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经济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海岛棉7124为共同亲本分别与陆地棉品种徐州184和中棉所12杂交,同时以陆海杂交选育出的中长绒系67为父本与陆地棉品种鄂荆1号杂交,分别对上述3个组合进行世代均值分析。除麦克隆值外,所有性状在各组合中都存在加性效应(d),而非加性效应的存在与否则因性状、组合不同而异。子棉产量、皮棉产量未检测到显性效应(h),株高、子指、铃数、绒长无加性×加性效应(i),果枝数、子指、铃数、衣分、绒长和强度,不存在加性×显性效应(j),而显性×显性效应(l)则在各性状中都检测到。通过遗传模型分析发现,当h+l>d+i时则存在超亲杂种优势,j对杂种优势没有贡献。理论上超亲优势的产生共有10种可能性,在本试验的3个组合中实际发现7种,主要有h>d,l>d和l>d+i,而h>i,l>i,h+l>i未出现。因此,显性效应(h)和显性×显性互作效应(l)是本试验中杂种优势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2.
【目的】定位徐州142无絮(XZ142w)突变体的短绒控制基因n2。【方法】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徐州142(XZ142)×XZ142w的F2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108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对n2进行初步定位,再根据2个亲本材料中有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c,SNP)的差异基因设计50对SNP引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技术从中筛选在亲本间有多态性的SNP引物,并用于后代的基因分型。【结果】利用108个SSR标记将n2初步定位在26号染色体的20.2c M的遗传区间内;用HRM技术筛选到9对亲本间有多态性的SNP引物,成功实现基因分型;并结合以SSR构建的连锁图谱,将n2的遗传区间缩小为19.5 c M,n2与最近的SNP标记Cricaas20158遗传距离为5.5 c M,且遗传图谱上的标记与四倍体陆地棉测序物理图谱基本一致。【结论】HRM技术可用于棉花中的SNP检测和n2基因的定位。  相似文献   
53.
用3个试验的资料,对棉花抗红铃虫的一些鉴定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5个主成分对总变异的贡献率达90%以上。卵量、籽花含虫量、僵黄花率等是棉花抗红铃虫的主要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54.
陆地棉农艺性状稳定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5.
采用经测验为近等基因系的两个BC_3群体研究无蜜腺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有蜜腺和无蜜腺近等基因系的生长发育进展基本上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56.
无蜜腺棉花光合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种遗传背景的近等基因系(有、无蜜腺),在田间条件下,比较二者间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单株叶面积、比叶重和干物重。结果表明,有、无蜜腺近等基因系间的上述光合性能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57.
筛选抗棉红铃虫的种质资源,是棉花育种的重要基础工作。本文用两种抗性鉴定指标,评价了19个陆地棉品种(系)对棉红铃虫的田间抗性。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86年在本校实验农场进行。供试品种(系)19个,包括推广品种、过时品种以及具有特殊性状的品种(系),以鄂沙28为抗虫对照。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三次重复,单行区。行长2.33米,株行距0.23×0.67(米)。5月7日播种,栽培管理除不整枝、不防治棉红铃虫外,其余同大田生产。抗虫鉴定的时间和项目如下:7月12-30日逐日调查各小区开花数、虫花数,计算虫花  相似文献   
58.
我国几个陆地棉品种枯萎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Hayman(1958)方法对4个抗病品种和4个感病品种共8个亲本及其8个半双列杂交组合的F_2代的平均病级进行双列杂交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存在加性和显性效应,无上位性,以加性效应为主;抗性呈不完全显性,受一对基因控制,广义、狭义遗传力都高达90%以上。16个抗×感组合的F_2代抗、感植株出现3:1比例分离,亦证实抗性受一对基因控制。抗、感病品种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抗×感组合特殊配合力普遍低于感×感,抗×抗组合.因而抗病育种以配制抗×感类型组合为佳。  相似文献   
59.
在发病严重而均匀的田间病圃中,对4个抗病品种和4个感病品种的8个亲本及其28个F1(无反交)进行抗枯萎病性鉴定。发现亲本的抗性水平与其配合力效应、显性作用大小是基本一致的,以苏棉3号、中棉所12和鄂62—1抗性最高,配合力最好,显性作用最大,是较好的抗病亲本。Hayman—Jinks法分析表明,抗病性为部分显性,以加性效应占优势,显性效应较小,无上位性。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均很高,分别为O.91和0.83,至少有一组显性抗病基因控制棉花枯萎病抗性的遗传。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