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8篇
  11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1.
<正>重庆市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域内江河纵横,峰峦叠翠,地形复杂,以"山城"著称。多样化的地理生态形成了若干个小区,在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过巴渝人民的驯养和精心选育,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经过畜禽遗传资源调  相似文献   
92.
构建新时期的高校就业指导长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构建和谐校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显得过于被动,缺少完善的长效机制.各高校须通过分析高校目前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建立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3.
周年秸秆还田量对南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适合南方双季稻高产稳产的秸秆还田量,连续2年(2016—2017)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早稻和晚稻分蘖、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不同比例秸秆还田量:CK:秸秆不还田;S1:25%早、晚稻秸秆量还田;S2:50%早、晚稻秸秆量还田;S3:75%早、晚稻秸秆量还田;S4:100%早、晚稻秸秆量还田。结果表明:全量秸秆还田抑制早稻分蘖而显著促进晚稻分蘖,25%、50%及75%量还田对早、晚稻生长前期的分蘖促进效果不显著,在中后期促进作用显现;75%量还田及全量还田较CK显著促进晚稻株高增长,平均提高了8.15 cm;不同秸秆还田量较不还田处理均提高了早、晚稻成熟期的干物质累积量,且半量还田在早稻季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较CK提高了8.0%,50%、75%及100%量还田在晚稻季差异达显著性水平,平均提高了13.3%,但不同还田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早、晚稻产量在不同秸秆还田量下均高于秸秆不还田,半量还田促进早稻产量方面的效果最显著,与不还田处理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增产6.92%;50%、75%及100%量还田较CK均显著提高了晚稻产量(P<0.05),增产幅度分别5.33%、7.50%和8.23%,不同秸秆还田量间在促进早、晚稻增产方面的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短期看,在南方双季稻生产中,半量早稻和晚稻秸秆均还田对提高早稻产量效果最优,而全量还田对晚稻最优,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长期效应如何,还需要进行长期定位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4.
熊子怡  张科  何宜庆 《世界农业》2022,(10):111-123
发展数字经济能否促进乡村振兴以实现共同富裕一直备受各界关注。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要素流通机制在其中所起的调节作用,并基于2011—2019年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户籍制度改革和交通基础设施等要素流通机制有助于强化这一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主要表现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和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的地区。本文研究不仅有助于厘清数字经济、要素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作用机理,也为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5.
黑龙江田友种业有限公司以龙生03011(龙粳46)为母本、吉粳88号为父本杂交选育出中间材料田选0917,再以龙稻5为母本、田选0917为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粳稻品种龙桦3。龙桦3于2022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该品种熟期适中,生产中表现出抗倒伏、抗病、高产等优势,秋季活秆成熟。从播种、插秧、肥水管理、本田除草、病虫害防控等方面介绍了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  棉花生长和品质对氮素施用量十分敏感,研究在氮肥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硝化抑制剂双氰胺 (DCD) 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提供可行的氮肥管理措施。  【方法】  以农大棉601为材料进行了田间试验。在施氮量240 kg/hm2条件下,设置在氮肥中添加双氰胺比例分别为0% (CK)、1.5% (C1.5) 和3% (C3) 的3个处理,研究各处理棉花生长发育指标、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变化。  【结果】  与CK相比,C1.5处理显著提高了棉花初花期、盛铃期、吐絮期株高,蕾期、盛铃期、吐絮期茎粗,蕾期、盛铃期叶面积指数,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棉花形态特征。与CK相比,C1.5处理显著提高了蕾期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可溶性糖含量,蕾期和初花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明氮肥配施适量DCD对棉花蕾期生理特征 (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以及蛋白质含量) 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与CK相比,C1.5处理显著提高了初花期、盛花期主茎功能叶干物质量,初花期和盛铃期果枝叶干物质量,5个生育时期茎干物质量;蕾期、初花期和盛铃期蕾干物质量,表明氮肥配施适量DCD对棉花干物质 (茎、叶、蕾) 量产生了明显促升作用。但C3与CK相比,以上各指标之间多无显著差异。两年产量结果显示,C1.5处理均显著高于CK,分别增产812和324 kg/hm2;而C3处理理论产量与CK无显著差异。C1.5和C3处理的伏桃、伏前桃和秋桃棉铃纤维品质各项指标与CK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  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表明,在不增加施氮量的前提下,在氮肥中配施1.5%双氰胺 (DCD) 可以调控氮素养分的供应强度和时间,不仅提高了棉花生育前期和中期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还增加了蕾期、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了棉花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对棉花纤维的品质没有显著影响。而当氮肥中DCD添加比例为3%时,有可能过度抑制了氮素的硝化反应,影响了棉花生育后期氮素的供应,削弱了DCD的有益作用。因此,在常规施氮量不变的前提下,添加1.5%双氰胺是促进棉花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8.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至精油对平凉红牛半腱肌肉品质、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选取27头初始体重为(270.47±16.26) kg的平凉红牛阉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9头),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同时分别补饲0(Con组)、130(L组)和260 mg/d(H组)的牛至精油。饲喂404 d后屠宰,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390 d,每30 d为1个阶段。结果显示:1) H组半腱肌的亮度值显著低于Con组(P<0.05);L组半腱肌的pH和熟肉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而失水率和剪切力显著低于Con组(P<0.05)。2)L组和H组半腱肌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L组和H组半腱肌中肉豆蔻酸和十七烷酸的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而油酸的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L组半腱肌中二十三烷酸的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而α-亚麻酸和共轭亚油酸的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3)在平凉红牛半腱肌中共检测到50种挥发性风味...  相似文献   
99.
100.
利用MICAPS资料,对2016年5月19—20日巴里坤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就高空环流形势、高低层急流及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由高空低涡造成的,高低空急流对气流的上升和水汽的输送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