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为明确九里香Murraya exotica挥发物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引诱效果,筛选田间诱杀柑橘木虱的高效混配物组合,采用Y-型嗅觉仪室内测试柑橘木虱对10种九里香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测定挥发物混剂对柑橘木虱引诱的增效作用以及九里香挥发物混剂对柑橘木虱的田间诱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β-石竹烯、D-柠檬烯和芳樟醇对柑橘木虱均有显著的引诱效果,引诱率分别为80.00%、83.33%和73.33%,显著高于其它7种挥发物;混剂B(β-石竹烯∶D-柠檬烯∶芳樟醇=3∶3∶1)对柑橘木虱的引诱率达到88.89%,显著优于其它混剂,增效作用较好;田间悬挂黄色诱虫瓶15 d后,混剂B平均诱集到的柑橘木虱数量为23.3头/瓶,显著优于其它混剂,为矿物油对照的33倍。  相似文献   
72.
<正>化橘红Exocarpium citrigrandis又名柚皮橘红、化州橘红、柚子皮等,是我国特有的国际性珍稀名贵药材,以产自广东省化州市的化橘红最著名。2018年在对化州市林尘镇外坡村化橘红种植园进行病害调查时发现化橘红的花器柱头上出现黑腐症状,造成植株授粉困难,果实难以膨大;有的幼果上带有未脱落的黑腐柱头,随着时间推移,病原菌蔓延转移到  相似文献   
73.
为提高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的分离成功率,筛选一种适于分离该病原菌的选择性培养基,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3种杀菌剂和8种抗生素对荔枝霜疫霉及9种常见非目标真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以PSA为基础培养基,在其中添加多菌灵、咪鲜胺、异菌脲、利福平和制霉菌素使其浓度分别至10、2、200、10和50 μg/mL所配制成的选择性培养基,可有效抑制非目标真菌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sp.、拟茎点霉Phomopsis s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镰刀菌Fusarium sp.、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sp.、毛霉Mucor sp.、地霉Geotrichum sp.、酵母菌Saccharomyces sp.、裂褶菌Schizophyllum sp.的生长,但对荔枝霜疫霉的生长影响较小.分离实践表明,采用该选择性培养基,不管病组织是否经表面消毒,均可成功分离获得荔枝霜疫霉纯菌落,大大提高了分离的成功率和效率.  相似文献   
74.
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对两种果树病原菌的联合毒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混配对荔枝霜疫霉病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和香蕉尾孢叶斑病菌(Pseudocercospora musae)的联合毒力,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菌丝干重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及其不同配比混剂对荔枝霜疫霉病菌和香蕉尾孢叶斑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质量比为1.35∶35的混剂对荔枝霜疫霉病菌表现为相加作用,增效系数为1.286 3;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质量比为8∶66、6∶77和4∶88的混剂对香蕉尾孢叶斑病菌同样表现出较好的相加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1.299 9、1.378 0和1.390 7;综合考虑混配经济效益和降低病原菌对吡唑醚菌酯产生抗性风险等因素,吡唑醚菌酯与代森锰锌以质量比1.35∶35~8∶66进行混配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5.
荔枝麻点病是我国大陆地区荔枝上普遍发生的一种新病害, 其病原为暹罗刺盘孢 Colletotrichum siamense ?为筛选防治该病的有效药剂并评价其农药残留安全性, 于2012年-2018年分别在8个不同的果园开展了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并于2016年和2018年分别对果实的农药残留量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 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25~250 mg/L?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300~800 mg/L的防效较好且较为稳定, 对荔枝麻点病的防效为74.20%~92.52%; 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66.7~250 mg/L?450 g/L咪鲜胺水乳剂250~450 mg/L?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16.7~325 mg/L和62%多·锰锌可湿性粉剂885.7~1 240 mg/L的防效次之, 但不同年份不同果园间防效波动较大, 防效介于65.81%~92.62%之间; 在挂果期田间施药3~4次后, 荔枝果实中各药剂农药残留量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 2763—2016); 此6种药剂推荐用于荔枝麻点病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76.
连平县鹰嘴蜜桃流胶病病情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流胶病随鹰嘴蜜桃规模种植和产业化发展而渐趋严重,现已成为连平县鹰嘴蜜桃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对该县鹰嘴蜜桃流胶病病情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大面积发生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对防治该病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促进鹰嘴蜜桃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7.
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防治荔枝霜疫霉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是防治卵菌纲真菌病害的高效、环保型杀菌剂,使用过程中无粉尘,对人体、环境和作物更安全,是新型的水分散性粒剂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1 000倍、800倍、600倍在荔枝挂果期施药3次后,对采收期果实霜疫霉病的防效为65.89%~79.95%,对贮藏期果实霜疫霉病的防效为61.39%~79.0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的防效,近年作为替代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药剂,已在广东及邻近省份的荔枝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8.
大豆(Glycine max)属于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亚科(Papilionaceae)大豆属(GlycineLinn),别名黄豆,原产于我国,早在50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1]。大豆喜温、喜光,在充足的光照和温暖的环境下生长良好,按其播种季节的不同,可分为春大豆、夏大豆、秋大豆和冬大豆四类。大豆的根长有  相似文献   
79.
[目的]明确引起广东西番莲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为有效防治该病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广东番莲茎基腐病的病原进行分离,利用柯赫氏法则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光学显微镜观察病原菌分生孢子的形态学特征,测序分析病原菌的rDNA ITS序列.[结果]基于柯赫氏法则的致病性测定,证实从发病西番莲茎基部主干分离获得的病原菌对西番莲具有致病性.BLAST在线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病原菌rDNA ITS序列与多个腐皮镰孢菌菌株的相似性在99%以上.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致病性测定及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引起广东西番莲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结论]近年来引起广东西番莲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防治西番莲茎基腐病需注重早期预防,提早防治;合理规划种植,加强栽培;做好冬季清园,合理疏剪.  相似文献   
8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杀菌剂烯酰吗啉与咪鲜胺7∶3、3∶2、1∶1和2∶3等4个配比对荔枝霜疫霉病菌和炭疽病菌的毒力,并根据Wadley法评价了该4个配比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该4个配比对荔枝霜疫霉病菌和炭疽病菌均具有显著的相加作用。考虑到配比1∶1烯酰吗啉所占比例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荔枝霜疫霉病菌对烯酰吗啉的抗药性风险,且该配比在对荔枝霜疫霉病菌和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测定中增效系数分别为0.99和1.19,相加作用均表现优良,因此推荐该配比作为烯酰吗啉与咪鲜胺混配的优选方案。如考虑生产实际,也可选择配比3∶2作为烯酰吗啉与咪鲜胺复配制剂的生产配比,该配比对荔枝霜疫霉病菌和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的增效系数分别达到1.05和0.84,相加作用也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