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20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74篇
  41篇
综合类   293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苏彬彬 《湖南农机》2012,(9):257-258
提出一种新型的组合桥型-鹰型人字拱斜拉桥。文章强调桥梁设计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力学特性。建筑艺术以及与环境的协调性。文章介绍了它的空间构成,分析了它的受力特征,论证了该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先进性。并从整体上阐述该结构的适用范围、时代特征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
无公害畜产品安全性检测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产品的检测是实现畜产品安全监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畜产品污染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检测方案和对策,以期加强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实现畜产品无公害生产,保障广大生产者的和消费者根本利益,促进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3.
超声波技术改性脲醛树脂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超声波技术在改性脲醛树脂中的合理利用。初步试验表明:在合成脲醛树脂中使用超声波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反应时间并大大降低树脂中游离甲醛的含量,可使树脂的性能更稳定,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光合色素及叶绿素荧光测定,研究了条斑紫菜“苏通2号”自由丝状体在不同光照度下光合生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度的上升,样品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高光照度处理组要显著低于低光照度处理组,叶绿素a的变化与藻胆蛋白相似。藻红蛋白/叶绿素a(PE/Chl a)和藻蓝蛋白/叶绿素a(PC/Chl a)比值随处理光照度上升而下降,但别藻蓝蛋白/叶绿素a(APC/Chla)未有明显变化。高光照度处理组样品最大量子效率(Fv/Fm)显著低于低光照度处理组,且较低光照度处理组样品实际量子效率(ΔF/Fm′)日变化高于高光照度处理组。快速光曲线参数中,初始斜率(α)、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均随光照度上升而下降,而半饱和光照度(Ik)差异不明显。光化学猝灭(qP)参数随光照度上升而降低,而非光化学猝灭(NPQ)结果与之相反。本研究提示,条斑紫菜“苏通2号”丝状体在较低的光照度下表现出活跃的生理状态,并能通过调节吸收光能分配以适应...  相似文献   
25.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钩藤碱最佳提取工艺,确定钩藤药材最佳采收时期。[方法]以传统外观质量和钩藤碱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乙醇质量浓度和超声处理时间为影响因素,采用L16(43)正交设计优化提取工艺。通过检测不同采收时期钩藤碱含量的变化,确定最佳采收时期。[结果]钩藤碱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60%乙醇浸泡1 h,超声处理40 min, 80℃回流2 h;当年10月—次年2月为钩藤药材的较佳采收时期。[结论]优选出的钩藤碱提取工艺设计合理、结果可靠;确定了钩藤药材的采收时期,为利用湖南钩藤进行饮片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以番茄‘合作908’为试材,在筛选出的3种稻壳基质中进行育苗,通过喷施5种不同浓度海藻肥,研究育苗基质和海藻肥耦合效应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幼苗在3种育苗基质中生长存在显著差异,以腐熟稻壳∶蛭石∶珍珠岩=6∶2∶2(T2)处理幼苗生长最健壮;喷施800倍液海藻肥处理效果最佳,其株高、茎粗、干鲜重、根系活力及壮苗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浓度处理;壮苗指数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基质种类×海藻肥对壮苗指数存在互作(P=0.029),其中基质种类影响程度大于海藻肥;T2基质+喷施800倍液海藻肥处理幼苗生长最佳,根系活力和壮苗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24.04%和19.05%。此结果可以为工厂化番茄优质种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属雀形目噪鹛科鸟类,因其叫声婉转悦耳,颜色艳丽,是我国传统观赏鸟类,长时间大量的贸易导致资源破坏严重,现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同时也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国内市场上贸易的红嘴相思鸟进行性别鉴定,一方面可以了解我国红嘴相思鸟野生种群性比状况;另一方面,性别鉴定结果可用于评估其贸易捕捉是否存性别选择偏好;同时还可验证市场摊主利用形态鉴定红嘴相思鸟性别的准确率,为红嘴相思鸟保护和贸易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方法]调查我国14个省份14个鸟市是否存在红嘴相思鸟贸易情况,同时采集各个鸟市的红嘴相思鸟血液样本10~20μL,共361份.利用Ezup柱式血液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提取DNA,基于通用引物P2/P8及新设计引物对样本DNA进行PCR扩增,通过电泳条带数进行性别鉴定,每个样本至少重复3次,结果一致后判定性别,计算各鸟市及整体性比,分析其贸易种群性比情况及形态学性别鉴定准确率.[结果]在鸟类性别鉴定通用引物P2基础上改进获得新引物A1,利用引物A1/P8进行性别鉴定得到的扩增条带更清晰、稳定,并成功鉴定出361份样本的性别:雄鸟163只,雌鸟198只.红嘴相思鸟贸易种群整体性比为0.45,偏雌;但各个鸟市性比差异较大,除2处市场性比基本平衡之外,其余7个市场性比偏雌,5个市场性比偏雄.形态学鉴定性别的准确率为0.79,其中雌性0.74,雄性0.82.[结论]整体性比结果表明红嘴相思鸟贸易捕捉中应无普遍的性别选择,推测红嘴相思鸟不同地理群体本身可能性比偏倚现象.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比,通过形态特征进行性别鉴定存在误差,一定程度上可减弱贸易捕捉雄性偏好对红嘴相思鸟种群性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为探求促进甜瓜根系生长的有效方法,以种子和幼苗为试材,研究独脚金内酯人工合成类似物(GR24)和吲哚乙酸(IAA)及互作对胚根和不定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5  mg·L-1 GR24和  0.01~10 mg·L-1IAA单一或互作处理下,胚根生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1  mg·L-1 GR24+0.1  mg·L-1 IAA处理效果显著,根长、根数和体积分别为对照的4.32、4.47和4.44倍;胚轴不定根生长在  0.01~1 mg·L-1GR24和75~500  mg·L-1 IAA单一或互作处理下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0.1  mg·L-1 GR24+250  mg·L-1 IAA处理的根数、表面积和体积提高幅度最大,分别为对照的2.34、3.97和10.27倍。方差分析表明,GR24和IAA对根系生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互作效应明显。证明GR24和IAA影响胚根和不定根生长,且存在明显互作和累积效应,但胚根和不定根适宜质量浓度存在差异,结果为瓜类蔬菜根系生长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9.
为了探究影响负压反馈射流喷头水力性能的重要参数对水力性能的影响程度,并选出综合水力性能最优下的重要参数组合,首先设计了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并根据试验要求分别加工出3种长度(4.2,5.6,7.0 cm)的喷管、3种直径(3,4,5 mm)的喷嘴,以及射流进口宽×深为4 mm×8 mm、位差1.80 mm、侧壁夹角20°、劈距28.0 mm、3种喷射仰角(20°,30°,40°)的射流机构,用于水力性能测试.采用综合评分法和极差分析法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处理,并引入了射程和喷灌均匀系数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喷头综合水力性能的重要参数,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喷射仰角、主副喷嘴直径、工作压力、主副喷管长度.得到了在此射流机构下的最优重要参数组合为工作压力0.35 MPa、主×副喷嘴直径5 mm×4 mm、喷射仰角30°、主×副喷管长度4.2 cm×4.2 cm.试验结果可为该型国产喷头的产品化和未来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0.
高校档案工作中的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改进完善,才能保证档案工作与时俱进具有科学性、原则性、系统性。从而让档案工作者更好的发挥档案工作的作用,为社会提供最佳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