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8篇
  1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在1993年试验的化学杂交剂中,引2、引3诱导水稻不实的效果较好,其中引3诱导不实率最高的可达100%,且对雌蕊的伤害程度较轻,是较为理想的化学杂交剂。研究引2、引3和TO3对水稻花药内核酸、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后,水稻花药中核酸总含量下降8.6% ̄34.5%;RNA含量下降8.8% ̄39.5%;蛋白质含量也下降了2.4% ̄55.2%,脯氨酸含量下降最多,达87.2%。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22.
滇重楼与华重楼的野生驯化和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昆明市小哨乡对来自6个不同地区居群的滇重楼和华笪楼进行引种驯化试验,并用种子繁殖与地下茎无性繁殖的方法进行栽培技术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材料用无性繁殖在林下空地或遮荫网下均能较好生长,但生长差异较大,来自热带地区的材料地上部分的生育期较长,但地下茎重量的增重速率却较快;无性切割繁殖由于种植周期短,操作简单,与种子繁殖相比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3.
利用SSR标记研究云南玉米骨干自交系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SSR标记对云南常用的72个玉米骨干自交系进行亲缘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①用国内外确定的63对玉米SSR核心引物中筛选的20对核心引物,共扩增出228个等位基因,平均PIC值为0.7099、MI值8.09、I为0.5535、h为0.3745,72个玉米自交系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②选择的云南玉米骨干自交系与五大优势群标准测验种之间的遗传距离表现为四平头群(黄早四(B4))>PN种质(掖478(B20))>Reid群(B73(D19))>Lancaster群(Mo17(B2))>旅大红骨群(丹340(B6))。23.88%~61.19%的云南玉米骨干自交系分别与5大优势群标准测验种间的遗传距离大于平均值0.5431,CX2和CX6与5个标准测验种的遗传距离均大于0.7。③SSR标记结果将72个云南玉米骨干自交系被划分为11个遗传类群,第Ⅱ、Ⅳ、Ⅴ、Ⅸ、Ⅹ、Ⅺ6个类群共22个自交系没有与已知的优势群标准测验种聚在一起,可能是新的优势类群,对于开发新的玉米杂优利用模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分布于82个县市的1 630份中国云南保存的地方稻种资源多种表现型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共有724份稻种资源是具有多种表现型现象的资源,即多型性资源,多型性资源的比例为44.0%,多型性系数X为1.75,多样性指数H为1.3/4,X与H的相关系数r=0.90**.多型性资源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思茅、临沧、版纳和德宏4个地州,以墨江、景洪、龙隆、永德、普洱、孟连和云县等7个县(市)为中心的地带,即云南多型性稻种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南部边缘及滇西南地区的野生稻分布区、稻种资源富集区和陆稻的主要种植区.分布地区是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和佤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云南稻种资源的多种表现型现象与当地的地理和民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5.
云南省3个地方稻种的抗稻瘟病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 95 8 3c和 96 4 1a 2个稻瘟病菌系接种 ,用累积分布曲线法对三磅七十箩、魔王谷和毫乃焕与丽江新团黑谷的杂交F2 、F3 、BC1群体进行了抗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发现毫乃焕对菌系 96 4 1a的抗性由 2对显性基因控制 ,1对基因对另 1对基因有抑制作用 ;魔王谷对稻瘟病菌 96 4 1a的抗性受 1对显性基因控制 ;三磅七十箩对菌系95 8 3C的抗性由 1对隐性基因控制 ,首次发现三磅七十箩对稻瘟病的抗性由 1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6.
云南糯玉米资源的多样性及其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332份云南糯玉米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为①以来源和表型性状为依据,将云南糯玉米群体划分为5类6个生态型,91.27%的云南糯玉米品种属二季早和大玉米群,云南南部地区的糯玉米多表现为多穗性;②以变异系数为依据评价云南糯玉米品种间主要农艺性状的多样性,表现为双穗率>穗位高>千粒重>株高>主茎叶片数>穗长>穗粗>生育期,营养成分表现为α生育酚>硬脂酸>亚麻酸>脂肪=苏氨酸=色氨酸=赖氨酸>蛋白质=油酸;③筛选出231616、231712、230846、230596、231718、231979等一批农艺性状优异的云南糯玉米品种资源,231532、231268、231229和231185的多种营养成分含量均较高;通过上述研究,提出了云南糯玉米在育种、食品加工方面的利用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7.
不同采收期云南黄连中有效生物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不同采收季节云南黄连根茎、须根、叶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确定适宜的采收时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云南黄连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7个不同采收时间段云黄连根茎、须根、叶中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得出有效成分在根茎中含量最高,须根次之,叶片最低;有效成分在药用部位根茎中的含量在10月及11月最高,云南黄连的最佳采收期为10 -11月的结论.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三七对温度胁迫的生理响应,揭示三七的耐寒和耐热机制,为三七抗逆品种的选育、区域化种植和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生长第2年的三七植株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培养箱进行5、10、25(对照)和35℃温度处理,持续处理48 h后测定三七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在5~25℃的温度条件下,三七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Chl(a+b)]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与25 ℃处理相比,5 ℃处理分别降低21.91%、23.30%和22.78%,10 ℃处理分别提高51.69%、52.43%和51.96%,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与25℃处理相比,35℃高温条件下,Chla、Chlb和Chl(a+b)含量及Chl(a/b)分别降低14.61%、6.80%、11.74%和8.10%,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低温胁迫下,三七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光饱和点(LSP)、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显著升高,光补偿点(LCP)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高温胁迫下,三七叶片的Pmax、LSP、Pn、Gs和Tr均显著下降,Ci、a和LCP则呈上升趋势.在低、高温胁迫条件下,三七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体上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变化不明显.低温胁迫下三七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结论]低、高温胁迫均显著抑制三七的光合能力.低温胁迫下,三七主要通过提高POD和S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来增强其抗冷性;高温胁迫下,三七主要通过提高POD和SOD活性来增强其抗热性.  相似文献   
29.
籼粳稻区云南稻种耐冷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用5个不同耐冷级别品种按1/2p(p-1)配制15个组合及其亲本在籼稻区(F1)、籼粳交错区(F2)和温凉粳稻区(F1、F2、F3)进行云南稻种颖壳、花药大小和结实率的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1)耐冷稻种在冷害条件下颖壳变窄、花药大小相对稳定、结实率较高,花药长缩短与结实率呈负相关或极显著负相关; 极弱耐冷品种十和田则呈极显著正相关(0.924**)。(2)极强耐冷的昆明小白谷、丽粳2号耐冷性状的GCA较高,用它们作耐冷基因供体、十和田作轮回亲本已获得一批耐冷性近等基因系。(3)不同世代同一稻区和同世代不同稻区的耐冷性状及SCA在不同稻区存在明显差异。(4)籼粳杂种后代在温凉粳稻区粳型性状变异同时伴随着耐冷基因的累积;而在籼粳交错区和籼稻区则有利于籼型性状的遗传进化。  相似文献   
30.
水稻光氧化的激素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光抑光合与光氧化是提高光合生产力与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笔者观察了外源激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脱落酸)对水稻离体幼叶光氧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mg/kg6-BA、0.1~lmg/kg4PU-30可显著延缓金刚30叶片叶绿素总量的下降,10mg/kg2,4-D及100uM2,4-二氯酚与水杨酸可起到部分缓解效应;而10mg/kg(±)ABA能显著促进02428与金刚30叶片的光氧化。对它们的可能调节方式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