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36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39篇
  37篇
综合类   247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99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贵州典型黄壤烟田莠去津的残留和消解动态,阐明烟草的药害发生及烟草的致害阈值与安全间隔期,并分析土壤环境因素对莠去津半衰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莠去津对烟草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十分明显,显示为叶片瘦小、严重者畸形,老叶叶尖脉黄化。烟草株高抑制率、叶面积抑制率与莠去津施药剂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随莠去津施用剂量的增加,株高和叶面积的抑制率增加。莠去津在典型黄壤中降解半衰期为8.45~11.95 d,田间安全隔离期应长于48.6 d,莠去津降解半衰期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H和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与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对黄壤高粱/玉米-烟草轮作系统除草剂合理施用及烟叶安全性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2.
针对目前秸秆揉碎机抛送装置存在噪声大问题,为了在设计阶段预测其结构参数对气动噪声的影响规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与声比拟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饲草揉碎机抛送装置的气动噪声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气动噪声试验进行了验证。基于此分析叶片数、叶片倾角及出料管高度对气动噪声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①出料口计算与实测总声压级差值为1.11 dB(A);进料口计算与实测值差值为0.50 dB(A),仿真与实测结果误差较小,可见气动噪声数值计算结果可信。②抛送部分叶片的角度对进料口噪声影响小、对出料口影响大,进出料口在3个叶片时产生的噪声都最低,增加出料管高度可降低装置尤其是进料口处的气动噪声。该研究可为秸秆揉碎机结构声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为了解氟苯尼考纳米乳(FFNE)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本试验以氟苯尼考溶液(FFSol)为参比制剂,以30 mg/kg剂量给大鼠灌胃和肌内注射给药,分别于给药后0.5、1、2、4、8、12、24、36、48、72 h采血,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氟苯尼考含量,利用DAS 2.0软件计算房室模型与非房室模型条件下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在两种给药方式下,FFNE与FFSol在大鼠体内均符合二室模型。灌胃给药后,FFNE与FFSol在房室模型条件下AUC_((0-∞))分别为1 085.047和2 176.490 mg/L·h,半衰期分别为10.566和13.687 h,FFNE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87.4%。肌内注射给药后,FFNE与FFSol在房室模型条件下AUC_((0-∞))分别为1 530.55和3 243.338 mg/L·h,半衰期分别为7.533和13.335 h,FFNE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11.9%。结果表明,FFNE通过灌胃和肌内注射给药在大鼠体内分布较广,灌胃相对肌内注射吸收差,消除快。将氟苯尼考制成纳米乳剂后促进了氟苯尼考的吸收,氟苯尼考的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4.
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密度高、风险大,养殖对象对pH、溶解氧、温度、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参数的变化敏感,受影响严重,监测水质参数极为重要。本文针对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特点和需求,研发了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系统。分析研究pH、溶解氧、温度、亚硝酸盐等水质参数的阈值,设计水质监测数据无线采集节点和基于Zigbee的无线监测网络,建立水质监测系统软件平台。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实时监测,保证生产安全,提高水产养殖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开展基于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的樟树人工林营养诊断,为培育高效樟树人工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DRIS图解法求得樟树叶片各营养元素诊断参数最适比范围及低产组需肥紧迫程度排序,依据DRIS指数法求得各样地樟树需肥紧迫程度排序及养分不平衡指数(NII),初步制定樟树营养元素DRIS指数分级标准.[结果]樟树人工林营养诊断的各营养元素比最适范围:氮/磷为3.795~5.689,钾/磷为1.761~2.405,钾/氮为0.396~0.510,氮/钙为0.677~0.856,镁/氮为1.022~1.306,钙/磷为5.255~7.167,镁/磷为4.516~6.222,钾/钙为0.305~0.373,镁/钾为2.371~2.819,镁/钙为0.788~0.957.根据低产组各营养元素比偏离最适范围的程度,得出樟树人工林低产组需肥紧迫程度排序为磷>钙>氮>钾>镁,其中磷、钙和氮养分处于缺乏状态,镁含量相对过剩;高产组和低产组樟树的平均NII分别为3.748和7.540,高产组樟树各营养元素相对平衡.DRIS指数初步分级结果表明,樟树的氮、磷、钾、钙和镁DRIS指数最适范围分别为-0.838~0.185、-0.903~0.602、-0.154~0.941、-0.790~0.329和-0.357~0.985.[结论]根据DRIS诊断,江西省丰城市樟树人工林的氮、磷和钙养分含量均呈缺乏状态,镁含量相对过剩,且以诊断的需肥紧迫程度排序及制定的指数分级标准能直观判断樟树树体各营养元素的平衡状况,可用于生产上指导樟树人工林进行及时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56.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农业机械装备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很多农机操作人员在农机具的使用上只注重农机具的操作使用,不重视农机具的维护保养,不能确保农业机械的良好技术状态,致使农机作业中故障频发,降低机械作业效率,减少使用寿命,增加使用成本。因此,要求每个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必须养成良好的维护保养习惯,按要求对农业机械进行维护保养。  相似文献   
57.
运用T检验和3种多元统计方法对长江流域10个不同水域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进行分析。T检验结果表明,体重、头胸甲长、宽和腹节总长是引起雌雄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显示,江苏高邮和江苏洪泽2个克氏原螯虾群体之间的形态差异最小;重庆忠县、江西湖口、湖北荆州和湖北洪湖群体与江苏高邮、江苏洪泽、上海崇明和四川宜宾群体形态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0个不同水域克氏原螯虾群体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4.003%,其中第1和第2主成分是克氏原螯虾的腹节因子,贡献率最大;10个不同水域的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差异主要集中在腹节上。判别分析中,雌性综合判别率为64.7%,雄性综合判别率为65.6%,判别率较低。变异系数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0个不同水域克氏原螯虾群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但这些差异并没有使它们分化到亚种水平。  相似文献   
58.
正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和根茎入药,具有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止痛等功能。丹参主产安徽、山西、河北、四川、江苏等地,野生丹参常见于山坡、草丛、林下、溪谷旁。一、生物学特性丹参为多年生草本,高35-80厘米,根细长圆柱形,肥厚、肉质,外观砖红色、茎直立方形,小坚果4个椭圆形,成熟时灰黑色。花期5-7月,果期6-8月。丹参喜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比较适宜种植在土层较厚、排水良好、肥力中  相似文献   
59.
侧向能量因子是衡量厅堂空间感的重要客观指标之一。厅堂侧向能量因子通常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得到。首先采用MKH800电容型传声器在实际厅堂中开展侧向能量因子测试工作。然后,通过ODEON6.5建立厅堂三维仿真模型,计算相同位置处侧向能量因子的模拟值,并将实测值与模拟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点位的仿真值均大于实测值,座席区前部偏差较小,正对舞台中后部区域偏差较大。造成偏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ODEON软件中扩散系数的设置与所在面特性无关,同时,软件无法分别定义各频段的扩散系数。因此,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为了准确地预测室内音质效果,建议普遍采用缩尺模型实验测量侧向能量因子。  相似文献   
60.
以海南省定安县豇豆种植基地为试验地,在苗期遇到低温时,使用稀释1 000倍的5%氨基寡糖素水剂进行叶面喷雾。结果表明:连续使用2次后,豇豆长势提高11.65%,豇豆初花期花量和初荚期豆荚量分别提高24.24%和50.00%;使用3次后,对豇豆锈病的控制效果达到4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