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林业   30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宁德市基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度研究是当前国际上关于生态经济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生态足迹分析法是近年来发展的用于研究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新方法。通过比较支持特定区域人类社会所有消费活动所需要的土地(生态足迹)与该区域可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生态承载力)可判断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该文在介绍生态足迹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福建省宁德市2002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计算分析得到宁德市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为0.7697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210 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0.1487hm2。反映出该市人类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状态下。造成该市生态足迹赤字的主要影响因子是资源过度消耗、人口增长和耕地减少等  相似文献   
32.
次生阔叶林定向培育试验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绿阔叶林是福建省的地带性植被,但在发展食用菌产业中,大量常绿阔叶林被破坏,形成了许多残次林。探索天然残次阔叶林改造成食用菌专用林的技术措施 ,对解决菌林矛盾和水土流失问题有重要意义。对次生阔叶林进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定向培育食用菌专用林改造试验的结果表明:次生阔叶林改造投资省、成林早、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好,第8年蓄积量可达92.1m3/hm2,可提供78.3t/hm2的食用菌原料,投入产出比为1∶139;同时,人工改造措施对群落的物种组成,没有不良影响,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和培肥地力功能等生态效益。因此,采取封禁,择优选留目的树种幼苗、幼树,清除杂草、藤蔓和非目的树种,伐去过高的伐桩,选留健壮的萌条,在林中空地进行补植等技术措施,是把天然残次阔叶林定向培育成食用菌原料专用林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3.
木荚红豆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木荚红豆种子不同采收期、播种方式、播种期、种子处理、种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木荚红豆种子产量和质量存在差异,本地区种子采收期以11月以后为好;播种方式对苗木质量和产量无明显差异,但条播节省种子,便于锄草、施肥;播种期对苗木质量和产量存在差异,以3月后为好;种子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成活率无明显差异,但经机械处理种皮的种子出苗早且整齐;不同种源对单株生物量有所差异,但不影响苗木质量。  相似文献   
34.
在为期3个月的时间中,进行了两项实验工作。一为香花槐的组织培养苗生根实验,以MS液体培养基和蛭石作支持物进行生根诱导,得出香花槐不同品种试管苗在液体培养基中生根率是52%~76%,在蛭石培养基中生根率是70%~97%。二为微型观赏柏树(桧柏)的扦插繁殖实验,插穗基部粘少许生根粉,扦插于珍珠岩中,在塑料膜覆盖的拱棚内,环境温度20~30℃,每天喷雾1~2次,45d左右生根,生根率为94%。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林业投融资改革、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建设、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和规范森林资源流转等六项措施的实施情况调查,证明上述政策、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南方集体林区生产力的发展.以宁德市重点林区屏南县为例,针对竹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便于今后南方集体竹区借鉴.  相似文献   
36.
几种笋用竹的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方  彭彪 《竹类研究》1992,11(2):69-71
  相似文献   
37.
不同立地条件红豆树幼苗生长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立地条件红豆树幼苗生长情况.[方法]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红豆树苗的生长特征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Ⅱ级立地条件的红豆树苗比Ⅲ级立地条件的红豆树苗生长速度快,状态更加优良,平均地径差距达到了0.1 cm,平均株高差距达到了4.428cm;Ⅱ级土地的种子萌发率为95%,Ⅲ级土地中,其种子萌发率为71%.红豆树幼苗生长处于先快后慢的生长模式.[结论]洋中基地的红豆树苗比学校实验苗圃的红豆树苗生长更好.  相似文献   
38.
福建武夷山木荚红豆树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武夷山木荚红豆树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武夷山木荚红豆树木材的气干密度为0.627g/cm2,属中等,较福建永安木荚红豆树木材的气干密度大;体积干缩系数为0.486,差异干缩为1.89,干缩性属中等,小于福建永安木荚红豆树;顺纹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分别为51.93MPa和99.64MPa,综合强度为中等,大于福建永安木荚红豆树。该研究结果解决了木英红豆树营林和木材利用上的一个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39.
费乌瑞它马铃薯特征特性及冬春稻田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费乌瑞它马铃薯的特征特性,并阐述了其冬春季稻田免耕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选种催芽、合理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费乌瑞它马铃薯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缩节胺对无患子的矮化效果。[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缩节胺对无患子进行喷洒试验,通过测定其株高、节间距、出土茎粗、叶面长、叶面宽、单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等生长指标,探索不同浓度的缩节胺对无患子矮化效果。[结果]浓度为2 g/L的缩节胺喷施处理对无患子株高的矮化,茎粗的增加,节间距的缩短,单叶面积的减小及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有明显的作用,能有效地控制植株纵横生长,达到植株矮化的效果。[结论]2 g/L缩节胺为无患子矮化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