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17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水蒸汽蒸馏提取法和溶剂提取法得到14种试验引诱试验样品,在室内用多孔道诱捕器引诱试验测定,最后筛选出A1、E1等对桑天牛的取食引诱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2.
优化施肥对大棚番茄氮素利用和氮素淋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河北省徐水县连续11年种植春番茄的大棚蔬菜地为试验对象,采用田间对比和土壤硝态氮地下淋溶原位监测方法,研究了合理优化施肥对春番茄经济效益和土壤中硝态氮淋溶的影响。试验以氮素空白为对照,设单施有机肥、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其中优化施肥与常规施肥有机肥用量一致,无机氮素减少了240 kg/hm2。结果表明, 1) 优化施肥的春番茄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了4.1% 和4.5%; 2)优化施肥的氮素利用率显著提高,比常规施肥增加了1.48%; 3) 优化施肥可以显著减少大棚菜地敞棚期硝态氮的淋溶量。2011年本试验敞棚期(5月8日9月30日)降水总量为465.3 mm,优化施肥土壤硝态氮淋溶量比常规施肥减少了50.06 kg/hm2。  相似文献   
33.
针对冀西北高原区气候寒冷多风、早春温度极不稳定、甜菜育苗晚、秧苗质量差、移栽甜菜产量和含糖量低等问题,利用冀中平原区丰富的热量资源进行甜菜异地育苗,而后移栽坝上生产的“南苗北植”方式,与当地育苗的甜菜进行比较,探讨南苗北植技术对甜菜生长、养分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南苗北植甜菜在绿叶叶片数、叶面积指数、根径、产量和产糖量比当地育苗甜菜分别增加了55.6%~75.0%、29.1%~44.2%、9.6%~10.8%、17.1%~19.2%和19.2%~24.0%,效果显著,呈现南苗大于北苗、早栽大于晚栽特征。南苗北植甜菜的氮、磷、钾养分生物学效率高于北苗。“南苗北植”提高了甜菜在冀西北寒旱区的品质与生产力;北苗南育成为甜菜秧苗产业化与规模化生产的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34.
以水热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创新为案例,阐述了在分析供需失衡原因基础上实现供需平衡,即为技术创新的哲学原理,并提出了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在社会政策调整和时空配置技术等方面创新方向,丰富了资源与作物学的教学内容。同时,以供需平衡原则为指导,分析了作物生产类核心课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需求,阐述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发展趋势,例证了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系统认知能力的类比与辩证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5.
北方设施菜地夏季休闲期甜玉米最佳行株距和播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北京市郊区设施菜地对夏季敞棚休闲期甜玉米不同株距和不同播期进行试验,研究高效吸氮、有效减少NO3--N淋溶同时有较好经济效益的甜玉米种植模式。结果显示,以83 cm大行距、50 cm小行距、26 cm株距为最佳行株距,吸氮量达289 kg/hm2,收获后0~200 cm土层NO3--N含量减少649 kg/hm2,鲜穗产量达到19 573kg/hm2,均显著优于其他行株距处理(P0.05)。甜玉米提前10 d播种(比休闲开始当日提前10 d)为最佳播期,吸氮量达到328 kg/hm2,收获后0~200 cm土层NO3--N含量减少357.7 kg/hm2,鲜穗产量达19 853 kg/hm2,显著优于其他播期处理(P0.05)。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5种主要工艺参数对生物油-酚醛树脂胶粘剂制备刨花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所制备刨花板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和表面结合强度均具有显著影响。施胶量也是影响刨花板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施胶量的不断增加,刨花板的各项性能显著提高;提高热压温度和延长热压时间,刨花板的性能也会随之提高,但影响因素并不显著;防水剂加入量对刨花板力学性能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7.
为筛选能够降低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并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华北旱作区夏播种植模式,在河北省徐水县设置夏播作物的不同单间作模式田间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各处理中,玉米大豆间作的作物总吸氮量最大,使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明显降低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其土地当量比也大于1,且在提高后茬冬小麦籽粒产量、秸秆产量、作物吸氮量方面效果较好.与玉米单作比较,玉米大豆间作模式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降低56.66 kg· hm-2,作物整体吸氮量提高6.17 kg·hm-2,经济效益增加2 054.62元·hm-2;后茬冬小麦的籽粒产量、秸秆产量、作物吸氮量分别提高了197、673 kg· hm-2和5.91 kg· hm-2.  相似文献   
38.
农田合理施氮量的推荐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实现作物高产的同时降低氮素环境污染风险,确定农田合理施氮量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作者在阐明氮肥合理施用概念及中国氮肥施用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氮肥合理施用量的主要推荐方法,包括:基于土壤测试的推荐方法、基于氮肥施用效应函数的推荐方法、基于氮素输入输出平衡的推荐方法以及基于淋溶水硝态氮超标临界值的推荐方法等4种。前3种方法首先关注氮素农学效应其后评价环境效应,以获得较好的农学效益为出发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实践中也证明了其适用性。第4种方法首先考虑氮素环境效应然后评价其对产量影响,以确保地下水硝态氮含量不超标为直接目标,能够量化氮肥合理施用量的实际环境效应,但淋溶水硝酸盐超标临界施氮量的确定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其在年际间、区域间、土壤类型间的变异程度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9.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一种能够引起大面积呼吸道疾病并快速传播,导致母猪流产和仔猪死亡的RNA病毒,其特性为变异快,存在毒株间的重组。因此,病原的快速检测和鉴定对于该病的防控十分重要。本试验建立了一种能够区分类高致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与HP-PRRSV毒株的检测方法,根据nsp2基因的高变区的比对结果,选择其保守序列,设计一对检测引物,类NADC30扩增片段大小为334 bp,HP-PRRSV毒株扩增片段大小为514 bp,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最终建立了一种一对引物就可以区分检测类NADC30与HP-PRRSV毒株的RT-PCR检测方法。应用本试验所建立的RT-PCR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采至四川多地区的疑似PRRSV感染发病的46份肺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类NADC30检出率为32. 6%,高于HP-PRRSV毒株的检出率(10. 9%)。该方法的建立,为类NADC30和HP-PRRSV毒株的快速鉴别诊断提供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模拟降雨条件下太湖地区稻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太湖水网地区稻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在不同施肥处理试验小区的不同时期,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降雨后稻田总氮(TN)流失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初期是氮素流失高峰期.第一次施氮后5 d(降雨前有田面水),0、225、300和375 kg/hm~2 4种施氮水平的稻田TN流失量依次递增,依次相差均在0.15kg/hm~2以上;第二次施氮后15d(降雨前无田面水),施氮量对TN流失量影响不大,各施氮水平的稻田TN流失量依次相差均在0.05 kg/hm~2以下.氮素流失形态以硝态氮和铵态氮为主,在第一次施氮后3d的稻田径流TN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所占比例近50%.此外,在一次降水过程中,无论降雨前有无田面水,产生径流的初期都是氮素流失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