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5篇
  11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3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6 毫秒
91.
为了解贵州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新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试验对贵州省2017年6月采集20份腹泻样本进行PEDV检测,并选取其2株PEDV M基因进行克隆和遗传进化分析,取名为GZFQ06-2017。结果显示,贵州省PEDV M基因与GenBank公布的26株参考序列(除韩国毒株SM98)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4. 0%~95. 2%,与中国福建CH/FJZZ-9/201毒株和中国海南CH/HNQX-3/14毒株核苷酸相似性最低,为94. 0%,与中国江苏SQ2014毒株核苷酸相似性最高,为95. 2%;从遗传进化树可以看出,除韩国毒株SM98外,2017年6月贵州省PEDV流行毒株GZFQ06-2017与韩国疫苗株Attenuated DR13、中国江苏SQ2014和中国四川SC1402毒株同在一分支上,其亲缘关系较近,与中国湖北CH-hubei-2016和中国云南CH/YNKM-8/2013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92.
不同产量水平下稻茬小麦的氮素营养指标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明确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产量水平稻茬小麦氮营养指标变化规律,为小麦氮素营养状况实时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通过江苏省多年多点田间不同氮肥、播期、密度和品种试验,构建不同产量水平小麦大数据,分析不同产量水平小麦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积累量和植株氮浓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计算小麦临界氮浓度,得到累积氮亏缺和氮营养指数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而明确高产稻茬小麦氮素营养指标特征。  【结果】  干物质积累量和植株氮积累量的变化趋势一致,随着小麦生育进程的推进均逐渐增加,植株氮浓度逐渐减小,累积氮亏缺和氮营养指数会出现波动。整个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量和植株氮积累量在高产小麦和中产小麦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二者植株氮积累量均显著高于中低产小麦,中低产小麦又显著高于低产小麦。在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高产和中产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中低产小麦,中低产小麦又显著高于低产小麦。依据累积氮亏缺值判断氮素营养状况,高产和中产小麦的累积氮亏缺变化趋势一致,在起身—孕穗期,高产小麦的累积氮亏缺值由0.3 kg/hm2降低为?23.0 kg/hm2,中产小麦由7.0 kg/hm2降低为?14.6 kg/hm2,孕穗—抽穗期又呈升高趋势,高产小麦由?23.0 kg/hm2升高为?11.4 kg/hm2,中产小麦由?14.6 kg/hm2升高为2.4 kg/hm2,开花—灌浆期的波动较小。表明高产小麦氮营养除起身期之外均为过剩,中产小麦在拔节—孕穗期的累积氮亏缺小于0,其余时期累积氮亏缺均大于0,但该水平的累积氮亏缺值一直在适宜范围内波动。中低产小麦在起身—拔节期,累积氮亏缺值由14.2 kg/hm2降低为9.5 kg/hm2,之后逐渐升高,灌浆期达到最大为43.9 kg/hm2;低产小麦在起身期到灌浆期,累积氮亏缺值由17.3 kg/hm2升高为71.1 kg/hm2。表明中低产和低产的小麦氮营养水平在整个生育期内逐渐降低,且整个生育期均处于亏缺状态 (累积氮亏缺值 > 0)。在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高产水平的小麦植株实际氮浓度高于植株临界氮浓度,中产小麦在孕穗期的植株实际氮浓度高于临界氮浓度,而中低产和低产的小麦在整个生育期植株实际氮浓度低于植株临界氮浓度。高产和中产的小麦氮营养指数在1附近波动,其中高产小麦的氮营养指数在起身—孕穗期由0.9升高为1.1,在抽穗—灌浆期,氮营养指数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其值分别为1.0、0.9和1.0,中产小麦与高产小麦的变化趋势一致,起身—孕穗期的氮营养指数由0.8升高为1.0,之后逐渐下降,其值均小于1,抽穗—灌浆期分别为0.9、0.9和0.9。中低产和低产的小麦氮营养指数始终低于1,中低产小麦在起身—拔节期氮营养指数由0.7升高为0.8,之后则逐渐下降,低产小麦从起身—开花期均逐渐下降,而这两个产量水平的氮营养指数在灌浆期会呈现略微上升趋势。  【结论】  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小麦植株干物质和氮积累量、植株氮浓度、氮营养指数等都相应增加,累积氮亏缺相应下降。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植株氮积累量是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原因,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氮营养指数和累积氮亏缺均能准确诊断小麦氮营养状况,可为小麦氮肥精准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3.
经多年棉花轻简育苗移栽示范,总结出政府推动、农户接受是示范成功的基础,技术立项、资全扶持是示范成功的保证,技术培训、田间指导是示范成功的前提,集中育苗、商生化供苗是示范成功的突破口,能人带动、分散育苗是示范成功的推手,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是示范的目的。但也存在着诸如宣传、技术、指导等多方面的不足,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确保棉花轻简育苗移栽示范成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4.
陕西省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省40份大田推广品种及其亲本和100份省水稻区域试验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陕西省40份大田推广品种及其亲本共检测到16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6个等位基因,每个SS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9~0.97,平均为0.64。聚类分析表明,40份大田推广品种及其亲本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5~0.97。100份陕西省水稻区域试验材料中,72个晚熟水稻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3~0.91,平均为0.67。28个中早熟水稻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6~0.87。  相似文献   
95.
一种抗鸟害水稻变异系颖壳SEM观察及硅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鸟害水稻材料是一种稀缺的种质资源, 研究其稻谷颖壳的表面结构(颖壳稃尖闭合程度, 稃毛的长度、直径和密度, 颖壳包裹米粒松紧度), 以及与颖壳机械强度和韧性相关的硅(Si)元素含量, 旨在为抗鸟害水稻新种质的开发利用和理论研究提供依据。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技术, 观察分析了一种已稳定遗传至第10代的抗鸟害水稻变异品系和3个对照水稻品种稻谷颖壳表面的细胞结构和硅元素含量, 结果表明: (1) 变异品系颖壳稃尖闭合程度及颖壳的中上部稃毛长度、直径、密度均显著大于对照;(2) 对照颖壳与米粒之间的间隙明显大于变异品系;(3) 变异品系颖壳外表面的Si含量显著低于对照, 而内表面Si含量明显高于对照, 内外表面Si含量之差明显低于对照。说明抗鸟害水稻材料的稻谷颖壳表面结构和硅元素含量与普通水稻存在显著差异, 为培育抗鸟害水稻新品种提供了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96.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是第一产业,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解决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民由体力劳动向体面劳动过渡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97.
香蕉茎叶营养价值评定及贮存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香蕉茎叶进行营养成分和有毒有害物质分析,以及规模化生产的加工贮存技术研究,为香蕉茎叶的饲料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方法]通过香蕉茎叶不同处理青贮的营养成分分析、安全性评价,以及肉牛育肥试验,探索香蕉茎叶加工调制贮存和饲喂技术。[结果]表明:新鲜香蕉茎叶DM、CP、EE、CF、NDF、ADL、NFE、Ca、P和Ash含量分别为8.69%、7.605%、1.00%、25.45%、52.28%、37.57%、32.33%、1.43%、0.2%和11.29%;不同处理香蕉茎叶青贮品质皆较好;单宁含量随着青贮时间呈递减趋势,亚硝酸盐含量随青贮时间有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较小,其含量值低于国家食品中亚硝酸盐允许标准,总体来说饲用是安全的;不同处理饲喂肉牛适口性好,增重显著。[结论]香蕉茎叶青贮饲养肉牛无毒副作用,适口性好,牛只增重明显,且加工和贮存技术难度不大,易于推广和产业化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8.
应用HE染色方法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对小鼠生后不同发育阶段子宫组织结构的发育以及极性调控蛋白Crb1的定位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个体发育,子宫管腔及子宫腺腔不断扩大,子宫内膜上皮持续增厚、固有层内子宫腺逐渐发达;4周龄时子宫腔面出现纤毛,随发育进程越来越发达;在各发育阶段的小鼠子宫组织中均有Crb1的表达,随个体发育表达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在8周龄时达到最强;Crb1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子宫腺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提示Crb1可能与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的极性建立和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索SCoT、SSR和SRAP 3类分子标记在油菜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方法】用8份有代表性的油菜资源,从SRAP和SCoT标记中各筛选出40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和40对SSR核心标记,对43份抗菌核病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比较这3类标记在多态性(PPB)、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及标记指数(MI)等方面的差异,最后依据材料两两间遗传相似系数,对43份油菜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位点检测能力方面以SCoT最高,每条SCoT引物可检测的平均条带数为9.3,其次为SRAP(8.6),SSR最少(7.3)。但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则相反,SSR的PIC值最高(0.76),其次为SRAP(0.69),SCoT的PIC值最低(0.65)。基于SCoT、SSR和SRAP 3种分子标记的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43~0.87,0.56~0.84和0.46~0.83。聚类分析表明,SRAP标记聚类结果接近于3种分子标记混合统计的聚类结果。【结论】多态性位点检测能力和标记效率之间并无直接的相关性;3类标记在43份材料间的遗传距离显著不相关,研究每类分子标记在相应物种中的核心标记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0.
基于SCoT标记的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陕西省本地群体种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茶树育种提供依据。采用正交设计和单因素分析方法,对茶树SCoT-PCR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20μL最佳反应体系为Mg2+2.5mmol/L,Taq酶0.75U,引物0.7μmol/L,dNTPs 0.25mmol/L,模板DNA 30ng。利用该体系对22份陕南茶树地方品种材料进行分析,扩增条带多且清晰,22条引物共检测出241个等位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28个,多态性比率为94.6%,位点的PIC值为0.57~0.92。供试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8~0.89,平均值达到0.72。基于SCoT标记的聚类与茶树叶片形态有很大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茶树SCoT体系结果稳定,重复性好,为后续研究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