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5篇
  13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通过添加玉米穗和水稻茎粉并改变其他饲料组分的比例,我们在前期研发的半合成人工饲料的基础上优化并发展了一种新的大螟人工饲料。大螟能在该饲料上成功完成世代发育,与取食天然寄主茭白相比,取食该人工饲料的大螟呈现较快的发育速率、高的幼虫存活率和成虫产卵量。可见,该饲料的饲养效果显著优于茭白,可适用于大螟的大规模饲养。  相似文献   
32.
多粘芽孢菌B48菌株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效无毒和性能稳定的菌株是保证病害生物防治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本实验室自1987年以来开展了定期采集小麦等作物根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抑病性、安全性、稳定性,以及与植物亲和性检测工作。多粘芽孢菌(Baciluspolymyxa)B48菌株是1991...  相似文献   
33.
为了比较2个转cry1Ab基因抗虫籼稻品系B1和B6对其非靶标害虫白背飞虱敏感性与其非转基因亲本对照嘉早935的差异,采用历期测定和产卵行为电子记录等方法分别测定了白背飞虱于B1和B6及嘉早935上的发育历期、产卵行为及繁殖力。结果表明,该飞虱以B1和B6为食时,其雌雄若虫总发育历期均显著长于对照,其中在B1上各延长了1.3和1.5天,B6延长了2.0和1.4天。产卵行为的电子记录结果表明,该飞虱在B1和B6上的产卵频次、一次产卵时间及总产卵时间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在寄主植株可选择时,该飞虱有偏爱于B1上产卵,其上的产卵痕数、卵块数和总产卵量明显多于对照;而不嗜好于B6上产卵,其上的卵块及其卵粒数、总产卵量明显少于对照。然而,在寄主植株不可选择时,则未观察到这种差异。就卵孵化率而言,不论在寄主可选择还是不可选择时,与对照相比B1和B6对其均无显著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4.
CrylAc杀虫蛋白基因在转crylIAc/CpTI双价抗虫水稻(Oryza sativa L.)各部位中均得到了表达。不同水稻生育期及不同部位中CrylAc杀虫蛋白的表达量均有所不同。总的趋势是生育前期的表达量较生育后期高。在时间上,主茎叶片中的杀虫蛋白在拔节期最高,孕穗期开始下降,在扬花期和和灌浆期达到最低,到成熟期略有回升;主茎中的杀虫蛋白在苗期、拔节期和扬花期较高,种子中含量很低。不同生育期转基因水稻主茎顶叶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初孵幼虫表现出了很强的抗虫性。在灌浆期前,取食转基因水稻顶叶的二化螟幼虫校正死亡率均90%左右,灌浆期后抗虫性有所下降,校正死亡率在60%左右。活体成株测定法评价结果表明,转crylAc/CpTI双价抗虫水稻对二化螟表现高抗。  相似文献   
35.
转Bt基因水稻生长期几种重要成分含量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Bt水稻汕优63及其非转基因亲本汕优63不同生长期几种重要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转Bt基因水稻的生态学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代谢方面的依据。结果表明,在抽穗期,Bt水稻和非Bt水稻茎秆和叶片中大部分氨基酸的含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在大部分生长期,Bt水稻和非Bt水稻氮、磷和硅的含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但它们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氮和磷的含量在拔节期之后均呈下降趋势,而硅的含量则随水稻的生长发育呈上升趋势;在水稻生长前期,Bt水稻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含量比非Bt水稻低,但在后期比非Bt水稻高,且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36.
农田杂草防治是农作物稳产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化学除草剂以其高效、简便、经济的优势,一跃而成为我国现代农业中杂草治理的重要手段,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药害(对作物不安全)和抗药性问题。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培育耐除草剂作物品种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至今,全世界已培育出大量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品种。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的利用为拓宽除草剂的使用范围、减少作物药害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在对国际上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的研发和商业化应用情况进行概述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作物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小农户、多种作物混合种植的模式,提出转基因耐除草剂植物在我国开发利用的前景和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转基因耐除草剂作物的研究、开发和推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实验室条件下,转crylAb/vip3H基因水稻G6H1对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生长发育与繁殖的继代效应评价结果表明,不论是在苗期或是成株期,在各水稻品种上连续饲喂褐飞虱4代后,该虫各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参数都没有受到水稻品种的显著影响,即不论是在第1代、第2代还是第4代,取食G6Hl与取食其非转基因亲本Xiushui110相比,褐飞虱若虫的发育时间、成虫寿命和产卵量都没有显著差异。同时,2008年和2009年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G6H1和Xiushui110稻田间褐飞虱的若虫、成虫和成若虫总密度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8.
转基因产品致敏性评估的规范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转基因产品商业化之前需要对其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 ,其中包括对潜在致敏性的评价。介绍了多个国际组织对致敏性的评估程序 ,并对致敏性测试的某些环节进行了论述。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在国际贸易中转基因产品数量和品种的增加 ,我国对转基因产品食用安全性中致敏性的评估程序及评估技术与国际接轨日益重要。笔者建议尽早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而又全面的转基因产品潜在致敏性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39.
【目的】DNA的提取是GMO(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作物检测中重要步骤,DNA的质量关系到GMO检测的成败。【方法】本研究以大豆油为材料,探索出一种快速、简便的提取大豆油DNA的方法。【结果】该方法能从10 ml大豆油中提取0.4 μg高纯度DNA,可用于PCR检测。提取市场上出售的十几种精练大豆油的DNA, 针对 35S、Nos、EPSPS和Lectin 基因进行了PCR检测,分别扩增出不同的目的片段。【结论】大豆油中有残存的DNA碎片,在转基因大豆油中能扩增出外源基因的片段。本研究为大豆油的外源基因的检测提供了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0.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转基因棉花的转化品系,建立快速准确的品系鉴别方法,本研究采用长链PCR、Genome Walking的方法解析转基因抗虫棉(Gossypium hirsutum L.)新转化品系鄂杂棉1号的整合结构和外源DNA整合的基因组旁侧序列.以旁侧序列为靶标,设计引物,对引物的筛选优化、特异性和灵敏度测试结果显示,建立的鄂杂棉1号品系定性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检测灵敏度为40个拷贝,相当于100 ng模板的0.1%.对市场的21个样品棉花样品检测,有3个样品检测出具有与"鄂杂棉1号"相同转化品系来源,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品系特异性检测方法可应用于我国转基因棉花育种材料的鉴别和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