源,径流形成地面积水,使坡底土壤水分较高甚至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2)生长季降水量对坡面植被高度、盖度和生物量影响明显,但对坡底植物生长影响很小。坡底土壤通气不良并且盐碱化,致使植株低矮、细弱,但株丛数较多。3)由于冻融和积雪融化的影响,春季土壤水分较高且波动剧烈,这有利于牧草返青期的水分供应。  相似文献   
17.
旨在对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体细胞评分(SCS)差值变化规律进行探索以及遗传力估计。本研究通过对相邻两个泌乳月SCS差值的计算,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北京地区1998-2016年间121个牛场中78 386头中国荷斯坦奶牛DHI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DMU软件和线性混合模型估计SCS差值各方差组分,计算其遗传力。结果表明,场规模、当前测定年、当前测定季节、胎次、产犊季节、当前泌乳月对SCS差值具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SCS差值遗传力为(0.054±0.003)。其中,一胎、二胎、三胎SCS差值遗传力分别为(0.070±0.005)、(0.045±0.004)、(0.052±0.007)。结果表明,SCS差值作为一种实时简易检测隐性乳房炎发生的指标,其遗传力的估计在中国荷斯坦牛抗隐性乳房炎选择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调查分析北京、天津及河北地区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现状及病因,本研究调查收集了来自北京大兴、房山、昌平、顺义、密云、延庆6个区县及天津、河北部分地区共计41家中小规模奶牛场、1.8万余头荷斯坦牛的乳房炎相关数据。结果发现,全群500头以下的中小型牛场是京津冀地区主要奶牛养殖群体,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大肠杆菌是导致牛群发生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被调查牛场群体中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很高,说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与风险评估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在京津冀中小规模牛场改进隐性乳房炎判定标准(SCC由20万~50万/m L改进为10万~50万/m L),开展奶牛隐性乳房炎风险评估,并早期普查金葡菌乳房炎感染牛,从而提高奶牛群的乳房健康度和乳品质量;同时应尽早开展隐性乳房炎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今后组建抗隐性乳房炎基础奶牛群体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巴特莱公司生产的塑料薄膜管特性,并与我国产品对照讨论,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0.
锌的营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瑞强 《家畜生态》2003,24(4):66-68
锌是动物营养所必需且目前被确认的生理功能最多的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分布于动物体内各组织中。锌的吸收、利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文章综述了锌在动物体内各组织中的分布,影响锌的吸收、利用的多种因素,锌的营养学功能以及动物在缺锌和高锌条件下的表现,并对未来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