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为建立气质联用(GC-MS)和基质辅助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测定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平均取代度的方法。对HP-β-CD先进行甲基化反应,后将其酸水解为单环葡萄糖单元,通过硼氢化钠还原成链状葡萄糖单元,经羟基乙酰化后,进行气质联用分析,计算平均取代度(DS),并与MALDI-TOF-MS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GC-MS分析测得的DS为7.0,略高于使用MALDITOF-MS测得结果(DS=6.6)。GC-MS分析方法灵敏度较高,但是前处理步骤较为繁杂,MALDI-TOF-MS法能够快速检测样品,2种方法均可提供相关分析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电凝聚法处理微污染水技术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电凝聚法处理微污染水源的原理,研制开发了便携式电凝聚饮水机,探讨了电凝聚法处理微生物水源水的杀菌机理,可为电凝聚法处理微污染水的研究提供技术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种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气质联用(SFE-GC/MS)技术测定树干注药后柳树中敌敌畏残留量的分析方法。超临界CO2萃取柳树组织中敌敌畏的适宜条件为:温度40℃、压力34.48MPa、静态萃取时间20min、动态萃取CO2体积为20ml(1.0ml/min)、夹带剂甲醇(添加量0.15ml/g)、收集液丙酮。通过上述方法对柳树体内各组织中敌敌畏含量动态变化测定结果表明:敌敌畏经树干注药可在柳树体内经木质部长距离传导,分布于树体各组织中。树干注药后不同时间,敌敌畏在柳树树冠内不同部位的传导、分布存在较大差异。药剂进入木质部后,首先沿注药孔上方输导组织随蒸腾流纵向传导,进入注药孔上方的叶片中。树干注药24h时,树体各部位叶片内药剂含量差异最大,随着时间的延长,药剂在树体内逐渐降解,含量逐渐降低,各部位叶片内药剂含量差异也逐渐缩小,96h后在树冠各部位趋于均衡分布。树干注药初期叶片内药剂含量大于树体其他部位,随时间的延长,含量逐渐下降。注药7d后,药剂在树体各部位趋于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超临界CO2萃取气质联用(SFE-GC/MS)测定绞股蓝中甲霜灵含量的分析方法.超临界CO2萃取绞股蓝中甲霜灵的适宜条件为:采用先静态后动态的萃取方式,静态萃取时间20 min;动态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4 500Psi,萃取温度35℃,CO2流速为1 ml/min,动态萃取40 min,改性剂为甲醇(每管添加量0.5 ml),收集液为丙酮.添加回收率为86.58%-101.8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38%-12.75 %,符合残留分析要求.全程分析时间小于1 h.  相似文献   
15.
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薄荷挥发油的工艺。以薄荷挥发油提取率为评价标准,考察料液比例、氯化钠质量浓度、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4个独立因子对薄荷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并探索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超声辅助蒸馏法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为1:12、10%氯化钠溶液、超声功率300w、超声提取30 min。在此条件下,超声辅助蒸馏法的平均提取率为4.86%±0.02%,明显优于水蒸气蒸馏法(2.13%±0.02%)。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采用气相-质谱技术检测。共分析出20种主要成分,结果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组分相似,但重要成分薄荷醇(59.75%和52.64%)与薄荷酮(12.75%和11.04%)的含量有较大差异。结果表明,超声辅助蒸馏法不仅提高了挥发油的蒸馏速度,增加挥发油的产出率,还可以提升挥发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阳新县柑桔溃疡病的发病规律,分析了导致柑桔染病的内外因素,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柑桔溃疡病的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法,对柑橘生产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璟秋 《新农业》2022,(4):49-50
植保与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关键.新时期为实现我国现代农业更高质量的发展,切实保障粮食的产量与品质,就必须着重于对农业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研发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基于SFE-GC/MS技术的敌敌畏在柳树中的传导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气质联用(SFE-GC/MS)技术测定树干注药后柳树中敌敌畏残留量的分析方法。超临界CO2萃取柳树组织中敌敌畏的适宜条件为:温度40℃、压力34.48MPa、静态萃取时间20min、动态萃取CO2体积为20ml(1.0ml/min)、夹带剂甲醇(添加量0.15ml/g)、收集液丙酮。通过上述方法对柳树体内各组织中敌敌畏含量动态变化测定结果表明:敌敌畏经树干注药可在柳树体内经木质部长距离传导,分布于树体各组织中。树干注药后不同时间,敌敌畏在柳树树冠内不同部位的传导、分布存在较大差异。药剂进入木质部后,首先沿注药孔上方输导组织随蒸腾流纵向传导,进入注药孔上方的叶片中。树干注药24h时,树体各部位叶片内药剂含量差异最大,随着时间的延长,药剂在树体内逐渐降解,含量逐渐降低,各部位叶片内药剂含量差异也逐渐缩小,96h后在树冠各部位趋于均衡分布。树干注药初期叶片内药剂含量大于树体其他部位,随时间的延长,含量逐渐下降。注药7d后,药剂在树体各部位趋于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9.
树干注药对柳树几种保护酶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垂柳为材料研究4种注干药剂(吡虫啉、啶虫脒、吡虫啉.敌敌畏和敌畏.氧乐)树干注药后其叶片内几种保护酶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药剂树干注药后垂柳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敌畏.氧乐对SOD影响最明显,药后1 d活性上升了85.01%,6 d活性下降了35.99%,20 d上升了32.00%。各药剂处理均可提高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吡虫啉对PPO刺激作用最明显,药后10 d活性上升了21.87%;对POD抑制作用最显著,药后6 d活性下降了24.78%。敌畏.氧乐对PAL活性影响最显著,药后6 d活性上升了28.97%。各药剂处理均可提高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其中敌畏.氧乐的影响最显著,药后3 d含量增加了52.91%。树干注药30 d后各处理组SOD、POD、PPO和PAL活性及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平菇中高效氯氟氰菊酯农药残留分析方法。样品以乙腈为提取剂,超声提取15 min,弗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丙酮:正己烷=(10:90)洗脱,正己烷定容,GC-ECD检测。高效氯氰菊酯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05 mg.kg-1。添加回收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浓度为0.01~0.5 mg.kg-1,添加回收率为99.15%~119.34%,相对标准偏差为3.22%~11.89%;该残留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精确性和灵敏度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