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5篇
  21篇
综合类   3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基于甘肃省29个气象站点1984-2019年逐日气象资料,分析ET0时空变化规律,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通径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多种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揭示ET0与气候因子间的内在关系,并探明甘肃省ET0对各气候因子敏感性及贡献大小。结果表明:近36a甘肃省ET0整体呈现显著(α=0.05)上升趋势,并于1998年发生突变。研究期内ET0空间分布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增的趋势,甘南高原小,河西平原大,高值区ET0在1049.3~1260.9mm区间变化。主成分分析表明温度、湿度和辐射对ET0的影响较大,风速影响相对较小,聚类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日最高温度Tmax、相对湿度RH、风速u、降水量P、日照时数n为5个关键气候因子,Tmax是最主要因素,P作用最小。ET0对气候因子敏感性存在差异,对RH最为敏感,且Tmax、n、u起正向作用,RH起反向作用,RH、Tmax、n、u贡献率分别为3.79%、7.22%、-0.42%和3.70%。近36a甘肃省ET0呈现增大趋势是由于RH、n减少和T升高、u增大共同作用的结果,T升高是造成ET0增加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为该地区科学配置灌溉用水,高效开发利用水资源,揭示气候变化条件下水文循环−蒸散发环节的响应机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多种方法探索性结合运用为ET0变化驱动因子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2.
通过大田免储水灌注水加保水剂播种玉米灌溉试验,分析了保水剂对土壤水分扩散规律及变化动态、玉米耗水量、水分生产效率和产量等指标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保水剂施量为2.5 g/m2的注水播种玉米(YB2.5)在全生育期都具有良好的保水效果,是既增产又节水的最佳处理;保水剂施量为1.5 g/m2和保水剂拌种处理只在播后101 d内可有效增加土壤含水率,之后保水效果逐步衰减;施量为0.5 g/m2处理与不施加保水剂处理相比,土壤含水率无明显提高,说明保水剂施量过小时,保水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3.
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设施延后栽培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张掖市灌溉试验站开展了设施延后栽培葡萄灌溉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温室栽培葡萄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胁迫处理下光合速率均大于对照处理,而胞间CO2浓度相比对照均有明显下降,且以生育期的先后胁迫顺序从高到低排列。水分胁迫可以提高设施延后栽培葡萄的外观品质,以开花期胁迫处理下果粒重、纵横径最大。萌芽期胁迫处理使得果实产量增加,营养品质有所提高,并且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可为设施延后栽培葡萄节水、调质、增效的灌溉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4.
研究盐碱土和人工盐碱土栽培苜蓿(Medicago sativa L.),结果表明:盐分类型和浓度对苜蓿建植初期产草量有明显的影响,据此建立苜蓿减产率与土壤盐分离子浓度的多元线形模型;土壤Na+和Ca2+对苜蓿生长有极显著(P〈0.01)的抑制作用,K+则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HCO3^-、SO4^2-、Cl^-、Mg^2+对苜蓿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5.
[目的]比较包膜缓/控肥氮释放特性,为改善白洋淀及周边地区农业耕作施肥习惯和减轻白洋淀污染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土柱淋溶法"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5种肥料在白洋淀地区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释放淋溶情况。[结果]树脂包衣和硫包衣尿素在试验前期淋溶液中铵态氮含量较普通尿素分别减少了98.5%和98.7%,在试验中期分别减少了96.5%和97.4%,在试验后期分别减少了38.7%和76.7%;而硝态氮含量在试验前期较普通尿素分别减少了59.1%和81.8%,在试验中期分别增加了414.7%和40.7%,在试验后期分别增加了1702.8%和642.3%。[结论]树脂包衣和硫包衣尿素明显减少了易挥发的铵态氮含量,有效控制了作物易吸收利用的硝态氮在前期的释放,并增加了在中后期易吸收氮的供应。  相似文献   
76.
为了提高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合当地农民种植玉米常见的灌溉方式,对畦灌、膜上灌和膜下滴灌三种灌溉方式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制种玉米膜下滴灌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畦灌提高了40.7%,较膜上灌提高了46%,且畦灌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77.
吕世佳    张虹    虎娟    张芮    王丽娟    徐宏波  陈任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29(6):114-118
为建立一套快速、有效的康乃馨白色品种的再生体系,以康乃馨‘白雪公主’的幼叶为外植体,对其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不定芽伸长和不定根诱导各阶段所需的植物激素、植物材料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叶片外植体的长度为5 mm时,在TDZ 0.5 mg·L-1、NAA 0.5 mg·L-1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效果最为理想;从愈伤组织切下不定芽,移植于单独添加NAA为0.5 mg·L-1的培养基能有效地促进不定芽的伸长;不定芽伸长至3~4 cm后,在添加NAA 0.1 mg·L-1的培养基上,不定根分化的数量最多;再生植株经移栽和炼苗后生长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78.
保护性耕作在黄土高原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过去近半个世纪,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技术已从单纯的平移效仿国外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逐渐过渡到集特色鲜明、因地制宜、传承改革为一体的该区特定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技术为衰减一些关键温室气体在农田尺度的排放和吸收同样至关重要。在归纳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系统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阐明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农田水生态过程和防侵蚀效应的内在机制,并重点分析了保护性耕作对该区重要的土壤温度效应、土壤理化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温室气体的影响和成因。最后还对目前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开发、示范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结合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垄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这将是该区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思路,以期为黄土高原旱地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开发和系统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9.
调亏灌溉对荒漠绿洲区滴灌酿酒葡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13a生酿酒葡萄梅鹿辄(Merlot)为试材,研究调亏灌溉对滴灌酿酒葡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果生长期是酿酒葡萄需水关键期,该阶段亏水减产幅度达28.7%,WUE降低12.8%;新梢生长期适度亏水能提高酿酒葡萄挂果率,达到增产的目的;开花座果期或浆果成熟期适度亏水对产量影响较小,但浆果成熟期适度亏水有利于果实干物质积累,能够使总糖含量提高22.4%,可滴定酸含量降低9.3%,并能保持适量的单宁和花色苷,对提高葡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认为,调亏灌溉条件下,酿酒葡萄产量和品质对亏水的敏感期不同,产量对亏水的敏感期为浆果生长期,而品质则为浆果成熟期.  相似文献   
80.
为了探究设施延迟栽培葡萄生育期灌溉水量的优化配置,根据2013—2014年设施延迟栽培葡萄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处理下的耗水量与产量关系的资料,分别分析了Stewart模型、Blank模型和Jensen模型3种不同水分生产函数对设施延迟栽培葡萄的适应性,计算了不同模型对应的设施延迟栽培葡萄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结果表明,设施延迟葡萄水分敏感指数在果实膨大期最大,该时期为需水关键期,亏水处理会明显降低产量;萌芽期最小,该时期适度亏水对产量提高有积极影响。确立了Stewart模型和Blank模型为适用于设施延迟栽培葡萄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在灌溉水量有限的条件下,应采取萌芽期适度亏水,将灌溉水量调配给果实膨大期的灌溉水配置方式,以期在合理调配灌溉水量的同时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