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6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1.
植物抗虫性的化学基础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相似文献   
92.
油菜-小麦邻作模式对麦蚜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油菜-小麦邻作模式对麦蚜种群动态的控制作用,2009—2010年将小麦田和油菜田交界处设为0 m,在距0 m处2、4、6、8、16 m(包括0 m)处设立试验小区,记录麦蚜数量。邻作小麦田距离油菜田16 m处的无翅麦蚜数量最多,且与其它距离差异显著(P<0.05),而单作小麦田中各距离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距离油菜田8~16 m处,小麦邻作田麦蚜数量的降低百分率骤减,分别从2009年的26.91%降低到1.02%和2010年的22.72%降低到0.53%。初步表明该邻作模式可以控制小麦田8 m以内的蚜虫数量。  相似文献   
93.
抗虫工程菌在棉株内的动态变化和抗虫基因分化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抗虫工程菌是通过综合质粒载体,将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cryIA(c)整合到棉花优势内生细菌Bacillus cereus Bc9002的染色体上构建的重组工程菌.对该工程菌的染色体酶切分析、PCR扩增、SDS-PAGE、ELISA检测、晶体毒蛋白的电镜观察和毒力测定等检测后,将其分别以3种方式(注射、喷雾、浸种)接种棉花.该工程菌在棉株内的种群数量呈现动态变化接种2周后,菌量开始猛增,4~6周时达到最高峰约为8.8×108CFU/g植物组织,然后开始回落,10周时达到接种时的菌量水平(103~104CFU/g植物组织).工程菌在数量消长的同时,抗虫基因cryIA(c)也逐步发生丢失,出现分化,其分化率(即cryIA(c)基因丢失率)为接种2周后约为30%,4周时约为50%.而接种方式对工程菌的分化率影响不大,但不同接种方式和接种菌量会对工程菌株在棉株内的消长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几种杀虫剂对梨绣线菊蚜和中国梨木虱的毒力及药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不同类型主要杀虫剂,分别对采自辽宁省海城市司什县镇的梨绣线菊蚜和中国梨木虱若虫进行生物测定,评价其药效。结果表明,各杀虫剂对梨绣线菊蚜的LC50值,苦参碱为1.14 mg/kg,阿维菌素为4.25 mg/kg,啶虫脒为9.50 mg/kg,吡虫啉为57.05 mg/kg;对中国梨木虱若虫的LC50值,苦参碱为3.24 mg/kg,阿维菌素为8.59 mg/kg,阿立卡为23.84 mg/kg,吡虫啉为75.36 mg/kg。说明,对梨绣线菊蚜的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苦参碱>阿维菌素>啶虫脒>吡虫啉,对中国梨木虱若虫的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苦参碱>阿维菌素>阿立卡(10.6%高效氯氟氰菊酯+14.1%噻虫嗪微囊悬浮剂)>吡虫啉。  相似文献   
95.
在亚致死浓度下,研究了Bt对棉铃虫齿唇姬蜂寄生几率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t浓度的增加,明显抑制了棉铃虫幼虫的生长,从而显著延长齿唇姬蜂适合寄生的时间;近似蜂幼虫和蜂成虫的体重随着Bt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蜂成虫寿命随着Bt亚致死浓度的增加而缩短,而齿唇姬蜂卵和幼虫期随着Bt浓度的增加而延长;Bt对齿唇姬蜂茧期和茧重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一致的趋势。  相似文献   
96.
小菜蛾感染绿僵菌后的病征及组织病理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小菜蛾感染绿僵菌后,虫体颜色及外部形态会发生相应变化。组织切片观察表明,绿僵菌菌株LD65处理后36h,附着于小菜蛾体壁的孢子开始萌发入侵。48h后,小菜蛾内表皮被分解,菌丝段进入血腔,并向侵入点附近的脂肪体入侵。3d后感染幼虫死亡,各组织器官均受到侵染。随着绿僵菌继续在死虫体内增殖,各组织器官遭到不同程度破坏。5d后,菌丝突破体表,在虫体外形成菌丝层。菌株LF68侵染过程与LD65相似,但侵染速度快于LD65。  相似文献   
97.
经亚麻荠叶片表面形态及其表面细胞结构观察发现,亚麻荠叶正面上刚毛密度平均为76.13根/cm2,而背面仅为1.63根/cm2;表皮细胞层较厚,结构紧密,其上有一层较厚的角质层。通过亚麻荠叶片饲喂小菜蛾幼虫明确,小菜蛾幼虫在亚麻荞叶片的正面和背面的取食叶面积差异极显著。表明亚麻荠叶片表面的毛状物对小菜蛾幼虫有一定的拒食作用。  相似文献   
98.
利用性诱剂诱杀是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有效手段,但该方法只对雄虫起作用.糖醋液对雌虫和雄虫都有很强的诱捕作用,可以作为性诱剂的有效补充.本试验将性诱剂与糖醋液结合,研究其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杀效果,并对其可能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糖醋液与性诱剂结合使用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不同糖醋液配方中食用醋+白酒的组合优于乙酸+乙醇的组合,性诱盆的诱捕效果优于性诱瓶.  相似文献   
99.
本文报道一株拟青霉代谢产物杀虫和生理活性的测定结果。室内试验表明:该菌株代谢产物对棉蚜、山植叶螨和菜青虫都有杀虫活性,以对棉蚜的杀虫效果最好,72小时棉蚜死亡率可达88.4%。田间喷雾处理48小时后,棉蚜死亡率可达86.4%。该菌株的代谢产物还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用小麦芽鞘切段伸长试法和黄瓜子叶扩张试法的测定表明,该代谢产物具有类似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
马铃薯甲虫对植物挥发物和聚集素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珮  李源  尹春艳  闫硕  刘小侠  张青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26-10928
马铃薯甲虫是马铃薯上一种最主要的毁灭性害虫,在我国属于入侵性害虫。试验对已报道的马铃薯甲虫寄主植物挥发物成分和马铃薯甲虫聚集素进行了触角电位(EAG)测定。结果表明:原液、1/10原液、1/100原液3个浓度均为(E)-2-己烯-1.醇、1-己醇、2-苯乙醇和聚集素的EAG反应最明显,马铃薯甲虫雄虫对里那醇、壬醛、水杨酸甲酯和苯乙酸甲酯原液的EAG反应值明显大于雌虫。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马铃薯甲虫田间引诱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