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我国温室大棚增施CO2气肥有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菜农CO2气肥认识和应用情况的调查结果,对增施CO2气肥的机理和作用、CO2气源、施放时间和方式、增施量及控制、CO2浓度检测以及其它相关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推广普及CO2气肥的具体方向和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桃小食心虫是苹果上最主要的蛀果类害虫之一,以幼虫蛀食果实,降低苹果品质和产量,在永寿县果区近几年发生较重。从2001年开始利用8年时间对桃小食心虫开展性诱剂监测调查,逐步摸清桃小食心虫在永寿县的发生规律和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香豆素、咖啡酸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主要自毒物质。本研究采用营养液沙培法,对甘农9号紫花苜蓿进行浓度梯度为0,0.5,5,50,500 mg·L-1的外源香豆素、咖啡酸分别单种物质添加和混合物质添加试验,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根系扫描系统,比较研究外源添加物对苜蓿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等根系形态指标与根粗、皮层厚度、中柱直径及发育、导管数量及面积等解剖结构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香豆素和咖啡酸对紫花苜蓿生长和发育影响机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苜蓿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等根系形态指标在低浓度(0.5 mg·L-1)香豆素、咖啡酸及混合物作用下均呈促进作用,当添加物浓度增至50 mg·L-1及以上时,呈自毒抑制作用。苜蓿根粗、皮层厚度、中柱直径及发育、导管数量及面积等内部解剖结构在浓度低于5 mg·L-1的香豆素和混合物作用下呈促进作用,在高于50 mg·L-1的咖啡酸和混合物处理下呈自毒抑制作用。根系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结构在低浓度(0.5 mg·L-1)处理时,混合物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单体香豆素和咖啡酸(P<0.05),促进作用由强至弱的顺序为:混合物 > 香豆素 > 咖啡酸,在高浓度(500 mg·L-1)处理时,香豆素和混合物的自毒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单体咖啡酸处理(P<0.05),抑制综合效应由强到弱依次为:香豆素 > 混合物 > 咖啡酸。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WL343HQ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cv.WL343HQ)及3株青色荧光蛋白(CFP)标记根瘤菌株Rzhizobium LH3436f(3436f)、Ensifermeliloti 12531f(12531f)和Rzhizobium GN5f(gn5f)为材料,添加不同浓度磷酸二氢钾(KH2PO4)于3株标记根瘤菌菌液内,分别筛选出3个有利于各标记根瘤菌生长的KH2PO4浓度,并分别将选定浓度的KH2PO4与相应的标记根瘤菌组合接种于苜蓿幼苗根部。检测根瘤菌侵入根系后在苜蓿幼苗体内运移及定殖的动态变化和对苜蓿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KH2PO4促进根瘤菌运移和定殖的适宜浓度及根瘤菌运移和定殖的效果。结果表明:50mg/L KH2PO4促使3436f长期稳定的大量定殖于苜蓿根系,定殖数量最高达到27075.12cfu/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并快速运移至上部茎和上部叶中,数量分别为19.20cfu/g、9.94cfu/g;50mg/L KH2PO4促使12531f大量定殖于根系,也可运移至上部茎,数量为53.45cfu/g;200mg/L KH2PO4促使gn5f稳定定殖于根系和茎内,接种45d时下部茎内仍有定殖,数量为33.29cfu/g。添加KH2PO4接种可明显提高苜蓿单株结瘤数和单株根瘤重,增加苜蓿叶片数、株高、根长、地上鲜重和根鲜重,显著促进了标记根瘤菌侵染根系并进入苜蓿体内运移和定殖。结合苜蓿体内根瘤菌运移和定殖以及苜蓿生长各指标优化状况,筛选出标记根瘤菌株与KH2PO4的优良组合为3436f+50 mg/L KH2PO4,12531f+50 mg/L KH2PO4和gn5f+200mg/L KH2PO4,为苜蓿接种目标根瘤菌并促使其在体内运移和定殖至种子,构建目标根瘤菌与苜蓿良种种子共生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富来汀联合灭吐灵治疗肿瘤化疗期间呕吐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肿瘤化疗期间呕吐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于化疗前0.5h及化疗后6h采用富来汀8mg静注,灭吐灵20mg肌注,连用5d,对照组单用灭吐灵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止吐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来汀联合灭吐灵是治疗肿瘤化疗期间呕吐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6.
永寿县苹果锈病逐年加重发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永寿县苹果锈病有加重发生的趋势,造成苹果减产.通过对苹果锈病的系统调查,初步摸清了苹果锈病加重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2012—2013年在陕西三原县(水地)和永寿县(旱地)进行土壤扩蓄增容肥应用效果试验,研究了土壤扩蓄增容肥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扩蓄增容肥对冬小麦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水地较对照净增产1304.06 kg/hm2,增产幅度为16.8%;旱地较对照增产224.70 kg/hm2,增产幅度为8.6%。同时,土壤扩蓄增容肥处理的水地小麦多个品质指标较对照显著降低,其中蛋白质含量降低4.2%,硬度降低2.2%,湿面筋含量降低4.6%,沉降值降低11.6%,面团流变学特性中除吸水率外均显著减少;但土壤扩蓄增容肥对旱地小麦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根系生长特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明确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响应干旱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差异,为进一步阐明紫花苜蓿抗旱的分子机理、提高紫花苜蓿耐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营养液沙培法,选用强抗旱的陇中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Longzhong)、中抗旱的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Longdong)和弱抗旱的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Gannong No.3)为试验材料,在幼苗期对其进行6种不同水势(0、-0.4、-0.8、-1.2、-1.6和-2.0 MPa)的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供试苜蓿根系生长特征(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体积、根尖数和根系干重)、根系活力、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质膜相对透性、活性氧(H2O2、OH·和O2•-)含量,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并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最优回归方程,进而筛选出不同胁迫程度下对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抗旱性影响较为显著的指标。【结果】干旱胁迫会显著影响苜蓿的根系生长特征及生理特性。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供试苜蓿的根系总长度、Pro含量、MDA含量、质膜相对透性、活性氧(H2O2、OH·和O2•-)含量及CAT活性不断增加;根系干重、根系活力、SS含量和GSH含量先增加后下降。此外,随胁迫程度增加,陇中苜蓿的根系平均直径、根体积、根尖数、POD活性及SOD活性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AsA含量不断增加;陇东苜蓿和甘农3号的根系平均直径、根体积、根尖数、POD活性及根系总表面积则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AsA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整体而言,陇中苜蓿的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系干重显著高于陇东苜蓿和甘农3号,H2O2含量和O2•-含量显著低于甘农3号;陇中苜蓿和陇东苜蓿的SP含量、SS含量和MDA含量显著低于甘农3号。-1.2 MPa至-2.0 MPa胁迫时,陇中苜蓿的H2O2和OH·含量显著低于陇东苜蓿。-2.0 MPa胁迫时,陇中苜蓿的POD活性、AsA和GSH含量均显著高于甘农3号。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根系活力、根体积、根系总长度、MDA和AsA是对陇中苜蓿抗旱性影响较为显著的指标;根尖数、根系平均直径、根系总表面积、根系干重、O2•-、GSH和CAT是对陇东苜蓿抗旱性影响较为显著的指标;根系活力、根尖数、Pro、SS、MDA、质膜相对透性和GSH是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抗旱性影响较为显著的指标。【结论】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上对干旱胁迫存在相同和不同的生长及生理响应策略。轻度和中度胁迫(0 MPa至-1.2 MPa)下,抗旱苜蓿品种主要通过增加根系总长度、根体积和根尖数及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来适应干旱,弱抗旱苜蓿品种则通过改变细胞膜稳定性、根系活力及渗透调节能力来适应干旱;重度胁迫(-1.2 MPa至-2.0 MPa)下,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均可通过改变根系生长特征和启动抗氧化系统来抵御干旱,其中强抗旱苜蓿品种主要通过增加根长和AsA含量来适应干旱,而中等抗旱和弱抗旱苜蓿品种主要通过增加根尖数和GSH含量来适应干旱。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对苜蓿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干旱胁迫对紫花苜蓿不同抗旱品种幼苗叶片的光合生理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以陇中苜蓿(强抗旱),陇东苜蓿(中抗旱)和甘农3号紫花苜蓿(弱抗旱)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砂培方法,以-1.2 MPa 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比较不同胁迫时间(0、3、6、9和12 d)处理下紫花苜蓿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Chl)含量、活性氧(O_2~(·-)、H_2O_2和OH~·)和丙二醛(MDA)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时间延长,供试苜蓿品种的RWC、Chl a含量、Chl a/b比值、最大荧光(F_m)、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化学淬灭系数(qP)、PSⅡ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不断下降;而其O_2~(·-)、H_2O_2、OH~·和MDA含量不断增加。陇中苜蓿叶片RWC、Chl a含量、F_m、F_v/F_o、F_v/F_m、Yield和ETR的降幅及H_2O_2和MDA含量的增幅均低于陇东苜蓿和甘农3号。相关性分析表明,供试苜蓿RWC、Chl a、Chl a/b、F_m、F_v/F_m、qP、ETR、Yield与O_2~(·-)、H_2O_2、OH~·、MDA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对陇中苜蓿抗旱性影响最大的主要为叶绿素荧光特性因子(qN、Yield、Chl a、qP和ETR),而对陇东苜蓿和甘农3号抗旱性影响最大的主要为膜脂过氧化因子(OH~·、H_2O_2、O_2~(·-)和MDA)。相比陇东苜蓿和甘农3号,陇中苜蓿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受干旱影响小,其抗旱的重要生理原因是具有较强的叶片保水能力,较低的光合机构损伤及膜脂过氧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月1日我国实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相对于颁布施行了近十年的旧《动物防疫法》来说,新法做了较大幅度的修,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并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动物防疫制度,同时在结构上和内容上都做了相应的补充和完善。因此,学好并熟练应用新《动物防疫法》职权与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