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籼新品种鄂中三号鄂中三号(原代号8471)系宜昌市农科所用密阳49与桂朝二号杂交,经过连续定向多代选育而成。1995年2月经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1992~1993年参加湖北省常规中稻区域试验,两年12点次平均亩产545.37kg,...  相似文献   
12.
“巴西陆稻IAPR9”(以下简称巴西陆稻)是1992年6月在巴西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巴西政府赠给李鹏总理9个农作物珍贵品种中的一个。它是一个早熟籼型陆稻品种,是一种广泛适宜于旱地(包括土质深厚的坡地、果园、菜园等)、望天丘栽培,又可以水田生长的稻种。该稻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米质优和农艺性状好等优良特性,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值得大力开发的水稻良种,对发展节水农业和解决贫困山区缺水、缺粮问题具有深远意义。一、优良特性1.适应性广(1)适宜不同海拔引种,98年在我市选择了海拔67~900m…  相似文献   
13.
浅析贫困山区推广旱稻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实施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湖北省宜昌市在贫困山区大力推广巴西陆稻的相关试验、示范工作实际,总结阐述了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如何创造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旱稻在山区推广的内、外条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随着魔芋作为“保健食品”和“工业味精”的巨大工业价值潜力的不断挖掘和发现,魔芋产业迅猛发展起来,成为21世纪我国的一个朝阳产业,正日益成为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增利、财政增税的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产业。山区农民种植魔芋的积极性高涨,魔芋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随着魔芋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种植规模化,魔芋病害的发生也日益严重,正逐步成为制约魔芋产业向纵深发展的瓶颈因素。农民为了追求种植魔芋的高效益,同一田块连作种植魔芋的现象很普遍,由于生产配套技术的相对落后、病害防治技术的严重缺乏等因素的影响,魔芋连作田的病害发生率比非连作田平均高出35%~50%,造成减产达50%~80%,有的甚至绝收,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植魔芋的积极性。要突破魔芋连作障碍,还是必须转到依靠科技种植和预防魔芋病害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5.
当前各地在发展优质稻生和中,往往中重视水稻品种和加工环节,而忽视了水稻栽培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文章分析探讨了在水稻具体栽培全过程中,如何创造有利于形成优质稻的条件、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由于近年来柑橘外销困难,种植效益下降,果农增收困难,为了充分利用宜昌市丰富的柑橘林下空闲地,积极开展了将魔芋从高海拔地区(高山)引种到低海拔地区(丘陵平原)柑橘林下试验种植。结果表明:这种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又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7.
7393系湖北宜昌市农科所以105/75-1∥89-16杂交选育的优质高产晚粳新品系. 特征特性:该品系株高85.67cm,全生育期125.9天,每亩有效穗25.63万,每穗粒数91.85粒,千粒重25.26g.其稻米品质经农业部食品监测检验中心测试,整精米率68.8%,垩白度2.7%,直链淀粉17.7%,胶稠度69mm,理化指标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对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接种和自然诱发鉴定,抗级为5级(MS).  相似文献   
18.
运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密度和多效唑浓度以及不同处理时期,对窄叶型大豆产量、产量构成及其它性状的影响,明确了高产(>3t/hm^2)栽培的适宜密度与多效唑浓度以及最佳处理时期分别为45万穴/hm^2,80ml/L和苗期+初花期。  相似文献   
19.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对魔芋生产过程中常出现的冻害、旱害、水害、风害、肥害、药害、热害、烟害、鼠害、草害等灾害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产地魔芋中Cr(Ⅵ)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百玲  夏栋  汤万香  廖文月  彭金波  侯永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03-18704,18710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魔芋中Cr(Ⅵ)含量。[方法]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利用邻羟基苯基荧光酮(o-HPF)与Cr(Ⅵ)的显色反应对Cr(Ⅵ)进行测定。[结果]在pH值5.4的六次甲基四胺-HCl缓冲溶液条件下,o-HPF与Cr(Ⅵ)、CTMAB形成三元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55 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9.672×10^4L/(mol·cm)。络合物中Cr(Ⅵ)∶o-HPF=1∶2。Cr(Ⅵ)的含量在0-5μg/10 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分析得长阳青岗坪村、秭归赵家山村、秭归白鹤洞村中Cr(Ⅵ)含量分别为0.609、1.839、0.800μg/g。[结论]拟定方法可用于不同产地魔芋中Cr(Ⅵ)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