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为了筛选适合万寿菊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外植体及激素浓度组合,并探讨该组织部位对卡那霉素、潮霉素的抗性临界点以及头孢霉素和利福平对LBA4404的抑菌性效果,构建万寿菊遗传转化体系。本研究以三种激素为组合,以万寿菊雄性不育两用系2-2的子叶、下胚轴、叶片为材料筛选出适合万寿菊的再生体系的激素配比及最佳的组织部位;以万寿菊子叶为材料筛选其对卡那霉素、利福平、头孢霉素、潮霉素四种抗生素抗性临界点;筛选利福平、头孢霉素对农杆菌LBA4404的抑菌浓度。结果表明:1 mg/L 6-BA+0.1 mg/L IAA+30 g蔗糖的MS培养基可以作为万寿菊子叶的最佳诱导激素浓度组合,MS5和MS9可以在万寿菊叶片中诱导出不定芽,但诱导率极低,下胚轴在48个激素组合无不定芽的产生;利福平和头孢霉素两种抗生素浓度在200 mg/L时能对LBA4404农杆菌的生长起到有效的抑制,并且在该浓度下对万寿菊子叶不定芽的产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子叶对于潮霉素、卡那霉素的抗性浓度分别为30、100 mg/L。利用建立的万寿菊再生体系及抗生素浓度体系可以为农杆菌介导万寿菊遗传转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2.
铁皮石斛的阶段式培养和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培养与温室栽培相结合的方法,对生产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药材的阶段式培养和栽培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光照度1 500~2 000 lx,光照时间12 h/d,培养温度(25±1)℃条件下,1/2 MS+0.5 mg/L NAA+1.0 mg/L 6-BA的组合有利于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生物量可达(4.29±0.11)g/株。组培苗10~15 cm高时,以腐殖质土为栽培土,温度23~25℃,光照条件中度遮阴(50%遮阴度),有利于铁皮石斛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组织培养能加快繁殖和促进试管苗生长,使生物产量快速增加;腐殖质土栽培能促进其有效成分的合成。将组织培养与腐殖质土壤栽培技术相结合,建立了铁皮石斛的阶段式培养和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63.
本文主要针对互联网+时代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展开深入研究,先阐述了互联网+对乡村生态旅游产生的影响,然后重点通过制定完善的乡村生态旅游网络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加强人员培训以及加大地方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力度等策略,不断提高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水平,并充分掌握出互联+时代的融合价值。  相似文献   
64.
绿磺隆在土壤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残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利用同位素元踪法研究^14C-绿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淋溶、迁移和降解等特性,分析了^14C-绿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相似文献   
65.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把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具有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综合技术措施。本文主要总结分析了2001~2004年兴安盟科右前旗保护性耕作的试验项目,通过机具选型配套及田间生产试验、测试观察与化验分析等工作,完成了项目任务。该项目主要是对免耕播种机的选型改进及作业工艺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66.
以异丙醇胺、环戊酮和二氯乙酰氯为原料,苯作溶剂,三乙胺为缚酸剂,采用“一锅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采用正交试验法得到最佳反应条件:苯作溶剂,反应的温度为5~10℃,搅拌时间为2h,产率达到37.4%。并采用TLC、UV和IR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7.
除草剂解毒剂对玉米绿磺隆残留药害的解毒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盆栽和小区试验等生物测定方法,通过对玉米株高、株鲜重、单株产量、果实中支链氨基酸等指标的测定,研究了除草剂解毒剂3-二氯乙酰基-2,5-二甲基-2-乙基-1,3-噁唑烷减轻除草剂绿磺隆对玉米等后茬敏感作物伤害的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上一年使用过绿磺隆的地块,下一年播种玉米时,可以通过3-二氯乙酰基-2,5-二甲基-2-乙基-1,3-噁唑烷的浸种、拌种、混喷、叶喷来减轻药害,其中混喷方法效果最好,为对照的99.41%,浸种方法仅次于混喷,为对照的95.65%。应用除草剂解毒剂使绿磺隆的残留量小于5μg/kg时,后茬可以种植玉米。  相似文献   
68.
69.
毕洪梅  张金艳 《玉米科学》2012,20(4):139-142
以垦玉6号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法研究新型除草剂解毒剂N-二氯乙酰基-2-甲基-1-氧杂-4-氮杂-螺[4.4]壬烷减轻除草剂氯嘧磺隆残留对玉米产生的药害,初步探讨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壤中氯嘧磺隆残留浓度增加,玉米生长受到抑制。采用不同浓度解毒剂浸种处理后,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氯嘧磺隆残留对玉米产生的药害。当土壤中氯嘧磺隆的残留浓度为2μg/kg,解毒剂的浸种浓度为5 mg/kg时解毒效果最好,玉米株高和主根长的恢复率可达对照的109.71%和90.99%,幼苗中的谷胱甘肽(GSH)含量和乙酰乳酸合成酶活性(ALS)分别达到对照的106.8%和116.7%。  相似文献   
7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黑龙江省阿城地区典型耕地的大豆田中0~45 cm 不同土层豆乙合剂(乙草胺、氯嘧磺隆)中两种除草剂的残留量,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样品经 乙腈提取,QUECHERS 法净化,测得三种除草剂的空间残留量,结果表明:(1)在各采集点土壤 中两种除草剂都有残留,乙草胺残留范围为9.16 ~ 96.26 ng/mL;氯嘧磺隆为2021.67 ~ 465287 ng/mL。并且,氯嘧磺隆的残留量明显大于乙草胺的残留量。(2)从检出的两种除草剂残留量的 垂直空间分布可知,乙草胺和氯嘧磺隆在土层中残留量的空间分布总体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 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