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5篇
  13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全蚀病是土传病害,分布很广,在许多地区成为毁灭性病害.尚未发现抗病品种,也缺少有效的防治方法,70年代此病曾在山东胶东地区发生,损失严重。近年来,宁夏、山东、甘肃、内蒙、河北等省(区)许多地区又反映小麦根部病害逐年加重,但由于缺乏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病原种类不清,对小麦全蚀病的为害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1987—1990年,作者对宁夏和山东等地小麦根腐,特别是小麦全蚀病的发生现状及防治方法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现将主要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52.
工程菌荧光93防治小麦全蚀病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3.
董轶博  裴新梧  袁潜华  彭于发 《作物学报》2009,35(11):2122-2126
海南岛的4个保护区和2个非保护区内普通野生稻与2种栽培稻(Nipponbare, 9311)的Adh2基因序列在编码区共有单现突变 9个,信息位点4个,同义突变8个,替代突变5个。内含子内有单现突变21个,信息位点29个,插入/缺失位点161个。Adh2基因在整个区域的多态性(pR, qR)均为0.011,内含子区域的多态性明显高于编码区域。在编码区域,同义位点多态性明显高于替代位点。中性测试表明虽然Adh2各区域的净化选择在统计上不具有显著性,但编码区的净化选择作用明显大于内含子区域。聚类分析表明海南普通野生稻可以划分为2大类,其中一类(QH, LD)与中国大陆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更接近,另一类(WC, WA, WN, DZ)则更接近东南亚普通野生稻。  相似文献   
54.
本文测定了田间转crylAb基因水稻(KMDl和KMD2)和两种杀虫剂(吡虫啉和氟虫腈)处理非转基因亲本秀水11后拟环纹豹蛛Pardosapseudoannulata的免疫指标(血细胞总数、包囊能力和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并以非转基因亲本秀水11无药剂处理的作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KMDl和KMD2对拟环纹豹蛛的3种免疫因子都没有显著影响;两种杀虫剂处理均导致拟环纹豹蛛的血细胞数量和包囊能力显著下降,酚氧化酶活性略低于对照,即对拟环纹豹蛛的免疫有负面影响。可见,非靶标天敌的免疫能力可考虑作为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性评价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55.
本文测定了田间转cry1Ab基因水稻(KMD1和KMD2)和两种杀虫剂(吡虫啉和氟虫腈)处理非转基因亲本秀水11后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的免疫指标(血细胞总数、包囊能力和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并以非转基因亲本秀水11无药剂处理的作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KMD1和KMD2对拟环纹豹蛛的3种免疫因子都没有显著影响;两种杀虫剂处理均导致拟环纹豹蛛的血细胞数量和包囊能力显著下降,酚氧化酶活性略低于对照,即对拟环纹豹蛛的免疫有负面影响。可见,非靶标天敌的免疫能力可考虑作为转基因水稻环境安全性评价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56.
测定比较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在转cry1Ab基因水稻KMD1和KMD2及其对照秀水11上取食不同世代的室内种群和田间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水平及其体内解毒酶(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靶标酶(乙酰胆碱酯酶)和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以及体内Cry1Ab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对分别持续取食KMD1和KMD2的褐飞虱室内种群和田间种群LD50值与取食对照的无显著差异.在KMD1和KMD2上取食1代和9代的褐飞虱室内种群以及田间种群体内解毒酶、靶标酶和保护酶等活性与取食对照的差异不显著.取食KMD的褐飞虱不同种群体内的Cry1Ab蛋白含量相对稳定,其中以取食KMD2的较高.上述结果表明,转cry1Ab基因水稻KMD1和KMD2对褐飞虱的杀虫剂敏感性和代谢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7.
转基因水稻Bt汕优63的整合结构和品系特异性定量PCR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更好地监测转基因抗虫水稻(Oryza sativa L.)Bt汕优63品系的存在,满足转基因标识管理的要求,同时也为了解决阳性植物基因组DNA不容易获得的问题,本研究采用热不对称交互PCR(TAIL-PCR)、Genome Walking和长链PCR(LD-PCR)方法测定了基因枪转化的转cry1Ab/cry1Ac融合基因水稻品系Bt汕优63的外源插入DNA全序列,构建了含有Bt汕优63 3′旁侧和水稻内标基因gos9序列的标准质粒分子pMDBt63作为标准物质,建立了Bt汕优63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外源插入DNA全长9 818bp,位于水稻基因组10号染色体(AP008214)第5348630位,由8个来源于两个转化质粒的DNA片段组成,其中两个cry1Ab/cry1Ac表达框以正向串连的方式插入.gos9和3′旁侧两个定量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7和0.9992,扩增效率(E)分别为98.05%和99.46%.每反应100 ng模板DNA的检测限(LOD)为10拷贝,定量限(LOQ)为100拷贝.此外,对已知5%和1%转基因含量的混合样品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分别为4.98%和1.07%.结果表明标准质粒pMDBt63作为标准物质建立的定量方法可用于Bt汕优63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58.
作者于1985—1989年进行小麦抗根腐病(Bipolaris sorokiniana)变异体细胞选择研究。试验中发现病菌毒素对小麦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再生植株的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抗毒素再生苗子代中,3.6%的植株有耐病表现。但尚未发现遗传性稳定的抗病材料。  相似文献   
59.
60.
海南普通野生稻不同居群rDNA ITS区序列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bar基因粳稻(O.astiva ssp.japonica)YOO3为外类群,采用PAUP4.0等软件,对海南7个主要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核糖体基因(n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全序列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ITS全长为586~589 bp,其中ITS1为193~195 bp,共有20个变异位点数,G/C含量为72.02%~74.74%;ITS2为229~231 bp,共有12个变异位点数,G/C含量为75.55%~76.08%:离栽培稻越近的类群G/C含量越高.所有材料5.8S rDNA序列完全一致,全长164 bp,G/C占97 bp,含量为59.15%.各类群间ITS序列信息较丰富,且显示ITS1比ITS2进化速度要快.利用ITS差异信息序列进行聚类分析为鉴别不同居群的普通野生稻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