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75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藏猪为中国高原特色的瘦肉型猪种,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藏猪肥胖基因(ob)外显子2内Hinf I酶切多态性。结果显示,藏猪群体内出现TT、CT和CC 3种基因型,其中突变型CC频率最高,为50.00%;TT基因型频率最低,为6.25%;等位基因T和C频率分别为28.12%和71.88%。其频率分布处于瘦肉型外种猪和脂肪性地方猪之间,但更接近脂肪性猪,说明从该位点看藏猪并不属于瘦肉型猪种,其瘦肉率较高可能与营养和饲养环境等有关。  相似文献   
92.
在藏猪中心产区建立藏猪选育基础群,对其外貌特征、繁殖性能和生长发育进行个体测定.采用综合育种值对基础群藏猪按照高繁殖力和快生长高瘦肉率2个方向进行选种.经过3个世代的选育,2个品系藏猪外貌体型更典型;高繁殖力品系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断奶仔数和断奶窝重分别达到了7.65头、7.16头、5.42 kg、6.46头和31.05 kg;快生长高瘦肉率品系初生重、断奶重、25 kg日龄、屠宰率、腿臀率、瘦肉率和眼肌面积分别达到了0.78kg、7.87 kg、260.5 d、61.65%、31.44%、63.49%和9.13 cm2,背膘厚减小至8.19 mm,肉质性状变化不大,保持了藏猪良好的特性.  相似文献   
93.
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MyoT基因在白来航鸡7种不同组织(心、肝、脾、肺、肾、脑和肌肉)中的表达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yoT基因只在心脏和肌肉中表达.克隆得到了鸡MyoT基因的部分片段,发现外显子10存在A/G转换,利用PCR-Hin6 Ⅰ-RFLP方法对其在12个中国地方鸡种(白耳鸡、仙居鸡、大骨鸡、鹿苑鸡、固始鸡、斗鸡、乌骨鸡、油鸡、茶花鸡、萧山鸡、狼山和藏鸡)和1个外来鸡种(隐性白羽鸡)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在藏鸡、隐性白羽鸡、杂交鸡(藏♂×隐♀)和75%血液藏鸡[藏♂×(藏♂×隐♀)♀]群体中进行了不同基因型与性状间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SNP位点不同基因型与腿肌质量显著相关(P<0.05),与腿肌率和腿肌肉色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94.
在2002年1~2月,从西藏山南地区曲水、隆子等县购买回纯种藏鸡200多只,饲养到3月份发生支原体病,发病死亡60~70只,发病率达80%~90%,死亡率达30%~40%,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病料采集与切片选择60只自然发病死亡的藏鸡进行病理解剖观察。采取喉、气管、肺、气囊、心、肝等组织  相似文献   
95.
藏猪屠宰性能和肉质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屠宰测定了生活在西藏高海拔环境中的藏猪产肉性能和肉质指标。结果表明:藏猪公、母猪屠宰率分别为59.82%和60.66%,瘦肉率分别为60.28%和57.12%,腿臀率分别为28.28%和30.71%,肉色评分分别为4.45和4.30,滴水损失分别为1.42%和1.37%,头、心、肺、肝等器官占身体比重较大,表明藏猪产肉性能和猪肉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96.
本实验采用PCR结合荧光半自动检测技术 ,对采集的 15头藏猪耳组织样本 ,用 12个微卫星标记座位作亲缘关系鉴定。测定结果与系谱记录完全一致 ,本次实验的准确率为 10 0 % ,说明测定方法和测定技术都十分可靠 ,值得在畜禽和其他动物中推广  相似文献   
97.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测定了西藏牦牛和黑白花奶牛生长激素基因的Alu I-RFLP(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并比较了2牛群的基因频率。在西藏牦牛和黑白花奶牛中,等位基因A的频率分别为0.935和0.905,等位基因B的频率分别为0.065和0.065,卡方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8.
西藏牦牛血液酶活性与产奶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测定了 2 8头西藏牦牛血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碱性磷酸酶 (AKP)、酸性磷酸酶 (ACP)、过氧化氢酶(CAT)、淀粉酶 (Amy)、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等 6种酶活性 ,并与产奶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 ,西藏牦牛产奶量与LDH、AKP、CAT、Amy和SOD活性均呈正相关 ;与ACP活性呈负相关 ;其中 ,西藏牦牛产奶量与LDH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 (R2 =0 .2 94 )。  相似文献   
99.
牦牛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后常发生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患和呼吸系统疾患、繁殖障碍,造成机体损伤,给牦牛产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基于5"-UTR的差异将BVDV分为BVDV-I和BVDV-II两种基因型,牦牛源BVDV的主要基因型为BVDV-1型;根据BVDV对宿主细胞的致病性,分为致细胞病变型(Cy-topathogenic,CP)和非致细胞病变型(Non-cytopathogenic,NCP)两个生物型,牦牛源BVDV既有CP型又有NCP型,且这两种生物型能相互转化。牦牛生活的高原地区风、鸟类的迁徙等因素可能都会导致牦牛BVD传播范围广泛,牛群中大量的BVDV携带者和牦牛特殊而又复杂的生态系统导致了BVDV种间传播的巨大潜力,影响着牦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养殖经济收益。针对本病在牦牛群中的感染流行等情况未发现相关详细的研究报道,笔者就牦牛BVD病原学、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综合防治等方面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整理,供同仁在研究和防控中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0.
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藏猪耳部成纤维细胞,并进行体外传代和冷冻,冷冻复苏后的藏猪耳部成纤维细胞仍可以正常培养和传代,冻存前后活率都在90%以上;其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细胞接种后,在经历0-2 d的潜伏期后,第3 d细胞开始迅速生长,进入对数生长期,到第10 d细胞开始发生接触抑制,生长缓慢进入平台期。研究结果表明,已成功分离培养到藏猪的耳部成纤维细胞,这将为藏猪的体细胞克隆和保种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