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9篇
  8篇
综合类   143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8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以小麦粉、土豆和牛奶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土豆牛奶面包制作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品质为考查指标,以土豆、鲜牛奶、白砂糖和酵母粉为正交试验的4个因素,筛选土豆牛奶面包的优良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土豆牛奶营养面包的优良配方为每100 g面粉用土豆泥30 g,牛奶25 g,白砂糖12 g,酵母粉1 g,鸡蛋10 g,饮用水9 g,面团发酵时间120 min。以此配方生产出的面包营养丰富、感官评分较高,可满足消费者需求。  相似文献   
42.
43.
为了解猪2型链球菌的致病性强弱、生长繁殖特性及耐药性变化,试验通过细菌分离鉴定、生化试验、生长曲线、OD_(600)值与其活菌数相关性曲线、药敏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病理组织学观察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猪2型链球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猪体内分离得到的链球菌经鉴定为猪2型链球菌,将其命名为TA01株;TA01株在6~8 h繁殖达到最高峰,8 h后活菌数逐渐下降;活菌数和OD_(600)值的相关性方程为y=24.659x-1.076 1,R~2=0.996 7;TA01株对青霉素、红霉素、氟苯尼考、苯唑西林敏感,对环丙沙星、多黏菌素B、克林霉素耐药;小鼠致病性试验显示,3.6×10~9cfu/只组的10只小鼠在48 h内全部死亡,且死亡小鼠呈急性脓毒败血症病变,通过Reed-Muench公式计算TA01株的LD_(50)为1.137×10~8cfu/只;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观察到明显的蓝染菌团,且伴有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浸润。说明TA01株为猪2型链球菌强毒株,与我国已分离报道的链球菌菌株相比,TA01株具有毒力强、增殖快的特性。  相似文献   
44.
通货膨胀和货币从紧政策对今年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我国生猪养殖业主要发展特征、规律和趋势的认识,深入分析了通货膨胀和货币从紧政策对今年我国生猪养殖业产生影响的范围、深度和趋势,最后从增加生猪产品的有效供给、抑制生猪产品价格上升、减少货币从紧政策对生猪养殖业发展不利影响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5.
黄芪多糖对力竭游泳小鼠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不同剂量的黄芪多糖给小鼠灌胃(0.4、0.2、0.1 mg/ml),力竭游泳后测定其13项血液生理指标,肝脏和心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过氧化氢酶(CAT)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的活性。结果表明,高剂量组可极显著延长小鼠游泳至力竭的时间(P<0.01),中剂量组可显著延长小鼠游泳至力竭的时间(P<0.05);高剂量组白细胞总数(WBC)、粒细胞百分数(Gran%)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淋巴细胞百分数(Lym%)、中值细胞百分数(Mid%)、粒细胞数(Gran)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中剂量组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剂量组淋巴细胞百分数(Lym%)、中值细胞百分数(Mi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极显著提高力竭小鼠肝、心组织SOD、CAT的活性,极显著降低心、肝组织GSH Px(P<0.01);中剂量组显著提高力竭小鼠肝、心组织SOD的活性(P<0.05);高、中剂量组血清AST、CK的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黄芪多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损伤功效。  相似文献   
46.
显微操作针的制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显微操作技术如今已广泛应用于胚胎生物工程,如体细胞核移植、显微受精、胚胎性别鉴定和胚胎分割等。完成这些工作,首先必须有符合要求的显微操作针,由国外购买成品针用于显微操作人员培训其成本太高。本实验室主要从事牛、羊的体细胞克隆工作,所以由国外购买了拉针仪、煅针仪和磨针仪。经过一年的学习摸索,显微操作针的制作已很熟练,而国内做显微操作针的相关资料还很少,现将实验中摸索出来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总结出来与同行共享。1做针用材料实验室购买的是NIKON和LEICA公司的显微操作系统,因此使用的是与其相匹配的外径为1mm,壁厚0.1mm…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介绍了济糯1号小麦品种的品种特性、以期掌握济糯1号的最佳播期和密度,进一步了解品种特征特性,为推广和指导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机载LiDAR航带旁向重叠对针叶林林分平均高和森林叶面积指数(LAI)估测的影响,为机载LiDAR点云数据区域森林结构参数估测提供参考。【方法】野外分别测定30块樟子松、33块长白落叶松样地的林分平均高和LAI,对原始LiDAR点云数据进行去噪、点云分类、高程归一化和重叠点移除等处理,从重叠点移除前、重叠点和重叠点移除后的点云数据中分别提取一系列样方点云高度分位数(HP1、HP5、HP10、…、HP99、Hmax和Hmean)和激光穿透指数(LPI),借助留一交叉验证建立并评价樟子松和长白落叶松林分平均高和LAI估测模型的精度,通过对比分析估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揭示机载LiDAR航带旁向重叠对针叶林林分平均高和LAI估测的影响。【结果】对樟子松林分平均高估测而言,重叠点移除前林分平均高的最高估测精度(R2=0.873,RMSE=0.940)出现在HP90处,重叠点林分平均高的最高估测精度(R2=0.892,RMSE=0.866)出现在HP80处,而重叠点移除后林分平均高的最高估测精度(R2=0.892,RMSE=0.868)出现在HP55处;对长白落叶松林分平均高估测而言,重叠点移除前、重叠点和重叠点移除后林分平均高的最高估测精度均出现在HP99处,R2分别为0.725、0.719和0.741,RMSE分别为1.196、1.209和1.161。对樟子松LAI估测而言,重叠点移除前估测结果 R2为0.666,RMSE为0.220,重叠点估测结果 R2为0.551,RMSE为0.255,重叠点移除后R2提高到0.794,RMSE降低为0.172;对长白落叶松LAI估测而言,重叠点移除前估测结果 R2为0.654,RMSE为0.110,重叠点估测结果 R2为0.640,RMSE为0.112,与樟子松估测结果一致,重叠点移除后长白落叶松LAI估测精度大幅度提高,R2变为0.762,RMSE变为0.091。【结论】无论是林分平均高还是森林LAI,相邻航带旁向重叠点移除后的估测精度均高于重叠点移除前和重叠点,且樟子松的估测精度高于长白落叶松。对林分平均高而言,樟子松和长白落叶松达到最高估测精度时所对应的点云高度分位数不同。机载LiDAR点云数据相邻航带旁向重叠点的移除可有效提高森林结构参数的估测精度,在未来机载LiDAR点云数据预处理时应加入重叠点移除操作。  相似文献   
49.
为研究卷盘式喷灌机的负载特性,以JP75-300型软管牵引式喷灌机为对象,基于虚拟样机建立卷盘式喷灌机的仿真模型,对卷盘式喷灌机工作时负载特性和扭矩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通过搭建实物样机模型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分析证明该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模型能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降低新产品研发成本,为卷盘式喷灌机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利用Hydrus-1D模拟分层土壤剖面的水流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层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进行水分运移的数值模拟。[方法]利用Hydrus-1D软件,通过设定不同上下边界条件,进行分层土壤的水分运移模拟。[结果]利用Hydrus-1D软件可以模拟到水分运移中观测点的水头、含水量及土壤上表层流量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论]水分运移中的地面边界流量、水头和含水量与降雨量的变化直接相关,科学可靠的气象数据对水分运移的模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