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5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农杆菌对大豆成熟种子子叶节进行转化,探究了不同种植物提取物、植物提取物浓度、大豆基因型、萌发天数以及共培养天数对提高农杆菌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植物提取物的共培养菌液侵染子叶节均能够明显提高抗性芽的再生率,但不同基因型的大豆所需的最适提取物浓度不同,‘豫豆22’最适浓度为7mL/L,‘中黄42’最适浓度为14mL/L;‘豫豆22’是本研究中最适宜转化的大豆基因型;萌发5d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率最高;共培养10d获得阳性转化植株率最高。  相似文献   
52.
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二化螟的防治技术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以期指导防治水稻二化螟,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3.
中国松萎蔫病病原线虫鉴定及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材线虫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其致病机理尚不明确,致使该病的防治和控制工作进展缓慢。目前,该病的研究难点在于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和检疫。本文着重对我国松萎蔫病病原线虫鉴定及病害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以期找到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4.
张锴  梁军  张星耀 《林业科技》2010,35(3):22-26
以浙江省松材线虫病疫区马尾松样品中分离得到的松材线虫为研究对象,对其分泌物中纤维素酶的活力和酶学性质进行分析,并与试验筛选出的伴生真菌所分泌的纤维素酶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证明,两者在酶促反应最适温度、酶促反应最适pH值、金属离子对酶活力影响方面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5.
为筛选耐草甘膦野生大豆种质并了解其耐性机制,本试验对采集于冀东地区的862份野生大豆进行了草甘膦的耐性鉴定。在草甘膦处理后,测定了高耐和敏感材料的莽草酸、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草甘膦相关基因EPSPS表达量。结果显示,喷施草甘膦后,862份野生大豆材料中,药害等级在4级以上的材料占82.84%,3级占9.51%,2级占4.87%,1级占2.78%。筛选到高耐草甘膦的野生大豆材料Yong-33,其在1.125 kg a.i·hm-2 草甘膦处理后植株存活率达到96.67%。经草甘膦处理后,与对照相比,高耐材料的叶绿素、丙二醛和莽草酸含量在检测的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敏感材料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丙二醛和莽草酸含量显著升高;高耐材料POD、CAT和SOD活性以及EPSPS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而敏感材料酶活性及EPSPS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野生大豆中存在高耐草甘膦的种质资源,在草甘膦处理后其植株内活性氧清除酶系活性升高,EPSPE基因上调表达,推测这是野生大豆对草甘膦耐性较好的原因。本研究筛选到的耐草甘膦野生大豆材料可为培育耐草甘膦栽培大豆新品种提供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6.
土壤消毒技术在国外草莓栽培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宁  张锴  郭建明  宋兆欣 《现代农业科技》2014,(12):143-144,146
综述了国外草莓种植中土壤消毒技术的应用。大量试验和数据表明:使用溴甲烷、氯化苦和棉隆等进行土壤消毒可以有效杀灭土壤中的大丽轮枝菌、镰刀菌和疫霉菌等土传病原菌,控制草莓黄萎病和根腐病的发生,并提高草莓的产量;溴甲烷、溴甲烷和氯化苦混配剂、威百亩等对杂草的控制效果较好。土地充分旋耕,保持土壤适量含水量和选择合适的土壤消毒剂是保证土壤消毒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7.
以烤烟品种龙江911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子(种植密度和留叶数)随机区组设计。3个种植密度为20 550、17 500、14 500株·hm-2;3个留叶数为单株留叶13、15、17片,共9个种植密度和留叶数组合。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生育期、光合特性、经济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20 550株·hm-2,留叶数13片的大田生育期最短,只有110 d。种植密度20 550株·hm-2,留叶数17片的叶面积系数最大;种植密度14 500株·hm-2,留叶数13片的冠层透光率最大。低密度、少留叶数处理的光合能力较强。各处理烤烟糖含量均偏高,烟碱、氮、钾含量偏低,氯含量较适宜。种植密度20 550株·hm-2,留叶数13片处理的烤烟产值最高。综合来说,烤烟品种龙江911生产上建议选用种植密度20 550株·hm-2,留叶数13片处理,该处理生育期短、产值高,可以实现烤烟生产中减工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8.
水通道蛋白(AQPs)是植物中重要的水分转运蛋白,在植物对抗干旱胁迫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为明确野生大豆水通道蛋白在植株抗旱反应中的分子功能,本研究对野生大豆(Glycine soja)中的水通道蛋白的蛋白结构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并对筛选的AQPs基因功能进行验证。研究鉴定了野生大豆中69个AQPs蛋白,其中10个在干旱胁迫的高耐野生大豆材料中表达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筛选到GsPIP2;7在干旱胁迫后与对照相比显著上调,克隆GsPIP2;7到过表达载体中并侵染转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通过转基因后代筛选获得了稳定表达的T3代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转基因植株在干旱胁迫下根系总长度、叶干重、根干重、根冠比和单株叶面积显著增加,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表现出较强的耐旱能力。本研究结果说明GsPIP2;7对拟南芥耐旱具有正向调控作用,为明确野生大豆耐旱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