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农学   4篇
  9篇
综合类   3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了探明气候变暖对成都市水稻安全播种期及农事生产的影响,选取成都市13个气象观测站40年(1970-2009年)的逐日温度资料和3个农业气象基本站的水稻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温度变化和气候变暖对成都水稻安全播种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自1976年以来,成都市的年平均温度基本上是3年为一振动周期,1996年开始,年平均温度和3月平均温度升高,水稻生长季延长。结合10℃、12℃初日到来时间和水稻抽穗扬花期及灌浆期的温度要求分析得出,成都中部地区的水稻安全播种期由原来的清明前后提前到3月27日,南部地区提前到3月24日,北部地区提前到3月31日。  相似文献   
42.
云南省水稻低温冷害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水稻抽穗-扬花期频繁受低温冷害影响,造成水稻减产。根据风险分析理论,使用最高气温冷积温、各县水稻种植面积、各县人均生产总值构建了云南水稻抽穗-扬花期低温冷害风险评价模型,并开展了云南抽穗-扬花期低温冷害风险区划。区划结果显示:云南水稻抽穗-扬花期低温冷害风险自南向北逐渐升高,且随海拔升高,风险也在加大;滇中以南大部及滇东北北部均为低风险-无风险区;北部地区风险较高,为次高-高风险区;滇中南部、滇东北北部低温风险低于同纬度地区。区划结果在云南地区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普通甜菜颗粒粕(本文简称颗粒粕)是糖厂将甜菜根切丝水浸提取糖分后的丝状物,经压榨脱水、烘干制粒而成的副产品,可作为牛羊等草食家畜以及猪的饲料。由于颗粒粕营养成分含量较低而且不平衡,凡长期大量饲喂颗粒粕的畜群,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营养缺乏症,危及牲畜健康,影响生长发育。针对颗粒粕营养缺陷,对颗粒粕进行营养强化,即往颗粒粕中加入适量废糖蜜、非蛋白氮、含磷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使颗粒粕的能量、粗蛋白质、矿物质元素含量均有所提高(亦称之为三高颗粒粕饲料)。经处理的营养强化颗粒粕,其消化能和粗蛋白含量分别比未经…  相似文献   
44.
山区人类生产和生活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聚落生态位内,以山区聚落生态位为研究单元,可有效揭示山区微观尺度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过程和人地作用机制。利用遥感资料和GIS技术,研究1999—2009年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聚落生态位内部土地利用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10年间聚落生态位内耕地显著减少,而草地和林地明显增加;(2)聚落生态位内土地利用在海拔2001~2900 m、坡度15°~35°分布最为集中,在坡向上呈现南坡高于北坡,东坡高于西坡的特征;(3)聚落生态位内高山区土地利用结构趋于有序,而低山区-高半山区土地利用结构趋于无序。岷江上游聚落生态位内部土地利用正处于快速调整阶段,耕地呈现出明显的非农化特征(耕地→草地、耕地→生态林、耕地→经果林),这种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聚落人口空心化、生态保育政策和比较利益共同驱动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5.
川西南不同海拔和播期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不同海拔和播种期试验表明:海拔和播期对马铃薯的产量、生物性状、经济性状均有影响。随着海拔的升高,小区产量升高,出苗率、主茎数、单株薯块数有增加趋势;播期对产量有较大影响,5个播期中,以第3播期小区平均产量最高,株高、出苗率、主茎数、商品薯均以第3播期最高。随播期的推迟生育期依次缩短。在川西南低海拔地区,马铃薯适宜播期为2月下旬;在2 000m及以上地区,马铃薯适宜播期为2月中旬至3月上旬。  相似文献   
46.
为四川盆区水稻生产布局、品种选择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四川盆区10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2年的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测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四川盆区水稻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水稻生长季热量和日照资源,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量盆中偏少,由盆中向盆地边缘增加。2)稳定通过12℃初日呈提前趋势,22℃终日呈推迟趋势,水稻安全生长季天数和积温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和降水量都呈减少趋势。3)水稻气候资源的年际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但不同要素的周期性不同。稳定通过12℃初日存在18~20a的周期变化,22℃终日存在4~6a、8~12a的周期变化,水稻安全生长季天数和积温具有10a左右、18a左右的周期变化,日照时数有5a左右和25a左右的周期变化,降水量有8a和20a左右的周期变化。4)水稻气候资源各要素除降水量之外,都有比较明显的突变性,但不同要素的突变点有所不同。稳定通过12℃初日的突变点在2000年,22℃终日的突变点在1995年,水稻安全生长季天数、积温和日照时数突变点分别为1999年、1999年和1980年,突变性都较强。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四川盆地夏旱定量评估方法的探索,分析影响干旱程度的主要气象因子,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多因子综合影响的单站和区域干旱定量评估模式,开发了干旱评估业务系统.利用新评估模武建立了单站和区域夏旱程度评估序列,通过新旧评估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新干旱指数与以前评估指数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新方法综合考虑了旱期多气候因子对评估影响的结果,新评估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在业务中应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8.
利用德国WALZ公司生产的GFS-30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在川香9838和辐优838两个水稻品种乳熟期分别测定了功能叶片在不同CO2浓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对光强的响应,并通过直角双曲和修正的直角双曲方程进行模拟,得到各模式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1)在各个CO2浓度条件下,各功能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不同,倒一叶净光合速率大于倒二叶,倒三叶最小;(2)在CO2浓度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光强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呈增加的趋势,但在光合速率(PAR)到达1 000μmol/(m2.s)以上时,增加值逐渐减小,甚至不变化;(3)通过模拟,得到的初始量子效率α的值在0.013~0.052 5之间,低于理论值,α的值也受到CO2浓度的影响,CO2浓度低,α的值一般也偏低.  相似文献   
49.
洞坪乡是新晃侗族自治县的重点林区乡,共有9个村、112个组、9000余人。全乡有林地面积4900余公顷,森林覆盖率70.3%,森林蓄积量18.8万立方米,涉及农民2420户。为确保林权登记  相似文献   
50.
利用小型蒸发和E601蒸发同步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其异同特征,建立了由小型蒸发推算大型蒸发的数学模式,并加以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推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业务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