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8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6篇
  24篇
综合类   109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德州驴是优秀的皮肉兼用驴,包括“三粉驴”和“乌头驴”两个品系,但是关于德州驴的研究较少.为了向驴产业提供可靠的德州驴生产性能数据,该研究以40头三粉驴和9头乌头驴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德州驴的体尺性状、屠宰性能、脏器系数及胸腰椎数等性状特点.结果 表明,三粉驴的屠宰率为54.02%,净肉率为42.43%,净皮率为8.1...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评价单价阳离子对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为有机肥尤其是粪肥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恒温培养法,研究了不同钾、钠离子浓度下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供试土壤为土。试验中设置K+梯度分别为120、200、280、370、540 mg/kg;Na+梯度分别为90、180、270 mg/kg;并设置在K+ 370 mg/kg浓度下,添加Na+ 0、90、180、270 mg/kg的各处理;并以不添加钾钠离子的处理为对照。土壤在70%田间持水量下培养,定期取样,直到培养105天结束。监测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动态,以双库指数模型模拟有机碳的矿化特征,湿筛法测定团聚体稳定性。  【结果】  所有处理中2~0.25 mm和 >2 mm团聚体的比例均显著高于0.25~0.053 mm团聚体和<0.053 mm粉粘粒,分别占总量的42.0%~52.7%和26.0%~38.9%。添加K+、Na+以及同时添加K+和Na+总体上降低了>2 mm团聚体比例,增加了2~0.25 mm团聚体和< 0.053 mm粉黏粒组分比例,从而降低了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钾钠共同作用效果更明显。K+ 120 mg/kg和Na+ 180 mg/kg两个处理显著降低了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其余单独添加K+或Na+的处理均无显著影响。钾钠共同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随Na+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降幅为1.2%~22.3%。双库指数模型能较好的模拟有机碳的矿化动态。拟合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均增加了来源于活性碳库有机碳的矿化量(Ca),降低了除K+540 mg/kg处理外其他处理源于惰性碳库有机碳的矿化量(Cs),且均降低了活性碳库的矿化速率常数(Ka)。同时,所有处理均增加了Ca占总有机碳矿化量的比例(Ra),而降低了Cs的占比(Rs)。冗余分析(RDA)表明,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GMD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结构稳定性阳离子比值(CROSS)、钠吸附比(SAR)和可交换性钠百分比(ESP)显著负相关。  【结论】  钾、钠离子的累积显著影响了土壤团聚体组成,降低了团聚体MWD和GMD,抑制了惰性有机碳的矿化,提高了活性有机碳的矿化量,这可能是施用钾肥很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73.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对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营养元素(TN、NH4+-N、NO3--N、TP和TOC)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系统研究了沉积物碳-氮-磷两两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及其环境意义,并对乌梁素海沉积物的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TOC/TN比平均值为12.70,反映出有机质来源可能是湖泊水生生物和陆源输入,其中外源输入略占主导;TOC/TP比值高于TOC/TN,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导着TOC/TP比值的变化趋势;TN/TP比值的分布表现出与TOC/TP比值相似的变化特征。有机污染评价结果显示,全湖的有机指数均值为0.42,处于尚清洁状态,w(ON)的均值为0.17%,属于有机氮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74.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和高校图书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提出高校图书馆应作出改进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75.
研究旨在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得到水稻‘甬优15’在本地播种最适宜播期,以提高其产量及品质。根据2016—2020年龙游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甬优15’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和2018—2019年水稻品质数据,通过对比试验,得到‘甬优15’的产量与品质和播期的关系。结果表明:(1)播期对‘甬优15’的全生育天数和灌浆期天数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播期越晚全生育天数减少,灌浆期延长;(2)22℃是灌浆期水稻正常发育阈值,低于22℃的灌浆期平均气温会明显增加水稻灌浆乳熟时间;(3)‘甬优15’水稻直链淀粉含量普遍在10%左右,较易糊化,蛋白质含量接近7%,口感与营养含量较为平衡;(4)当播期推迟至6月中旬之后,‘甬优15’产量有明显降低,品质也有所下降;(5)‘甬优15’播种期控制在5月下旬6月上旬,能明显改善龙游本地单季晚稻产量。  相似文献   
76.
在对黄旗海1999年、2000年和2001年水质监测的基础上,选用LogisticCurve(L-C)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以等级评价标准和均匀随机数产生建模样本和验证样本,利用实码加速遗传算法求解评价模型,对黄旗海水环境质量的富营养化进行了现状评价,确定了1999年、2000年和2001年黄旗海的富营养化等级。结果表明:黄旗海1999年、2000年和2001年水质的富营养化程度都处于4级富营养和5级极富营养之间,富营养化等级大小依次为:1999年>2001年>2000年。  相似文献   
77.
5种杀虫剂超低容量液剂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是新入侵我国的迁飞性重大害虫,为害玉米的心叶、生长点及雄穗等,能引起严重的损伤、烂心、授粉不良等,导致玉米减产甚至绝产。本文评价了5种杀虫剂超低容量液剂通过低容量喷雾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原药成本下,6%甲维·茚虫威超低容量液剂和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超低容量液剂具有优异的保叶效果和杀虫效果,5%氯虫苯甲酰胺超低容量液剂在较低的用量下(有效用量1 g/667m~2)具有良好的保叶和杀虫效果,3%呋虫胺超低容量液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基本无效,但有一定的保叶效果。  相似文献   
78.
为了准确揭示山药片红外联合热风干燥传热传质机理,在考虑山药片收缩变形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软件COMSOL6.1建立了“温度场-湿度场”多场耦合的山药片红外联合热风干燥传热传质模型。模拟研究基于山药片在不同温度(50、60、70 ℃)下收缩变形的传热传质,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分析不同温度对山药片品质(色差、复水比、多糖和尿囊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山药片体积比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干燥温度分别为50、60、70 ℃时,其值分别为34.55%、37.23%、39.04%。2)在干燥温度为50、60、70 ℃时,红外联合热风干燥收缩模型可准确预测山药片干燥过程中干燥温度和含水率,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3、0.976、0.981和0.983、0.984、0.974。3)山药片外部温度升高,表面水分开始蒸发,形成水分梯度。随着干燥的继续,红外热量在山药片内部不断积累,导致内部温度升高,水分向外扩散,进而减小了内外水分梯度。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增加了山药片温度和湿度梯度,促进了热量和质量的传递,提高了水分迁移的速率。4)在60 ℃时,干燥品质最优,其色差为7.49、复水比为2.65 kg/kg、多糖含量为24.17 mg/g、尿囊素含量为2.66 μg/g。该模型为其他物料在红外联合热风干燥技术的模拟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9.
残留地膜对农作物及土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0.
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对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营养元素(TN、NH4+-N、NO3--N、TP和TOC)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系统研究了沉积物碳-氮-磷两两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及其环境意义,并对乌梁素海沉积物的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TOC/TN比平均值为12.70,反映出有机质来源可能是湖泊水生生物和陆源输入,其中外源输入略占主导;TOC/TP比值高于TOC/TN,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导着TOC/TP比值的变化趋势;TN/TP比值的分布表现出与TOC/TP比值相似的变化特征.有机污染评价结果显示,全湖的有机指数均值为0.42,处于尚清洁状态,W(ON)的均值为0.17%,属于有机氮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