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9篇
  6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北京菊花白色锈病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12月至2008年4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中心日光温室菊花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病害,经鉴定为菊花白色锈病。该病孢子最低萌发温度为4℃,最高萌发温度为29℃;超过30℃,孢子不能萌发;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15~25℃。对16个菊花品种的温室自然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菊花品种对白色锈病抗性不同,香白梨和瑶台玉凤抗性最强,秋、黄秀风、秀雄和秀芳白抗性最差。  相似文献   
72.
正鲁中山地绵羊主产地为山东省平阴县,它耐粗饲,采食能力强,抗逆性强,早期生长发育快,易抓膘,肉质细嫩,膻腻味小,毛孔细小,皮质密实,为肉裘兼用型优良绵羊品种。一、外貌特征鲁中山地绵羊四肢较短,体躯较小,前后躯均较发达。背腰平直,头颈较长。体躯匀称、呈圆筒  相似文献   
73.
张秀海  赵芬 《科学种养》2013,(12):53-54
一、基本情况鲁中山地绵羊主产地为山东省平阴县,平阴当地人称之为“山匹”,其祖先为古代北方蒙古羊,随着人口的迁移,蒙古羊被引入平阴县。鲁中山地绵羊在平阴县独特的山上放牧,以丰富的作物秸秆野草为食,经过长期的风土驯化和世代进化,逐渐形成了耐粗饲、采食能力强、抗逆性强、早期生长发育快、易抓膘、肉质细嫩、膻腻味小、毛孔细小、皮质密实的肉裘兼用型优良绵羊品种。  相似文献   
74.
75.
为了探索独脚金内酯及其抑制剂对卷丹珠芽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以卷丹百合(Lilium lancifolium)为材料,分别用浓度为10μmol/L的外源GR-24和Tis-108溶液在叶腋处进行喷施,并测定卷丹百合及其珠芽的各项生理特性和形态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喷施浓度为10μmol/L的GR-24和Tis-108溶液,对卷丹的株高、茎粗、除花葶外的总叶片数、单株花蕾数、花期等均有明显的变化;Tis-108处理的卷丹花葶以下的珠芽直径、珠芽数量均大于CK处理和GR-24处理;与CK处理相比,GR-24处理延迟了珠芽的发生,Tis-108处理对珠芽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本研究有助于建立促进百合珠芽分生的方法,进而为解决生产实际提供方法和指导,并为下一步解析百合珠芽发生分子机理及相关调控基因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6.
园林古树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接种的真菌污染问题非常严重。为能够找到有效的灭菌方式和抑菌剂,我们分离、纯化了组培过程中污染的菌种,并对这些真菌的rDNA-ITS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序列比对,结合形态学方法快速鉴定出污染菌种8个,并使用制霉菌素对鉴定出的8个真菌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显示35mg/L的制霉菌素可以对4个真菌起到抑制作用,浓度升高到70mg/L可以有效地抑制6个霉菌,但对其余2个菌株没有效果。本研究结果为组织培养中出现的真菌污染防治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7.
植物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黄酮是一类重要的多酚类次生代谢物,在植物中分布广泛,具有抗菌、抗氧化等重要功能。围绕类黄酮生物合成,概述了类黄酮合成途径中的重要基因以及生物合成调控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从分子角度为提高类黄酮合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8.
羊呼吸系统疾病是感冒、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等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的病的统称.尤其以规模较大的羊群中更易出现,有时又称为”规模化养羊病”。  相似文献   
79.
匍匐小菊遗传转化过程中选择压力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以北京农科院生物中心新近培育的匍匐小菊品种"粉地毯"为材料,以叶片为外植体,建立"粉匍"的高效再生体系.试验共进行了6种不同培养基的筛选,研究了6-BA对于再生频率的影响,最终确立了6-BA的最佳浓度.在MS 6-BA(0.5 mg/L) NAA(0.1 mg/L)培养基上获得91%的再生率,在1/2 MS NAA(0.1 mg/L)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在获得高效叶盘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又研究了植物遗传转化过程中常用的2种选择标记卡那霉素(Km)和除草剂(PPT)对菊花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于8 mg/L的Km和大于0.4 mg/L 的PPT能够完全抑制试验材料的不定芽分化.试验最终确定了匍匐小菊对卡那霉素、草丁膦的适宜筛选浓度,分别为5 mg/L 和 0.2 mg/L,为以后进行匍匐小菊的基因工程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随着小菊在园林绿化中的广泛应用,小菊的种质资源搜集保护和育种研究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针对小菊在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简述了小菊的育种方向及目前常用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