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6篇
  3篇
综合类   2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51.
【目的】研究星天牛转录组信息及体内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CYP)、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三大解毒酶系的表达谱情况,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探析其这3种酶系基因家族的类别及其系统演化关系,为星天牛对多寄主种类的适应性与杀虫剂的抗药性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 TM 2500 对星天牛进行转录组测序与数据分析,通过数据筛选并进一步与鞘翅目近缘物种的解毒酶同源蛋白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经测序、序列拼接得到55 260条unigenes,将其与公共数据库进行同源比对,注释了32 247条unigenes,在Swiss-Prot数据库注释的unigenes的数量最多(99.11%);注释到Nr数据库时与赤拟谷盗的unigenes同源性最高(60.25%);在GO数据库中,共有8 083个unigenes被成功注释,根据其功能大致可分为3 类47 亚类;在KEGG数据库中,4 600 条unigenes与162个预测路径可以匹配。通过基因注释发现248条解毒酶系基因在星天牛体内表达,包括139条CYP基因、72条CarE基因、37条GST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发现,星天牛的大部分CYP基因都至少与一种鞘翅目近缘物种的CYP基因聚类在一起,P450基因中的CYP6家族数量与其他近缘物种(鞘翅目)类似,包含的基因数量最多;CarE解毒酶蛋白基因主要为β-酯酶、神经趋化蛋白、外源性代谢酶、未知等4种类型,分别可能参与星天牛的一些激素以及信息素的加工、神经和发育过程、消化与解毒等生理过程;星天牛的GST基因聚类主要包含Microsomal GST、Sigma GST、Omega GST、Delta GST、Theta GST等亚家族,具有保护生物大分子免受氧化损伤、催化活力等功能。【结论】本研究获得星天牛的转录组信息,初步探明星天牛体内三大解毒酶系的表达谱及分化情况,可为星天牛对多寄主种类的适应性与杀虫剂抗药性的产生及遗传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2.
松突圆蚧自然种群生命表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Berryman法组建松突圆蚧自然种群生命表,采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进行关键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死亡是该虫种群的关键死亡因子,一龄若虫为关键死亡阶段;其他因子控制作用指数大小依次是未知死亡、捕食、昆虫寄生和病原寄生,说明天敌控制作用中,捕食是最重要的控制因子,然而,当地寄生性与捕食性天敌较少,不足以对松突圆蚧自...  相似文献   
53.
1996~ 2 0 0 1年在福建省南平、沙县对喜树幽斑螟自然种群进行系统调查 ,组建和分析了 5个世代的自然种群平均生命表 ,结果表明 :喜树幽斑螟各世代自然种群存活曲线均属 Price A型 ,第 1~ 5代平均种群趋势指数 I值分别为 6.40、 4.66、 4.5 3、 4.88、 3.1 8. 5个世代中 ,影响喜树幽斑螟种群生命过程的关键因子均为成虫死亡和生殖力下降 .第 1~ 3代中 ,自然消亡的控制作用均大于寄生和捕食 .第 4代中 ,寄生的控制作用更大 ,第 5代则捕食的控制作用大 .年周期中 ,天敌对种群系统的控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加强 .成虫期是各个世代的关键虫态 ,除成虫期外 ,第 1代的关键虫态为 3~ 4龄幼虫 ,第 2~ 4代的关键虫态为 1~ 2龄幼虫 ,第 5代的关键虫态为蛹期  相似文献   
54.
松突圆蚧种群动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2003年松突圆蚧上半年的虫口数量高于下半年,3月中旬到6月下旬的虫口数量高,7月上旬到10月上旬的虫口数量低,10月下旬到12月下旬的虫口数量较高.低龄若虫(1龄若虫和分化前2龄若虫)的虫口变动趋势与种群一致,是引起种群波动的重要原因.种群及其各虫态的死亡率动态基本上与虫口数量呈相反趋势,7-10月低龄若虫死亡率高是引起该阶段种群及低龄若虫数量低的主要原因.气象因子中气温对种群有着极重要的影响,高温不利于种群的扩张,对低龄若虫的影响高于高龄虫态.  相似文献   
55.
竹小爪螨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竹小爪螨卵群体在年生长季节中大多数时期呈聚集分布,仅4月上、中旬呈Poisson分布,年周期中表现出中度聚集→Poisson分布→高度聚集→低度聚集→中度聚集的变化规律;竹小爪螨活动螨群体除4月下旬呈Poisson分布外,其余时间均呈聚集分布,年周期中表现出中度聚集→Poisson分布→低度聚集→中度聚集的变化规律,且大多数期的聚集程度比卵低;旬平均气温、旬平均相对湿度、旬降雨量、旬天敌捕食螨量等4个因子与竹小爪螨卵群体和活动螨群体的m/x值相关分析表明:仅旬平均气温与竹小爪螨活动螨群体的空间分布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6.
不同管理措施毛竹林节肢动物群落的时序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毛竹林节肢动物群落1 a的定位系统调查,比较和分析了长期垦复施肥、垦复、劈草、撂荒和化学除草等5种典型管理措施下的群落多样性、害虫与天敌功能群以及叶部主要害虫种群的时序动态。结果表明:以撂荒为对照,其他各管理措施影响群落林下层类群的重要阶段均为11月到次年2月,表现为降低了其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减少了其植食性害虫和捕食性天敌的个体数;影响竹冠层类群的重要阶段为10-12月份,表现为增加了其物种多样性和减少了其植食性害虫和寄生性天敌的个体数。长期撂荒和垦复林中毛竹害螨在10-12月份的种群数量较高,长期劈草、撂荒和化学除草林中蠕须盾蚧在4-8月份的种群数量较高,长期垦复、垦复施肥和劈草林中刚竹毒蛾在8月份的种群数量较高。  相似文献   
57.
不同海拔毛竹林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海拔毛竹林节肢动物群落的研究表明:海拔400、540、660、820和950m林下层分别有节肢动物93、76、76、61和48种,竹冠层分别有139、125、105、96和74种 各海拔林下层优势种和丰盛种多为天敌和中性昆虫,竹冠层则均为刺吸性害虫(螨) 随着海拔升高,二层次的物种数、多样性、均匀度均逐渐降低 随着海拔差异增大,群落物种组成差异增大,但竹冠层差异较林下层小  相似文献   
58.
利用诱捕技术监测和控制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已成为松材线虫病防控的一项重要措施。利用ionoic、Spring Boot和MyBatis框架,对如何构建松墨天牛诱捕器的智能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发的系统通过浏览器端主页给用户提供的功能包括生成和管理二维码、查看和汇总诱捕数据、诱捕器空间分布可视化展示和统计分析等,通过APP端提供给用户的功能包括扫描二维码获取诱捕器空间位置信息、自动解析行政区划、录入诱捕情况、不同网络状态下的数据远程传输等。APP使用简便,作业人员在几分钟内即可学会熟练使用。系统已部署到云服务器上,并管理近4万个诱捕器,运行情况正常。平台在福建和山东省的成功应用表明,本系统可以实现对大量诱捕器的高效数据采集、管理和统计学分析,解决了人工记录和管理野外诱捕信息费时费力易混乱的问题。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松天牛小首螨的移动能力和趋性,为科学评价其生物防治潜能,建立野外保护利用方法等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通过显微摄录、行为测定和控制试验,研究松天牛小首螨雌成螨的平移能力、垂直趋向性、上行能力、对光照和松褐天牛成虫及卵的趋向性。【结果】雌成螨的移动能力较强,在水平方向上,0~8天龄雌成螨的平均移动速度为2.17 cm·min-1,其中以0天龄的移动速度最快,达2.63 cm·min-1,8天龄的移动速度最慢,为1.32 cm·min-1,其移动速度随日龄增长显著下降;在垂直方向上,雌成螨具有显著的上行习性,1~3 h内上行的个体数量是下行的9.7倍;在野外毛竹秆基部放螨1~3天后,上行到5、7、8和9 m及以上高度的雌成螨分别占放螨总量的26.75%~41.75%、18.15%~31.35%、12.00%~26.95%和7.30%~20.75%。同时,雌成螨对光照、松褐天牛卵和雌、雄成虫均表现出显著的趋向性。在400~2 000 lx光照强度范围内其对光照区域的趋向选择率是遮光区域的8.1倍;在松褐天牛诱源和空白...  相似文献   
60.
为解决山地地形起伏大、无人机飞行高度高导致图像中尺度小且纹理模糊的松枯死木识别困难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在特征层级进行超分辨率重建的YOLOv5松枯死木识别算法。在YOLOv5网络中添加选择性核特征纹理迁移模块生成有细节纹理的高清检测特征图,自适应改变感受野的机制分配权重,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纹理细节,提升了小目标和模糊目标的识别精度。同时,使用前景背景平衡损失函数抑制背景噪声干扰,增加正样本的梯度贡献,改善正负样本分布不平衡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算法在交并比(intersection over union,IoU)阈值取0.5时的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50)为92.7%,mAP50~95(以步长0.05从0.5到0.95间取IoU阈值下的平均mAP)为62.1%,APsmall(小目标平均精度值)为53.2%,相比于原算法mAP50提高了3.2个百分点,mAP50~95提升了8.3个百分点,APsmall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